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英(河北省唐縣羅莊鄉(xiāng)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思考
趙煥英
(河北省唐縣羅莊鄉(xiāng)南羅莊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0)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應試教育”逐步被“素質教育”所取代,多年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教育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當前的教育需要,也逐漸被新的教學方式所代替。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適應新課程理念,優(yōu)化滯后的教學方法,探索適合學生學習成長的新的教學方式,已成為教學工作者們孜孜不倦探求的課題。在新課程精神的指導下,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適合;教學方式
新課標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課堂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作為小學數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對當前教育的發(fā)展頗有感觸。新課程改革在整個教壇如火如荼進行中,許多教師要想真正走進新課程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筆者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意義、份量與難度。俗話說的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下面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談以下幾點看法: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去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領悟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這樣,學生既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的用途,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使他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與現實生活是緊密相聯系的,離開數學將寸步難行。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可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在教室里布置一家超市,里面擺出好多商品,琳瑯滿目,選一位小學生扮演售貨員,其他學生先仔細觀察這些商品的價格。這樣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使課內的數學知識得以鞏固;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回顧我們的課堂,我們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課堂中總有一部分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乏參與的積極性。作為老師,我們如何才能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交流的氛圍,吸引這一群沉默的孩子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呢?我認為,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后期的深化和發(fā)展,基于此,教師教學如果能夠從學生身邊問題情景切入,無疑會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例如,教學《近似數》一課,這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處理:
師:我們班有多少人?
生:32人。
師:像這樣能夠準確數出來的數叫做準確數。那我們中國有多少人呢?
生:13億。
師:13億是準確數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揭示:像這樣不能明確數出多少的數,我們用一個與準確數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就是近似數。
這樣,近似數這節(jié)課的導入就非常自然,教師教學的素材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顯然非常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就十分高漲。
郭沫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養(yǎng)成自己學習、自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闭n堂是老師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fā)源地。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主動“四動”,即主動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創(chuàng)設情境。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提倡以學生自主探索的的理念是對的,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表現在: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設計和科學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和把握其主體性,以實現從依賴教師到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成為教學活動和自身發(fā)展的主體。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結合學生的學習品質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去質疑、思考、討論,進而解決問題,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汲取了新的知識,學到了新的解題方法,拓展了解題思維,進而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格外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比如在數學試卷講評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去研究、發(fā)現和領會,最大限度地去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學認知和生活經驗,對難度不大或延伸式的題,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索問題的余地,并適當點撥討論的要點即可。這有利于找出問題,與同學交換思想所得,有了交流又會有新的思考,有利于發(fā)現更好地解題方法,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鼓勵同學去講臺上給大家講評試題,這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數學試卷講評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同梅.談新課程小學數學中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J].內蒙古教育;2012.
[2]李桂云(導師:賈丕珠) .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3]徐誠.如何誘導學生進行有效實踐與思考[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