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十二中 趙 磊
政治生活中不同主體享有“權利”和“權力”辨析
安徽省蕪湖十二中趙磊
“權利”和“權力”是《政治生活》教材中的高頻詞匯,對“權利”和“權力”有關知識的考查常見于各類考題中。政治生活中不同主體享有“權利”和“權力”的內容是有差異的,而很多學生不太注重主體的差異性,缺乏對不同主體所享有“權利”和“權力”的鑒別能力,從而導致答題出現錯誤。其實,只要抓住主體,善于捕捉試題中的關鍵信息,積極調動相關的學科知識,這一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政治生活中的主體按微觀個體來分,主要有公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按宏觀組織來分,主要有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法院、檢察院、中國共產黨、政協、國際組織、主權國家等。不同的主體其所享有的“權利”和“權力”內容有所不同,掌握這些不同的“權利”和“權力”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1.從微觀個體來看
公民的政治性權利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jiān)督權等人大代表的權利 提案權、表決權、審議權、質詢權等政協委員的權利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和各地方重大事務的權利;對違紀違法行為檢舉揭發(fā)、參與調查和檢查的權利等
2.從宏觀組織來看
人大的權力 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jiān)督權政府的權力 依法行政中國共產黨的權力 依法執(zhí)政政協的權力 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法院的權力 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的權力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 自治權(立法自治權、變通執(zhí)行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及其他自治權)主權國家的權利 獨立權、平等權、自衛(wèi)權、管轄權
1.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負責管轄審理跨行政區(qū)劃的民商事、行政和資源訴訟案件。建立跨行政區(qū)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旨在()。
①健全司法機關內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②排除地方對司法活動的干擾③提升司法公信力④推動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相分離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司法機關的相關知識。我國的司法機關包括法院和檢察院,抓住這一關鍵信息,明確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檢察權,就能迅速把④排除掉,從而在A、C兩項之間進行選擇。通過審題,我們發(fā)現①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C項。
2.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參加了“首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比賽”,經過調研和論證,撰寫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關于完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體系的提案》和《關于完善網絡個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于2015年3月由政協委員正式提交給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撰寫“提案”反映了中學生積極履行公民的政治性義務
B.上述過程能增進中學生對我國協商民主的認識和理解
C.由政協委員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議權
D.向政協會議提交正式提案說明政協委員依法履行質詢權
解析這道題涉及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新知識點——協商民主,但我們只要抓住題干中出現的主體,即中學生、政協委員、政協,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權利的享有與行使,就可做出正確的判斷。首先,政協委員沒有質詢權,質詢權是人大代表的權利,D項可排除;中學生撰寫提案,是在行使權利,而不是履行義務,A項可排除;政協委員不能代替公民行使權利,C項可以排除,故此題選擇B項。
3.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必須問法于民、立法為民,既要發(fā)揮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動中的作用,又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這意味著()。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廣泛民主②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④公民要積極依法行使立法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此題主體非常明確,主要有人大代表與公民,我們只要厘清這兩大主體,弄清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首先,公民無立法權,立法權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故④錯誤,排除B、D兩項;①明顯錯誤,它忽視了民主的階級性,故此題選擇C項。
4.“中國護照關鍵時刻能帶我們回家!”利比亞戰(zhàn)亂、也門危機、、尼泊爾地震,我國政府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派出飛機、艦艇迅速撤離滯留公民和僑胞,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力量和溫暖。這表明()。
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②管轄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③自衛(wèi)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④在國際法上,國家地位是由國家力量決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這道題以時事熱點為背景,涉及的主體有公民與主權國家,主要考查主權國家的權利和公民的權利,以及公民的權利與國家的權利之間的關系。④是錯誤的,因為主權國家在國際法上的地位是一律平等的,排除C、D兩項;管轄權和自衛(wèi)權都是主權國家的權利,結合題意可知此題無關自衛(wèi)權,排除③,故此題選A項。
有關“權利”和“權力”的知識點散落在《政治生活》教材中,這給同學們的記憶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大家能夠辨明主體,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搭建起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就一定能找到解題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果。
順風與逆風
劉墉
上國畫課,教授說:“畫柳,要表現順風的美;畫松,要表現逆風的美;畫牛,要順風而走;畫馬,要逆風而奔?!?/p>
“那么,畫人呢?”學生問。
“王維的‘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以順風為佳。文天祥的‘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以逆風為好?!?/p>
“有沒有又順又逆的?”
“陶淵明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前一句逆風,后一句順風?!?/p>
“人在順風和逆風中的表現,有沒有什么當然的道理可依循?”
“風大時,要表現逆的風骨;風小時,要表現順的悠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