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
隨著社會轉型,傳統(tǒng)婚姻作為“經濟合作社”和“生育共同體”的模式也正在發(fā)生變化,更多靠情感、心理、文化等內在紐帶來凝聚。無論是婚姻如同“黑社會”的千瘡百孔還是個體對獨立意識的追求,更多的人既是婚姻的擁有者,也選擇做精神上的單身者。這實際上是整個當代社會婚戀形態(tài)的濃縮:一個社會越進步、開放、民主,給予婚姻的寬容就越多。
“經濟合作社”和“生育共同體”的時代解體
“我們要天天相戀,但不要天天相見,只需要悱惻纏綿,絕不要柴米油鹽,有共同的生活經驗,絕不用共同的房間?!秉S舒駿這首老歌描述的幸福理想,現(xiàn)在已經成為婚內Solo族的家庭規(guī)范。
Solo本意是獨奏,后來引申為“單飛”。在百度百科中,“婚內單身”指的是夫妻兩人同城相處卻各有住處,定期相聚,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的客觀原因和感情矛盾,而是當事人自愿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濟南某外企任部門總監(jiān)的許慧婚后便選擇了這樣一種Solo式婚姻。她日常工作繁忙,只在周末或休假時與丈夫聚在一起,一日三餐也都是在外面解決,回家之后則是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我的很多同事不同,她們忙了一天回家還要照顧家人,完全沒有了自己。我現(xiàn)在的生活跟婚前沒有太大區(qū)別。”
據有關機構做出的調查顯示,人們對“婚內單身”這種方式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認為偶可一試的占32%;認為益處良多,很好的占24%;認為弊多利少的占12%?!凹逎h嫁漢,穿衣吃飯”——這是過去式,而今,社會關系的轉型為婚姻提供了新的“養(yǎng)料”。
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是“經濟合作社”和“生育共同體”, 習慣于朝夕相伴、坦誠相見的單一模式,舊式家庭分工也形成以男性為中心的觀念與生活方式;加上“好人不離婚,離婚沒好人”的觀念和大雜院式的群眾監(jiān)督,外在紐帶對婚姻的穩(wěn)固起著巨大作用。
如今,男人有小金庫,女人有私房錢,誰也不再離不開誰。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子女,血緣維系婚姻的紐帶也脆弱了?,F(xiàn)代婚姻只能靠情感、心理、文化等內在紐帶來凝聚,崇尚獨立的人更不愿在思想上、經濟上從屬于對方,不行到時再“跳槽、換屆、優(yōu)化組合”。
也因此,Solo家庭通常有一些相似的特征:夫妻雙方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在經濟、文化發(fā)達的城市中……據《新周刊》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更多已經結婚的人存在“單身心態(tài)”:周末婚姻、法式婚姻、分房而睡、偽單身、亞婚姻、試離婚……他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婚姻的擁有者,也是精神上的單身者。
“婚內單身”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婚姻家庭的多樣性和對獨立意識的追求。所以,婚姻的門已不僅僅是一道,即便是一道,你也可以多次地推開,多次進入,也可以就在門外呆著不進去。
海貍們的“理想國”:老婆不是天生的
2008年,法國《新觀察家》封二登出了一幅裸照,裸照的主角是女權主義的奠基人西蒙娜·德·波伏娃。這個100年前的“摩登女人”:烏發(fā)碧眼,有著貓一樣的眼神,煙抽得兇,經常喝醉,然后淚流滿面。她衣著時髦,舉止優(yōu)雅,是當時圈里最著名的女人。永遠處于緋聞中心,卻沒有絲毫婚姻的精神負擔。
這張曾引起軒然大波的照片拍攝于1949年,正是中國女人開始名正言順地撐起半邊天的這一年,波伏娃從自身的感情思考發(fā)軔,寫出了著名的、某種程度上偉大的《第二性》。
波伏娃的外號叫做海貍,人如其名。她擁有眾多的情人,可是終其一生,這個少女時代因為嫁妝菲薄而被表兄拋棄的女人,始終賭氣似的自己賺錢討生活,從未在經濟或是精神方面依賴過任何一個男人。就波伏娃而言,她用終身未婚,終身未孕證明了“女性不是只能成為妻子和母親”。只要有“自我”在,那么,一切“應該”都可以不在。
從海倫·布朗的《性和單身女孩》到后來的《欲望都市》,都在教導女性如何享受單身生活,“女結婚員”不過是張愛玲筆下的久遠職業(yè)?!俺耸诰慵薜倪@個男人還有什么用?”強勢如吳君如、鞏俐,似乎無人能成為她們的“真命天子”, “工作、生活,我都有能力去選擇,感覺特別有嚼頭,一紙婚書不重要?!睕]錢活不下去,沒男人可不影響腸道蠕動肝臟造血——女人并非在婚姻中才可以找到進行個人身份表述的領域。
人人都是心靈上的單身
電視劇《人到中年》劇情曾真實的反映了各種“婚姻污點”,爭吵、猜忌、相互攻擊,妻子嘮嘮叨叨,丈夫窩囊無能。 “每天晚上9點鐘,這位充滿活力的先生已經睡在床上,鼾聲陣陣了。而我就只有一個人收看電視節(jié)目《絕望的主婦》?!盢年前,前美國第一夫人勞拉曾在公眾場合調侃“我就是一個絕望的家庭主婦”的“亞婚姻”狀況。
這實質上是整個當代社會婚戀形態(tài)的濃縮:平淡愛情總是比艱難愛情更考驗人。曼德拉在獄中思念妻子溫妮,寫信說:“婚姻的真正意義不僅在于互相愛戀,而且在于相互間的永恒的支持。這種支持是摧不垮的,即使在危險關頭也始終如一?!钡斔霆z后,兩人卻離婚了。
“婚姻就是一場男人和女人爭奪話語權、經濟權和掌控權的戰(zhàn)爭?!碑敔帄Z失衡,問題就來了。
80后閃婚、閃離現(xiàn)象已普遍存在,父輩的婚姻也亮起紅燈?!艾F(xiàn)在孩子可以自立了,家庭責任已經完成,不再彼此湊合了。”年逾50的中年人嘆道:“結婚20年,沒有愛情的婚姻依然味同嚼蠟!”1980年,離婚率是千分之0.7,而今早已翻了不知多少倍。
恩格斯說,任何維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社會越進步、開放、民主,給予婚姻的寬容就越多。
人人都是心靈上的單身,人人在心靈上都渴望單身?;橐龃嬖陲L險,膽小慎入;中國人顯然已經提高了抗災能力——失足跨進了婚姻的門,那就精神上消滅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