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勤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25-01
探究式教學是中學教學中的重要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探究式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探究歷史知識和史實的能力,也能提高學生應用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在探究式教學的課堂中進行歷史知識的探究,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能使學生自身的素質(zhì)和綜合能力達到全面的提升。因此,在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是高中歷史老師應該重視和研究的一項重要的課題。
一、探究式教學的概括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利用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以現(xiàn)在應用的教材為基本內(nèi)容進行的探討,通過讓學生對身邊的世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參考和對比的對象,為學生充分提供質(zhì)疑、談論、交流、表達問題的機會,并使學生通過小組與集體等的交流形式解決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和疑點,從而使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遇到的問題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老師是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指導者和鼓勵者,并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和學習環(huán)境;學生是課堂探究教學的主體,是參與者,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探究條件和探究的目標,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探究問題,根據(jù)所掌握的探究方式和方法,開闊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索的內(nèi)容與心得體會,進而總結出探究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都是教學活動參與的主體。
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探究式教學中,歷史老師可根據(jù)教材和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出類似歷史研究的教學情景,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收集、探索、發(fā)現(xiàn)與體驗,學會收集歷史信息、分析歷史信息、判斷歷史信息,最后歸納和總結出最接近歷史真實的結論,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在探討中參與科學的抽象過程,并能區(qū)別出本質(zhì)和非本質(zhì)的東西和理論。
二、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首先,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學中學生是歷史課堂的學習主體,而不再是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老師則不是歷史教學的主導者,而是高中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老師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以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大膽地想象,從而能夠從多個角度和方面進行學習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設置與能力。
其次,高中歷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取得的成績,而新課標下的探究式教學中,更加的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在探究式的高中歷史的教學中,要支持和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學習方法去探究歷史問題,并允許學生歸納和總結出的不同結果。在探究的過程中更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另辟蹊徑,多些創(chuàng)新,少些墨守成規(guī)。對于歷史史實的評價,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地進行評論,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看法和人云亦云的看法,而要能做到立體地、全方位地看待歷史史實。
最后,對于學生們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要能夠客觀地看待和尊重,努力和學生搞好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多進行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和看法,以及時解決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探究式教學在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高探究能力
在高中歷史的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中,要想學生能夠多角度的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維,老師必須能夠創(chuàng)設出合理的問題情景。因此,高中歷史的探究式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創(chuàng)設了合理有效的問題情景,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激活學生回答問題的意識,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并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歷史課堂的教學中。
例如,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儒學是怎樣代替百家而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要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就必須先讓學生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種思想提出的背景,及這種思想的內(nèi)容和體現(xiàn)的本質(zhì)。明白了這些,在進行新課的導入時,便可以讓學生先看董仲舒寫作的這段材料:“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六經(jīng))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避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睂W生看完后,可先讓學生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看學生是否明白了材料講述的內(nèi)容,然后向?qū)W生提出這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會積極地探究歷史,弄明白在怎樣的背景下這種思想被提了出來,對當時的統(tǒng)一有何作用和意義等,進過這樣的思維過程,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2.鼓勵小組討論,提高思維能力
新課標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高中的老師和學生非常喜愛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生在小組的談論好交流中,不但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可以發(fā)現(xiàn)歷史的魅力,更能提高他們對歷史知識的把握能力和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為了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開展小組談論是非常必要的,小組的討論過程中,可讓學生就某個歷史話題,或某個歷史結論進行談論與交流,從而讓小組討論成為學生學習和交流歷史知識的平臺。
例如,學習完《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后,可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討論這些問題:鴉片戰(zhàn)爭后,為什么會出現(xiàn)向西方學習的思想?魏源和林則徐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應該如何評價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在小組的討論過程中,要鼓勵和督促每個學生都要發(fā)言,都要參與到談論和交流中,不要讓某些學生成為談論的主體,成為討論的主宰者,而是要讓每個學生都參加,以促進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四、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反思
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把由老師把持的課堂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把每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作為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
探究式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在剛接觸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老師要能及時的給予解決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
總之,在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就需要老師要能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式的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