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萍
(浙江省春暉中學 浙江 紹興 312300)(收稿日期:2016-06-01)
?
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與探索
——以“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例
俞麗萍
(浙江省春暉中學 浙江 紹興 312300)(收稿日期:2016-06-01)
以“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例,介紹了“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對整個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進行了反思,積累了選修課程開設的經驗,這對其他選修課程的開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物理 課程 校本 開發(fā) 探索
“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是指應用高中階段學生已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處理高中階段出現(xiàn)的物理學問題.對于高中生而言,應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然而,在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數(shù)學與物理脫節(jié)的情況,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處理實際物理問題的能力并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將數(shù)學方法運用到實際物理問題的方法指導,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因此,憑借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平臺,通過開設“數(shù)學物理方法”校本選修課程,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是必要的.
開發(fā)校本課程目標為:確定校本課程“高中物理數(shù)學方法”的內容,研究課程實施步驟及注意點,提高學生利用數(shù)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具體而言,可分為如下4方面的內容.
(1)教什么.收集學生在物理問題處理過程中由于數(shù)學能力不夠、數(shù)學方法不正確而形成的解題錯誤,進而確定課程開設的內容.
(2)如何教.研究課程開設的一般步驟,研究在課程開設過程中的注意點,收集相關精品課課例.
(3)教的效果如何.通過課程的開設,研究課程開設的效果,分為兩方面:一是學生的反響,學生是否愿意學;另一方面是通過選修課的學習,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如何改進.通過研究,提出提高課程開設效率、學生學習效果的具體措施.
3.1 收集資料歸納整理
通過學生常見的、由于數(shù)學方法不正確或者由于數(shù)學能力薄弱而形成的解題錯誤的整理,對于典型的數(shù)學物理問題進行歸類,初步確定開設“估算”等9部分內容.
3.2 初次開設總結得失
2014年2月—2014年6月,筆者在我校高二初次開設了校本選修課程《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在選修課開設的過程中,時時關注下列方面:學生對開設的內容適應度;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選修課的開設,學生的成長與收獲.在校本選修課程結束時,進行了調查問卷.此調查問題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對課程設置內容的看法,二是通過“小試身手”,了解學生對課程開設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此次調查問卷,了解了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主要的反思有:
(1)課程內容的設置需進行優(yōu)化
例如對課程安排認為最受益的內容選擇上,調查問卷設置內容如下:
6.本學期學習的相應內容如下所示,請在對你學習物理有用的內容前面打鉤
□A.估算 □B.極限
□C.極值方法的應用 □D.圓方程的應用
□E.數(shù)形結合 □F.等效電源法
□G.“等時圓”模型的應用
□H.物理圖像
32位同學參加本調查問卷,共收到問卷32份,通過對學生調查問卷具體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生認為數(shù)學物理方法中最受益的內容,從高到低依次為:極限,占69%;數(shù)形結合,占59%,等效電源法,占59%;“等時圓”模型的應用,占56%,極值方法的應用,占56%;物理圖像,占50%;估算,占31%.
通過學生的調查問卷,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卦黾印皹O限”、“數(shù)形結合”、“等效電源法”的教學內容,為下一輪的順利開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從而使課程設置的內容更加切近學生的實際,達到課程設置內容的優(yōu)化.
(2)課程內容的呈現(xiàn)需聯(lián)系實際
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在內容的設置上,以數(shù)學方法為主線,按照難度上由易至難,安排了包括估算、反比例關系等內容,在每個內容中會牽涉到高一和高二的相應知識點.由于本課程面對是高二下半學期的學生,一方面,對于高一下半學期學的有些知識點學生已經有些生疏,另一方面,高二下半學期學的內容,在有些數(shù)學物理方法中不會牽涉到,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是很高.
在課程結束的調查問卷中,有學生就指出:“能與高二所學的課程同步的話,會更加有意義”、“與日常的課時最好相對應”.基于這樣的考慮,調整了課程內容的設置,內容主要以知識點為主線展開.將具體的數(shù)學物理方法落實到物理課堂教學相對應的知識點中,知識點主要以高一物理教學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
(3)課堂教學的形式需進一步豐富
在調查問卷“為了使本課程繼續(xù)開展,請你提出至少一條寶貴意見或建議”問項中,很多同學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或建議,如:“可增加題目的難度,布置些題目”、“練習多講一些”、“內容還可以再多點”等,但主要集中在課程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上.可見,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課程的教學形式需要進一步豐富.
3.3 再次開設檢驗效果
2014年9月—2015年1月,在我校2017屆高一中再次開設了校本選修課程《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在課程開設的過程中,主要進行了以下的改進:
一是教學內容,增加了學生感興趣或認為比較有用的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內容.
二是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上,以高一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內容為依托,進行適當拓展,與高一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步.
三是課堂教學的形式上進一步豐富.通過一個學期的開設,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在課程結束的期末評價中,總共30位同學,其中有3位同學全對,占總比10%,有16位同學的正確率為75%,占總比53.3%.
