李春曉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16-01
隨著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微寫作"受到了語文教育者的重視。對現階段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語文微寫作的教學策略,對寫作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意義。
1.依托課內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很多時候,學生的能力并非受制于天賦,而是受制于心理,源于心理的束縛感和畏懼感,導致其不敢想、不敢做,非常在意周邊的目光、想法,生怕自己的文章會被嘲笑或者鄙夷,所以上課寧可不發(fā)言、作文寧可不仔細。筆者認為,對于擁有這樣心理包袱的學生,可以通過!微寫作"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通過引入課文中的元素,鼓勵他們去想、去說,用簡短的文字描繪自己身邊的景象、記錄真實所見的情形。同時,多以積極的肯定,讓學生逐漸樹立起自信心,提升其表達和動筆的欲望。
2.鼓勵學生打破思維桎梏,不斷創(chuàng)新
有所突破。寫作歸根到底是一項極具想象意味的活動,很多學生之所以會提筆無字、腹內空空,多是由于平日的素材積累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夠的想象力。鑒于此,筆者會時常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各種編故事的小任務,如讓學生以微作文的形式完成一個小故事;字以內的小故事等。故事是否符合邏輯、完成度如何暫時并不是最重要的,筆者主要想通過這樣的練習,達成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揮想象力的目的。而通過這樣豐富多樣的微寫作形式,也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寫作文體,保持學生寫作的新鮮感,讓學生產生蓬勃的寫作欲望。
3.微寫作教學實施途徑多樣化
3.1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實施微寫作。在正常的初中生活中,學生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起度過的。具體到初中語文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教學時間的60%都是通過課堂閱讀的形式來完成的。因此,初中語文的微寫作教學如果想要得到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語文課堂的閱讀過程做到有機的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微寫作的內容,同時又能充分體現出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讀寫一體的重要要求。
3.2在生活實踐中實施微寫作。德國著名的文學家歌德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這句話應用到寫作的層面上同樣如此,對于寫作來說,生活是寫作素材的源泉,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在微寫作的教學中逐漸的滲透生活,做到寫作源于生活。具體的教學實施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點:第一,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并寫出心得;第二,督促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和知識積累;第三,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一定的記錄和整理,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
4.關于微寫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教學中如何運用的思考
在初中教學中運用微寫作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受到教育家的肯定,但在教學實踐中卻很少有較好的嘗試。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微寫作教學模式做出了如下思考:
4.1小處著手的引導在最初運用微寫作教學模式時,學生可能并不會適應,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教師可以先從小處著手培養(yǎng)學生,例如,在某位作家的紀念日時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一條微博紀念這位作家,讓學生初步嘗試微寫作。另一方面是要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語文學科不僅要教學生識文認字,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并用文學的語言描述生活,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能夠使學生發(fā)現語文學習的樂趣,從小微之處見真知。
4.2從見微知著到精簡凝練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訓練,可能更多的是如何長篇大論的描述,包括看圖作文中將一幅畫面描述成短小的作文;詩詞翻譯中,將詩句翻譯成文段,無論學生是否接受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實際上,想要成功運用微寫作教學,就要先讓學生對"微"有一個感受。筆者曾經在一次語文寫作教學中做出了嘗試,舉李商隱《錦瑟》的例子,"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由于學生已經學過這些內容,并不覺得陌生,筆者引導學生從這幾句詩中引出四個成語、四個典故、四個故事、四段史料,在向學生充分展示后,學生對于語言的神奇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