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帥(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上海200030)
上海市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
———以莘莊基地舉重運動員為例
□陳帥(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上海200030)
本文通過對43名上海市舉重運動員運動中出現的損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所有調查人員的損傷率為100%。主要的損傷部位包括腰部、膝關節(jié)、手腕與手指、肘部。有14例傷病發(fā)生在比賽過程中,占所有傷病的10.1%。并且主要傷病部位集中在肘部7例(占50%),其次為肩部3例(占21.4%)和膝部3例(占21.4%)損傷后經過治療和康復訓練后能夠正常繼續(xù)訓練占總數的40.3%,一邊訓練一邊治療的占總數的54.5%,必須停止訓練和休息的占總數的5.2%。在損傷種類中,主要以肌肉拉傷(占44.4%)以及關節(jié)損傷(占28.6%)為主。本文通過對損傷發(fā)生的原因進行研究,提出適當的防治建議。
運動損傷舉重調查
舉重作為一項古老的競技運動項目,從第一屆奧運會開始便被列入正式項目,一直延續(xù)到今日。上海市舉重隊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但因為人才匱乏等一系列原因,在近幾屆的全國性重要比賽上未能染指任何金牌。
本文擬通過對上海一線及二線舉重運動員的運動損傷進行全面的調查與研究,為今后上海市舉重運動員進行訓練和教學時提供幫助,減少損傷的發(fā)生,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也為今后上海舉重運動員的防傷防病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借鑒。
1.1、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上海市舉重運動員的運動傷病情況。
(2)選取對象:上海市莘莊基地一、二線舉重運動員43名,其中女性13名,男性30名。平均年齡為17.3歲,最小為13歲,最大為28歲。訓練年限平均為5.8年,最長為18年,最短為1年。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論文研究及相關分析需要,作者通過中國知網、中國舉重協會官方網站等,查閱相關文獻83篇,整理、收集了論文22篇,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①問卷的設計
本問卷根據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的意見建議設計出調查問卷,主要針對一、二線運動員。
②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問卷的信度檢驗,通過相關專家的評審來確定問卷的信度。其中包括上海市舉重隊莘莊基地的三名高級教練,其中二名為一線教練,一名為二線教練。
問卷的效度檢驗,通過重復法來檢測問卷的效度。方法是在間隔14天后,進行再次問卷調查形式,發(fā)給運動員再次填寫?;厥諉柧砗笸ㄟ^SPSS軟件進行相關性分析。
1.3、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
本研究問卷發(fā)放采用當天發(fā)放,當天回收的方式。發(fā)放問卷及回收問卷的日期為2014年11月5日。問卷的發(fā)放及回收情況詳見表1。
表1 問卷的發(fā)放及回收情況
2.1、損傷概況
此次問卷調查的43名運動員中出現過傷病的人數為43名,損傷發(fā)生率為100%。43名運動員中總計發(fā)現傷病情況138例,人均發(fā)病率為310.9%,有二種或二種以上損傷的運動員共計38人,所占比例為88.4%,傷病呈現多發(fā)性趨勢,一線與二線運動員差異性較?。ㄒ姳?)。
表2 上海市莘莊基地舉重運動員的傷病概況
2.2、損傷部位
在所有的138例損傷情況中,主要的損傷部位有腰部損傷32例,在統(tǒng)計傷病情況中占23.2%。第二種主要損為膝部損傷29例,在所有損傷中占21%。其次為腕部及手指損傷、肩部及肘部損傷等等(見表3)。
表3 上海莘莊基地舉重運動員的傷病部位情況
這是因為在舉重的日常訓練中,前、后蹲和寬、窄拉等占相當大的比例,腰部作為核心力量的區(qū)域,發(fā)揮著穩(wěn)定重心,為力量的輸出進行承上啟下的傳遞樞紐功能,在日常訓練及比賽中也承擔著非常大的負荷,大強度訓練下的杠鈴負荷需要腰部支撐及緩沖,如此對腰部的反復沖擊容易造成腰部的損傷。對于膝部的損傷同樣如此,反復的大強度深蹲訓練,使得膝部需要承受大量的負荷。同時,上挺時的腳步發(fā)力和上提杠鈴時膝部等動作的瞬時應激刺激,對于膝部有著非常大的耐受需求,這也使得膝部成為傷病的主要發(fā)生部位。而手腕及手指部分,在高翻和挺舉杠鈴的支撐階段等需要手腕及手指的過伸運動,容易導致關節(jié)的磨損和受傷。肩部的損傷主要由于上提杠鈴等抓舉過程中,需要肩部大幅度的伸展和外展,肩部必須大幅度的打開和很好的柔韌度,但這些動作容易造成肩部關節(jié)面的反復摩擦,以及大強度訓練時對肩部造成的巨大負荷所引起的慢性損傷。
2.3、損傷場合
在所有138例傷病的調查中發(fā)現,只有14例傷病發(fā)生在比賽過程中,占所有傷病的10.1%。并且主要傷病部位集中在肘部7例(占50%),其次為肩部3例(占21.4%)和膝部3例(占21.4%)(見表4)。
表4 比賽中損傷的主要部位
這是由于在比賽中,容易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從而影響自身動作的連續(xù)性,導致動作變形引起的身體重心的偏移。因為重心的偏移導致在上挺發(fā)力等動作中,力的傳送收到影響,產生發(fā)力不完全的現象。那么,在支撐時杠鈴收到的向上運動的外力就會減少,高度也會隨之降低,然后這個時候運動員為了完成整個支撐動作,刻意支撐從而引起肘關節(jié)被迫承受更大的杠鈴壓力,最后引發(fā)運動中的損傷現象?;蛘哂捎谠谠嚺e過程中,重心位置的向前偏移,導致在支撐時軀干位置隨慣性向前,杠鈴因為原有發(fā)力慣性而向后,肘部作為支撐的一部分,關節(jié)活動度本來就小于手腕和肩部,所以在同時受到兩股交錯力的情況下容易發(fā)生損傷的風險。所以,在本次調查中發(fā)生肘部損傷的情況中,二線運動員損傷共有6例,占全部肘部損傷中的85.8%,這是可能由于年輕運動員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動作規(guī)范沒有完全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在比賽中心理狀態(tài)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產生波動,進而影響到動作的發(fā)揮,增加出現傷病的危險性。
