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德
摘 要: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高效課堂 探討研究 轉(zhuǎn)變角色 學習
學習山東、河南等地的高效課堂教學成功經(jīng)驗,我市于2011年開始構(gòu)建高效課堂。為此,我市教育局領導、各校領導、一線教師先后到山東昌樂中學、杜郎口中學、河南永威中學學習。高效課堂活動建設在我市開展以來,教育局中教部相關領導深入到各初中校進行督導、聽、評、導課,從檢查情況來看, 高效課堂建設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xiàn):各校非常重視此項工作,進行了周密安排,為開展高效課堂活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zhì)條件,利用假期開展了多種形勢培訓,使我市高效課堂開局順利。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建設高效課堂存在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學校部分領導干部和教師思想保守,觀念還沒有徹底轉(zhuǎn)變,他們對高效課堂建設的信心不足,對高效課堂的理念和基本要求不很清楚,學的不透,理解不深,對高效課堂教學中產(chǎn)生的問題和困惑,搞不明白,摸不清頭腦,不能及時妥善地加以解決,以至于影響了教師建設高效課堂的積極性和信心。
對此,我們必須堅定高效課堂建設的信心和決心。我們知道,一個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勢必受到保守勢力的百般阻撓甚至打擊和迫害,但新生力量是不可抗拒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發(fā)展新生事物必將登上歷史舞臺從而取代舊事物。這就要求校長鼓足信心,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引導廣大干部、教師將思想統(tǒng)一到教育局工作部署上來,將精力凝聚到抓高效課堂建設上來,凝心聚力帶領廣大教職工共同推進高效課堂建設。高效課堂必將以不可抗拒之力量最終取代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
同時必須加強高效課堂理論的學習,要求廣大干部要將學習建設高效課堂理論、策略作為主要任務,引領教師積極投身高效課堂中。廣大教育干部要爭做學習型干部,他們應積極學習高效課堂理論,成為高效課堂的明白人,建設高效課堂的引領者。他們還應多深入課堂,了解學情,這樣對教師的指導更能符合實際,更能推進高效課堂建設。
第二個問題:多數(shù)教師沒有真正重視和落實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币鉀Q這個問題就要求教師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
一、多數(shù)教師還固執(zhí)地認為不管是傳統(tǒng)教學還是高效課堂,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一定是教師多講、細講,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知識點都要講得非常具體才放心,覺得出色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即使從表面上看是用了高效課堂的形式,一不小心就回到傳統(tǒng)課堂,不知不覺就占據(jù)了大半個課堂,完全忽略了學生這個中心。李炳亭先生說:教師作用只是體現(xiàn)在兩頭上,煽風點火,做學情調(diào)查,現(xiàn)場做出決策。學校要圍繞高效課堂建設,明確要求教師:如講課超過10分鐘,就上升到師德問題,一票否決。李炳亭先生作為課改的成功人士,這話聽起來雖然感覺有點絕對,甚至有點極端,但是他要表達的意思我們是非常清楚的:我們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學生學習,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盡可能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動手動腦,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你的課堂才有可能談得上高效。我認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該把握教育教學的目的和方向,為學生作學習計劃,組織學生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絕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控制課堂,一味地灌輸。
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認為課堂上給學生自主的時間太多,自己講的少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他始終控制課堂,以為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成績。
他們的想法完全錯了,其實他們這樣做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學生在考試中很難得高分的,即使有的學生得了高分,也未必是老師詳細的講解的結(jié)果。因為老師講得再好,題練得再多,學生在考試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新東西,解決這些新問題就要靠學生獨立思考,這種能力從哪里來?只能來自平時的積累與訓練。平時課堂大多數(shù)時間都讓老師占了,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難形成,一旦遇到“生僻”的問題就會手足無措,只能生搬硬套,應付了事。如果教師敢于放開,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整體成績,更利于尖子生發(fā)展。老師面對全體同學的講授內(nèi)容已遠不能滿足尖子生的需要。教師若敢于放開手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幫互學,既有利于整體成績的提高,又有利于尖子生能力的發(fā)展。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就是致力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有的教師出于自私心理,不愿執(zhí)行高效課堂。
我們一線教師都知道這樣一個現(xiàn)象:教師講課時,學生會比較靜,當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時局勢會不好控制,有一些不愛學習的同學會乘機“搗亂”,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師看不了這種情況,他們見這種局面難以控制,便采取了滿堂灌的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予以取締,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不到應有的發(fā)揮。有這種心理的教師絕對可歸結(jié)為師德問題,他們因為自私影響了孩子們思維的正常發(fā)展。我奉勸有這種心理的教師要么轉(zhuǎn)行,要么抓緊走進高效課堂。
總之,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寬”,指課堂要有寬松、愉悅的氛圍,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對一位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甚至比學識淵博更為重要。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了,學生自然會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減輕學生心靈重負的重要因素。當寬松愉悅的成長環(huán)境營造起來的時候,減輕學生負擔才會成為可能。
二要“導”,指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引導者,這是高效課堂的教師角色定位。高效課堂的核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
三要“問”,指教師要擁有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善于進行課堂提問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問題的智慧,這是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要真實自然,問題呈現(xiàn)要有層次,由易到難?!邦A設”是常規(guī)教學的基本要求,實際課堂教學卻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過程。只有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四要“實”。指實實在在的教學內(nèi)容,這是高效課堂的關鍵。高效課堂并不是教學內(nèi)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nèi)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做功課要很充分。
五是“評”。指運用多維評價方式,這是高效課堂的助推器。言語評價不僅要重視問題的結(jié)論,而且應重視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另外,還要合理運用肢體語言的評價,如面部表情、手勢、目光、身體距離等。當然,小學生與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不同,評價方式和方法也不會完全相同。
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是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的改變,只有教師的思想從根本上轉(zhuǎn)變,真正接受高效課堂,我們高效課堂建設才能得以落實并逐步完善。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