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中國是詩歌大國,詩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兒童詩,作為詩園中的一朵亮麗鮮花,它能像山澗的清泉、綿軟的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靈。童詩教育的目的和學校德育目標存在著很多契合之處,以活潑有趣、富有哲思的兒童詩作為德育的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學生實施德育熏陶,將會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并收到顯著的效果。
一、寓品德于詩教,叩響德育之門
1.以詩育人,滲透養(yǎng)成教育。經典的兒童詩往往蘊含著積極向上、向善的意思,它是對學生滲透養(yǎng)成教育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有時在課堂上,學生做小動作,敲打自己的桌子時,筆者沒有直接批評,而是一邊誦讀童詩《敲桌子》,一邊做著痛苦的表情:咚、咚、咚/敲桌子/桌子疼得/痛、痛、痛。學生聽了,恍然大悟,自覺端正了上課的紀律。還有個別特別淘氣的孩子竟在桌子上刻洞洞,筆者管它叫做“苦笑的酒窩”。有時,頑皮的學生在座位上坐不住,筆者就說:“椅子咬了誰的小屁股?”幽默風趣的詩歌語言委婉而生動地指出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以詩感人,豐富情感世界。兒童詩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飽含豐富的情感。小詩人張夏倩寫的《媽媽的愛》:“媽媽是甘甜的雨露/我是青翠的小樹/媽媽的關心與呵護/讓我茁壯成長/媽媽,親愛的媽媽/我愛你。”小詩人用純真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媽媽對我的愛和我對媽媽的愛,孩子們在讀詩中輕輕松松地就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有的孩子也試著用詩句來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感情:“爸爸的手是兩只袋子/每一次從遠方回來/總會滿滿地裝著我最愛吃的果糖?!薄皨寢屜裢勇?一天到晚轉不停/洗衣、做飯……/媽媽呀,媽媽/您為什么一直忙不停。”孩子們在讀詩、寫詩時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愛意,深化了學生對親情的理解,使之更刻苦學習。
二、寓審美于詩教,打開美育之窗
1.賞讀童詩,品悟景美。詩來源于生活,描繪的是生活中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生活中的美,很多時候成人往往視而不見,可孩子們用充滿詩意的雙眼,卻總能從生活中極其平凡的現(xiàn)象中捕捉美的瞬間。學生學習兒童詩的過程就是找尋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當夏天來到我們身邊時,孩子眼中的夏韻味十足:夏天是小畫家/他拿起綠色的顏料/給風涂上綠色/風兒吹過片片葉子/葉子綠了/風兒滑過池塘/荷葉綠了/風兒吹遍每個角落/大地都綠了。他們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審美的種子在他們心里悄悄地萌發(fā)。
2.感受詩意,懂得惜美。在指導學生品讀欣賞兒童詩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惜美教育。當筆者發(fā)現(xiàn)孩子在課間活動時總愛跑到綠草坪中去,隨意采摘跑道旁盛開的花兒時,抓住這個時機,給學生上了一堂以“花朵的世界”為主題的詩教課,指導孩子們誦讀《別踩這朵花》這首兒童詩。當他們讀到“小朋友,快看/你的腳邊有一朵小花/大家繞著他走/別踩了這朵花”時,他們議論紛紛,說走路時也要繞過小草小花的家,別打擾它們。當讀到結尾處“你們頭抬得高/腳踏得重/小心把小花踩壞/在春天的愉悅里/這愉悅也有他的一份”時,我沒有過多的講解環(huán)保的重要性,學生在一次次誦讀中自己感悟到了畫面的美,品味到黃花的生機給春天帶來的快樂。他們仿佛聽見了小黃花的心聲,走進了小花的內心世界,愛護花朵,保護大自然的教育蘊于其中。
三、寓立志于詩教,張開理想之翼
1.以詩引導人,樹立目標。有的兒童詩還蘊藏著遠大的理想。如在《小甲蟲》寫道:小甲蟲/爬 爬 爬/爬上枝頭/爬上葉片/爬上花瓣/小甲蟲/你也知道/爬得高/看得遠。詩人以小甲蟲的勇敢向上爬為著眼點,點睛之筆是“爬得高,看得遠”。學生在誦讀中明白了要像小甲蟲一樣有著遠大的理想,并能為追逐理想而不懈努力。學生特別愛讀這首詩,他們立志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就要勇敢地向著理想飛翔。
2.以詩激勵人,追求理想。筆者和學生一起誦讀童詩《和彩虹一塊成長》:到彩虹那邊去飛翔/遼闊的天空灑滿陽光/和彩虹一塊成長/自信地闖蕩未來/哪怕前方困難重重/我要勇敢地去飛翔。學生從詩中讀出了理想,讀出了希望。感受到了理想在召喚他們,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那就得付出艱辛的奮斗和不懈的努力。多讀這樣的詩作,就能激發(fā)潛藏在心底的動力,為他們編織出理想的翅膀,順理成章地對學生進行了理想教育。
實施兒童詩教育對于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幫助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實施德育的一條有效途徑。輕松快樂的童詩教育是無痕的德育,只要教師充分挖掘利用好這些資源,孩子一定能在詩意盎然的校園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