2.4、損傷種類
在損傷種類中,主要以肌肉拉傷(占44.4%)以及關節(jié)損傷(占28.6%)為主。這是由于在舉重大強度、大運動量訓練的背后,運動員身體需要承受倍于身體的負荷重要,從而推動肌肉和關節(jié)需要承受相應的重量負荷,以及在杠鈴的控制中,需要肌肉大量做功發(fā)力。尤其在一些快速支撐及提拉杠鈴的過程中,更是容易因為短時間的爆發(fā)力引起肌肉和關節(jié)等的損傷。
2.5、損傷原因
在調查中發(fā)現,發(fā)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包括準備活動的不充分、技術動作的不合理級錯誤動作、疲勞和舊傷未愈等情況。而在二線運動員中發(fā)現,更容易出現因為心理因素而導致的損傷情況,這是因為二線年輕運動員的心理并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及周圍運動員、教練的影響,從未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比如情緒低落、過度興奮、過度緊張等心理狀態(tài),干擾正常舉重動作的發(fā)揮,從而產生運動損傷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二線運動員更容易出現意外事故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這也是由于年輕沒有經驗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造成的。同時,許多傷病也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產生,在訓練中應該時刻提高自己的專注力,不應被外界打擾。
(1)根據大量的研究分析,合理的準備活動及整理活動能夠有效地預防各類傷病的產生、幫助機體更快的恢復。根據本調查的結果,所有的運動員都會進行一定量的準備活動或者整理活動。但發(fā)生損傷時,很多運動員缺是因為準備活動的不充分而引起。這就需要教練員和科研人員能夠重視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加以約束運動員;
(2)本調查中發(fā)現,所有運動員的損傷發(fā)生率為100%。在高強度的訓練模式中,一定的損傷可能難以避免。科研人員能夠合理地進行機能監(jiān)控,和教練員協作避免損傷的發(fā)生及復發(fā)。
(3)需要加強腰背以及核心力量的訓練。核心力量的增加能夠提升全身力量的傳導,提高身體的平衡性和協調性;
(4)技術動作的錯誤以及技術動作的不合理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特別是二線運動員,在掌握技術動作時需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加以學習。也需要教練員能夠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技術動作;
(5)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運動員需要具備的。這需要教練員能夠經常對運動員進行心理干預和輔導,提高對訓練和比賽的熱情,特別是二線運動員,教練員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6)同時,加強訓練中的醫(yī)務監(jiān)督,特別是二線運動員,應該增加對運動員的醫(yī)務宣教工作,提高運動員自我監(jiān)督的意識,提高對傷病的防范。
[1]王國華.對舉重運動員常規(guī)損傷情況的調查分析[J].職業(yè), 2008,32.
[2]陳猛醒.海南省競技體育運動損傷的調查[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23(2).
[3]王芳等.女子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山西體育科技,2009,29(1).
[4]龍玉萍.湖南省舉重隊女性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搏擊-武術科學,2013,10(11).
[5]黃明強等.舉重運動損傷及預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 (4).
[6]真義弟.舉重運動員的傷病調查及恢復[J].職業(yè),2008,7.
[7]苗傳洲.山東女舉運動員損傷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4.
[8]常蕓等.國家女子舉重運動員的醫(yī)學監(jiān)督與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8).
[9]萬建輝.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特征與預防[J]福建體育科技, 2013,32(1).
[10]盧春宏.舉重普修課學生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1.
[11]王慶寶.對四川省女子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2.
[12]康鵬飛.對江蘇地區(qū)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分析與預防措施[J]四川體育科學,2011,4.
[13]車德書.青少年舉重訓練中常見的損傷分析及預防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9.
[14]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傷病調查與分析[D].中北大學學位論文,2013.
[15]李翠霞.廣西體工隊男子舉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及研究[J]華章,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