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敏 賈玉祥
(1.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福建 泉州,362332;2. 73141部隊)
?
基于城市形象塑造視角提升泉州市競爭力對策探析
沈曉敏1賈玉祥2
(1.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福建 泉州,362332;2. 73141部隊)
城市形象是一種無形資產,良好的城市形象不僅能夠有效推動城市社會經濟的全面發(fā)展,更能夠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泉州市的經濟實力雖然雄厚,但其城市形象塑造得不明確,城市知名度不高、競爭力有限?!昂I辖z綢之路”的起點以及“東亞文化之都”的美譽為泉州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提供了良好契機。在界定城市形象塑造等相關概念基礎上,著力分析城市形象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機制,進而立足于泉州的實際情況,探究塑造泉州城市形象的對策,以提高泉州的城市競爭力。
城市形象;城市競爭力;泉州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且早已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單純競爭,而是關乎城市形象之間的競爭,即綜合性競爭,其涉及到城市生態(tài)、市民素質以及文化歷史等諸多因素。城市形象是一種無形資產,對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非常重要。任何一座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體系中有相應知名度,獨特以及個性化的城市形象是基本前提。
(一)城市形象塑造
形象指的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而非事物本身。城市形象指的是形象在城市中的具體化,是城市內外部公眾對城市內在實力、外在活力以及相應發(fā)展前景的具體看法和評價,涉及到諸多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化、市民素質、市容市貌及相應的歷史文化等。城市形象塑造指的是在現有城市物質基礎、地域特色、歷史文化以及精神氣質等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美化自身城市形象從而達到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二)城市形象塑造的主客體要素
城市形象塑造包括政府、企業(yè)、公眾以及行業(yè)主體要素。其中,政府指的是城市運行中公認的擁有最高權力與權威的單位;企業(yè)指的是以盈利為目的經濟組織;公眾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其平時的言行代表和反映了城市的形象;行業(yè)是一座城市的“描繪者”,在塑造城市形象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城市形象塑造包括經濟、政策以及文化三大客體要素。經濟發(fā)展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進步的重要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形象的好壞;政策,引導城市發(fā)展,對形成城市形象至關重要;文化,是城市發(fā)展的靈魂,一方面可以使人們產生巨大的心理歸屬感,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文化可以促進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形象塑造主體中,政府是管理者和倡導者,企業(yè)是城市形象塑造的主要參與者,市民是城市形象的基本單元,行業(yè)是聯系城市形象塑造各主體的紐帶和實現城市形象的技術力量;在城市形象塑造客體中,經濟是基礎,政策是導向,文化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根本目的,具體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形象塑造主、客體互動關系
(三)城市競爭力
城市競爭力是指一個城市在競爭和發(fā)展過程中與其它城市相比較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和轉化資源,爭奪、占領和控制市場以創(chuàng)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城市競爭力受經濟、政治、社會以及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主體是城市,內容一方面包括城市投資、服務及國內外貿易等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包括爭奪、整合以及利用和轉化城市資源的能力,此外還包括提升、吸收以及擴張城市的能力。
城市形象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因素,城市形象作用于城市競爭力時,應遵循“突出重點”而非“面面俱到”、“水到渠成”而非“刻意強求”,“全民參與”而非“政府獨攬”以及“相互匹配”而非“盲目超前”的原則,通過城市核心形象、城市特色、歷史文化遺產、人文社會環(huán)境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導入載體來影響城市競爭力。其中,把握城市本質特征,充分利用城市優(yōu)勢,增強城市識別性以及差異性,彰顯城市核心形象,形成城市形象競爭優(yōu)勢尤為重要。城市特色是指城市產業(yè)結構、自然風貌、文化格調、景觀形象以及功能特征的總和,代表著城市的形象和個性,通過發(fā)掘城市潛在特色來增強城市競爭優(yōu)勢。歷史文化遺產集中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是城市歷史與形象的載體,對提升城市競爭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競爭力的物質支撐條件,是生產要素即技術、資金、信息以及人才等集聚和擴散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特征指標?;诔鞘行蜗笏茉煲暯?,可以通過主體要素層面的如規(guī)范政府行為,樹立良好政府形象、科學定位泉州形象、企業(yè)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眾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參與度、規(guī)范城市規(guī)劃行業(yè)等手段以及客體要素層面的創(chuàng)造良好經濟形象、發(fā)展城市文化、讓城市的靈魂更美麗以及加強城市形象宣傳來提升城市競爭力。
(一)城市經濟實力
2015年,泉州市完成生產總值(GDP)6137.74億元,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2903億元,國民經濟穩(wěn)定增長;泉州市的三產比例由2010年的3.7:60.2:36.1調整為2015年的2.9∶61.0∶36.1,產業(yè)結構得到優(yōu)化;全市形成紡織服裝、鞋業(yè)、裝備制造、石化以及建筑建材五大千億產業(yè)集群,陸續(xù)建成及投產中化煉油和中車海峽軌道客車(一期)等扛鼎項目,相繼落地蓮花汽車、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等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以及高新技術產業(yè)項目,形成特步、安踏、勁霸、利郎以及361度等一批行業(yè)龍頭企業(yè),城市綜合競爭力較強。
