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海+高傳忠
本節(jié)課是“數(shù)據的編輯加工”單元中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表格數(shù)據的排序、篩選、分類匯總等概念及操作。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階段和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掌握了網上搜索、文字錄入和處理等操作技能。但學生對數(shù)據的編輯和分析是第一次接觸,比較有新鮮感。但這部分內容七年級學生接觸較少,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認真學習,才能掌握。
創(chuàng)設情境,案例引入(5分鐘)
師: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數(shù)值計算》,通過公式法或函數(shù)法可以計算出一行或一列數(shù)的總和、平均數(shù)、最大值、最小值等數(shù)值。我們計算這些數(shù)值的目的往往不只是計算數(shù)值,更重要的是想尋找一些規(guī)律或蘊含在這些數(shù)值中的信息為工作和生活服務。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簡單的數(shù)據分析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排序、篩選、分類匯總三種技術。下面有三個案例,每個案例都含有三個問題,大家看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案例1:為了慶?!霸?,學校舉辦了一場慶“元旦”演講比賽,劉燕等同學承擔了這次比賽的分數(shù)統(tǒng)計工作。他們將評委的打分錄入后,先按照評委會的要求,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得出每位選手的最后得分(如表1),你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按得分高低計算出每位選手的總名次、級部名次和優(yōu)勝級部嗎?
案例2:表2是咱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和體重統(tǒng)計表,你想不想知道你的身高或體重在我們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次,在相同性別的同學中又處于什么位次呢?咱們班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或體重又是多少呢?
案例3:表3是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期班級衛(wèi)生檢查結果記錄表,你能通過自主探究,利用本節(jié)課的知識計算出每個班級的總名次、每個班在本級部中的名次以及優(yōu)勝級部嗎?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精講,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理解有關專業(yè)術語的概念;以學生熟悉的三個真實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問題,理清思路(2分鐘)
師:我們以案例1為例來分析一下解決這三個問題的思路。問題1是計算各選手名次的問題,實際上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進行排序,然后依次填入名次即可。問題2是計算各選手的級部名次,實際上就是分別對每個級部的選手進行排名,然后填入名次;還有一種方法是按照得分由高到低排好序后,通過篩選操作,只顯示所選級部的選手信息,再把篩選出來的選手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好,只要依次填入名次就是級部名次了。其他選手的級部名次也按照上述方法操作就可以了。問題3是確定優(yōu)勝級部的問題,是計算每個級部所有選手得分的平均分并進行比較,平均分最高的級部是優(yōu)勝級部。這里用到Excel中的分類匯總的功能。現(xiàn)在知道這三個問題如何解決了嗎?
生:知道了。
師:現(xiàn)在,我們根據工作需要先界定一下三個重要技術概念。排序就是在不改變數(shù)據值的情況下,重新組織數(shù)據排列順序的一種手段。排序后,再觀察記錄之間的位次關系,便于事物的比較和對比,就像想知道某個同學的身高在我們班中處于什么位置,只要同學們按照由高到矮的順序排隊就非常清楚了。篩選是只顯示我們感興趣的數(shù)據,將不感興趣的數(shù)據暫時隱藏起來。例如,我們想知道某個女同學在全班所有女生中的身高情況,就只需要讓女同學排排隊就可以了。分類匯總就是先將數(shù)據分類,再按類進行求和、求平均、計數(shù)等匯總統(tǒng)計。分類實際上就是將某一屬性相同的數(shù)據放在一起,只要按這一屬性進行正序或倒序排序就可以了。例如,剛才講的例子,讓所有的男同學排在一起,所有的女同學排在一起,這實際上就是先按性別分類,然后再進行匯總統(tǒng)計。
在學生開始學習前,教師提示自主探究有三條途徑一個幫助。三條途徑:一是閱讀課本《數(shù)據分析》部分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二是按照教師提供的學案進行自主探究,三是觀看計算機桌面上“數(shù)據分析”文件夾中的排序.exe、篩選.exe、分類匯總.exe三個微課程進行自主探究。一個幫助就是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還可以向教師求助。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思路,讓學生知道如何去操作,降低學習難度,明確評價標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自主探究,深度思考(13分鐘)
學生開始進行自主探究。
教師要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供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解決疑難問題還是個別輔導,教師都不能直接操作,只能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讓他們自己解決認知沖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主探究的效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自主探究情況及時調整上課方案,以達到教學效益最大化。
在自主探究8分鐘后,有學生陸續(xù)完成了3個問題,13分鐘后大部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解決了3個問題,其余沒有完成的學生也進行了充分的思考,這時小組交流就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了。
設計意圖:將大段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究,解決認知沖突,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積極引導和點撥,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合作學習,解決疑難(5分鐘)
師:大部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解決了3個問題,下面小組內交流一下各自的操作方法,解決疑難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優(yōu)生幫助學困生完成學習任務,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學生通過交流操作方法,開拓操作思路,觸發(fā)靈感,同時培養(yǎng)了合作分享、交流溝通的能力。
小組展示,教師點撥(15分鐘)
師:所有小組都完成了交流,下面我們進行成果展示,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來展示,要邊操作邊解說,小組內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的同學要認真聽、認真看,展示完后要進行評價。下面由一組的A同學來展示。
生A:我們小組探究的是案例1確定每位選手的總名次問題……
生A非常順利地展示了兩種排序方法,并用拖動填充柄的方法將總名次依次填入,操作非常熟練。
師:生A在K3、K4單元格中分別填入“1”和“2”,然后同時選中K3、K4單元格,向下拖動K4單元格的填充柄,實現(xiàn)名次的自動填充。一組還有沒有其他同學做補充?