2015年1月,校本選修課程《高中物理數(shù)學方法》結束,對校本選修課程內容如何確定、采用何種形式開展選修課教學、如何提高選修課開設的效果等問題進行總結,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開設選修課總結框圖
4.1 開設內容——實時跟進內外結合
就“校本選修課程開設的內容”而言,需要實時跟進,正常的課堂教學與選修課程的教學相結合,即內外結合.在本課程開設之初,在內容的設置上,以數(shù)學方法為主線,按照難度上由易至難,學生反映不佳.在第二次開設本選修課程時,基于對象為高一學生,故調整了課程內容的設置.課程內容主要以知識點為主線展開,將具體的數(shù)學物理方法落實到高一物理教學相對應的知識點中.
4.2 教學形式——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就“校本選修課程的教學形式”而言,形式需要多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上課形式多樣化、呈現(xiàn)形式多樣化等方面入手.在上課形式上,可以“以情景資料為背景,引發(fā)問題”“讓學生自己提煉總結,完善知識體系”;在呈現(xiàn)形式上,可以“通過比較加深學生的理解”、“通過多角度探討開闊視野”、“充分利用錯誤資源”等方式.
4.3 開設效果——以生為本提高能力
就“校本選修課程開設效果”而言,校本選修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怎么樣的選修課程才是好的選修課程?學生成長是課程成效的最好體現(xiàn).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開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原來的能力與水平上有所提高,促使學生成長.
(1)校本選修課程的評價
校本課程評價更傾向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多方面、多渠道地評價學生.一方面,對于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掌握程度上的評價,除了傳統(tǒng)的考查方式以外,還采用了學生互評、教師對于學生在每堂課中的表現(xiàn)作出實時評價.另一方面,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中,學生是課程開發(fā)的共同參與者,也是課程的評價者,從而使學生從接受學習走向主動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課程的評價倡導尊重學生的個人差異,多方面、多渠道地評價學生,堅持終結性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同伴互評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于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以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2)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選修課程《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的開設過程,參加選修課的學生普遍認為收獲較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課程結束的調查問卷中,其中
7.若下學期還有后續(xù)選修課程,你會
A.毫不猶豫地參加
B.讓我再想想
C.我想?yún)⒓悠渌倪x修課
8.對于一堂選修課而言,你在時間的利用上
A.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聽
B.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聽
C.少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聽
本次參加調查的共30位同學,其中第7題中,有17位同學的選擇項為“A.毫不猶豫地參加”,占總比56.7%.第8題中,有26位同學選擇項為“A.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聽”,占總比86.7%.可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
(3)提高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
通過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在課程結束的期末評價中,總共30位同學,其中有3位同學全對,有16位同學的正確率為75%,占總人數(shù)分別為10%和53.3%,可見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
從校本選修課程的評價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這3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選修課程《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以生為本,提高能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5.1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是開發(fā)者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
校本選修課的開發(fā)過程是對課程內容不斷的修訂、改進的過程,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是開發(fā)者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開發(fā)者對內容不斷改進的過程.不僅《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這門選修課是如此,其他選修課的開設過程也應如此.
(1)設置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實際情況
以生為本的校本課程要體現(xiàn)選擇性和發(fā)展性,教師就必須從學生的角度來轉變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打破了行政班的形式,學生來自不同的班級,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就數(shù)學物理方法而言,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去了解學生的實際,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了解學生的需要,調查問卷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校本課程“高中數(shù)學物理方法”分別在2014年2月—6月和2014年9月—12月分別開設了兩輪.每次課程結束時,都會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通過學生的調查問卷,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了解了學生的實際,為下一輪的順利開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從而使課程設置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達到課程設置內容的優(yōu)化.
(2)根據(jù)學生需要,調整教學內容
在選修課程開設的過程中,需根據(jù)學生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在新內容安排上, “估算”這部分內容中,將牽涉電容器相關內容的典型例題刪去,增加了其他內容為背景的典型例題.
(3)與學科課程同步,更受學生歡迎
校本選修課程開設以來,在課程結束時分別進行了調查問卷,每次在“為了使本課程繼續(xù)開展,請你提出至少一條寶貴意見或建議”這部分內容中,都會有比較多的學生提出:與物理學科課堂教學同步.根據(jù)調查顯示,作為知識拓展性的選修課,若選修課設置的內容能與學科課程同步,更受學生歡迎.
5.2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課程的開發(fā)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在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尋找問題的原因,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在此過程中,將相應整理成文,共發(fā)表論文7篇,加速了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論文“校本課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在2014年市教育專項論文評比二等獎;課程入選市級精品校本課程,加強了高中數(shù)學與物理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lián)系與滲透,開創(chuàng)了數(shù)學與物理學科間整合的新途徑;編制了相應校本課程教材,這為后續(xù)課程的開設和相關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 上海教育雜志分社.現(xiàn)代教學校本課程專輯.上海:《現(xiàn)代教學》編輯部,2014
2 王溢然,束炳如.數(shù)學物理方法.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
3 梁旭.走進“認知物理教學”時代.物理教學,2013(10)
4 田世昆,胡衛(wèi)平.物理思維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