(二)文化底蘊
在歷史文化遺產方面,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7個以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0多個,孕育了深厚的閩南文化;在旅游文化方面,泉州十八景即清源山、崇武古城、開元寺、府文廟、西湖公園、東湖公園、洛陽橋、五里橋、深滬灣、岱仙瀑布、清水巖、仙公山、太后宮、涂門街、黃金海岸、蔡氏古民居、鄭成功史跡、牛姆林,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展現了旅游文化;在海交貿易文化方面,泉州以海外交通發(fā)達出名,1959年,創(chuàng)建中國唯一的以海外交通史為專題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內設有四個展館,分別為“泉州宗教石刻館”、“中國古代船模館”、“泉州海外交通史陳列館”以及“泉州民俗文化陳列館”,具有明顯的競爭力優(yōu)勢。戲曲文化特色方面,泉州保留著梨園戲、高甲戲以及打城戲等劇種,同時還有南音、“提線木偶”以及南戲。
(三)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為泉州城市競爭力帶來了優(yōu)勢。特色小吃方面,泉州有永春老醋、永春榜舍魚、安溪官橋豆腐干、安溪柿餅、石獅甜馃、源和堂蜜棧、安海食珍糕、安海土筍凍、石獅牛肉羹、洪瀨雞爪、石鼓白鴨湯、泉州肉粽、面線糊、元宵丸;特色工藝品方面,泉州有惠安石雕,德化瓷雕,安溪竹編,永春漆藍,泉州花燈、木偶頭、刻紙;此外,泉州還有安溪鐵觀音、永春佛手、豐州石亭綠茶、水仙茶、永春蘆柑、黃塘余甘、龍湖金邊鰲、德化苦菜以及烏雞白鳳丸、老范志萬應神曲、武夷清源茶餅等。
(四)基礎設施
泉州市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泉州開工建設興泉鐵路、福廈客專等,2016年鐵路力爭完成投資10億元,公路力爭完成投資67.5億元,綜合樞紐方面力爭完成投資2.3億元,促進泉州北站綜合客運樞紐站的項目加快建設;在市政基礎設施方面,編制完成泉州軌道交通線網規(guī)劃,優(yōu)化城市街區(qū)路網結構,完成新改擴建城市道路150公里以上,推進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在水利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建設泉州市七庫連通工程等重大的項目,2016年力爭完成投資48.1億元,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石結構房改造、造福工程建設;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開展寬帶提速行動,建設“全光城市”,基本完成全市ADSL/LAN改造,繼續(xù)推進4G網絡建設以及加快產業(yè)園數據中心建設;在環(huán)保基礎設施方面,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環(huán)保重點工程力爭2016年完成投資12億元,造林綠化與森林經營2016年力爭完成投資1.52億元。
(一) 主體要素層面
1.規(guī)范政府行為,樹立良好政府形象。政府行為對城市形象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政府管理、政策制定實施以及部門辦事效率等方面。泉州市政府要想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方面要精兵簡政,形成高效、合理的行政組織;另一方面,要依法行政,營造公開、公平、公正和良性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同時,鼓勵群眾參政議政,發(fā)揮群眾智慧;此外,一方面加強監(jiān)督,另一方面加強機關工作人員政治和業(yè)務素養(yǎng),切實做到勤政廉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科學定位泉州形象。結合泉州競爭力發(fā)展現狀,在城市形象定位時,一方面要突出城市特色,彰顯地域文化,如在結合歷史文化遺產、泉州十八景的基礎上,可以將泉州定位為“東亞文化之都,旅游休閑勝地”;另一方面,在定位城市形象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和民眾參與原則,結合泉州人的特點,參考閩南歌曲里的“愛拼才會贏”來定位泉州,通過打造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金,為提升城市競爭力提供堅實基礎。
(二)客體要素層面
1.樹立良好經濟形象。城市不僅僅是市民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地方。泉州在發(fā)展經濟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民營經濟集聚的特點,抓住“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以及靈活的創(chuàng)業(yè)機制,善于把握“文都”、“海絲”等機遇,夯實經濟基礎,創(chuàng)造良好經濟形象。
2.發(fā)展城市文化,塑造城市靈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泉州在發(fā)展城市文化時,一方面要做到城市物質和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積淀城市空間文化和時間文化;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造豐富的文化產品,為泉州市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同時,泉州要開展豐富的公共文化活動,提煉和培育城市精神。
城市形象塑造不僅包括物質形態(tài)方面的塑造,同時也包括精神形態(tài)方面的塑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在城市形象塑造過程中,一方面,要政府正確引導,另一方面要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和配合。良好的城市形象塑造將會推動城市發(fā)展,吸引生產要素,形成城市核心競爭力。
[1]王夢園.基于城市競爭力的城市形象定位與塑造[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5):49-50.
[2]陳玉珍.過去今天未來、泉州古城重塑城市個性[N].泉州晚報海外版,2011-05-05.
[3]李軍.城市形象與城市競爭力關系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
[4]張燚,劉進平,張銳.基于扎根理論的城市形象定位與塑造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9(9):
714-727.
[5]馬臨漪.新傳媒視野下的城市形象塑造及競爭力營造[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4) : 76-80.
[6]眭海霞,陳俊江.城市國際化視域中的成都城市形象定位研究[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4(5) : 51-53.
(責任編輯:郭麗春)
沈曉敏(1978-),河南商丘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區(qū)域經濟學、房地產開發(fā)與城市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TU984
A
2095-3283(2016)10-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