生B:有。
師:請你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生B先在K3單元格中輸入“(半角)1”然后向下拖動K3單元格的填充柄,實現(xiàn)名次的自動填充。
師:很好,生B非常具有探索求新的精神,探索出了一種不同的方法。為了表示鼓勵,給他們組加11分。老師也用過這種方法,但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大家能不能幫我解決一下?
教師演示:在K3單元格中輸入“(全角)1”,然后拖動K3單元格的填充柄進行填充。結果雖然也是產生了一個序列,但每個數(shù)前都有一個“(全角)”,同學們這是怎么回事???
有同學說老師輸入了全角的“”,應該輸入半角的“”。
師:對了,這個撇號應該是半角的,如果輸入成全角就會出現(xiàn)剛才的問題。請同學們一定要記住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填充方法?
學生都沉默,表示沒有探索到其他方法。
師:在K3、K4單元格中分別填入“1”和“2”,然后同時選中K3、K4單元格,接著雙擊K4單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名次填充。下面請第二組的C同學來展示第二個問題的操作方法。
生C是用排序的方法完成的,“主要關鍵字”選擇了“年級”,“次要關鍵字”選擇了“最后得分”,并選擇了降序排列,然后單擊確定,完成排序;接著,他用教師剛才講的填充序列的方法,非常迅速地填入了各選手的級部名次。二組的D同學通過自動填充沒有成功,最后用手工填充的方式補充完整了。
師:二組的兩位同學給我們展示了兩種方法,說明他們認真地進行了探究,二組得10分。當表格中的記錄較多且我們只對其中一部分數(shù)據感興趣時,可以使用數(shù)據篩選功能,通過設定條件,將不感興趣(不滿足條件)的記錄暫時隱藏起來,排除干擾,顯示感興趣(滿足條件)的記錄。數(shù)據篩選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某一范圍內數(shù)據中所蘊含的信息。下面請第三組的E同學進行展示。
生E一開始,沒有按“年級”列排好序就直接進行了分類匯總操作,結果沒有得到正確結果。后來,在同組同學的提示下,得出了正確結果。
師:分類匯總,顧名思義,就是先將數(shù)據分類(排序),然后按類進行求和、求平均、計數(shù)等操作。它可以幫助我們對不同類別的數(shù)據進行分析比較、判斷優(yōu)劣。大家一定要牢記,分類匯總,一定要先分類,再匯總。第三組得8分。案例1的問題分別由一組、二組、三組的同學展示完了,案例2和案例3的問題跟案例1的問題是相似的,使用的操作方法也是一樣的,同學們看看案例1的問題能不能解決?
生:能。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定學生展示,是防止小組總是推薦同一學生展示,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學生操作不規(guī)范時,教師要進行示范操作。學生的專業(yè)術語運用不正確時,教師一定要糾正。教師結合學生的展示操作把自己的軟件使用經驗和心得傳授給學生,向其推薦便捷高效的操作方法,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查漏補缺,鞏固提高(3分鐘)
師:沒有完成的同學,根據剛才同學們的演示,把問題解決了。完成的同學,用你沒用過的方法,再操作一次。熟練掌握各種操作方法的同學,再做其他沒有做的案例。
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務。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用規(guī)范的操作解決問題,能夠起到規(guī)范學生操作、鞏固所學技能的作用。要求學生用新方法重新做一次,能使學生掌握新的操作技能。
盤點收獲,拓展延伸(2分鐘)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下面請一位同學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第三組的得分最少,咱們把這次機會讓給三組吧,請三組的F同學來總結。
生F:我這節(jié)課學會了Excel電子表格的排序、篩選和分類匯總三種基本的數(shù)據分析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分析,還學會了使用填充柄自動填充序列的三種方法。
師:生F把我們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總結得很好。給三組再加2分。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小組的得分情況:一組11分,二組10分,三組10分。從得分情況來看,這節(jié)課各小組勢均力敵,雖然分數(shù)差別很小,但是一組還是比其他小組多了1分,因此本節(jié)課的優(yōu)勝小組是一組,大家鼓掌向一組表示祝賀。(學生鼓掌)數(shù)據分析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回家后和媽媽一起將每個月的家庭開支輸入電子表格,用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分析一下,看看你家的錢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合不合理,并提出修正意見。最后,請大家填寫“數(shù)據分析自我評價表”,自評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選取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3個案例,將其作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象,設置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筆者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在課堂上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精講點撥,提高了教師講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課堂效益。同時,本節(jié)課筆者充分重視了課堂的生成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講課內容及講解重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完成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內容較多,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不是很合理,時間比較緊張。在學生的分層培養(yǎng)方面做得不夠,使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存在吃不飽的現(xiàn)象。另外,本節(jié)課的評價手段只有學生個人的自評,稍顯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