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珍
(新疆庫車實驗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初中數學課堂上提問的技巧
韓燕珍
(新疆庫車實驗中學,新疆 庫車842000)
課堂提問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技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恰當的課堂提問,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提問是否得當,引導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課堂提問;提問藝術;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技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通過提問和回答,教師能及時吸收課堂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其主動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恰當的課堂提問,對于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提問是否得當,引導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下面本人通過一些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藝術。
案例1:《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一課老師提出兩個問題: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2)相似三角形有哪幾種判定方法?
聽了學生流利、圓滿的回答,教師滿意地開始了新課教學。事實上學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淺層次記憶性知識,并沒有表明他們是否真正理解??梢詫⑻釂栠@樣設計:
如圖,在△ABC和△A?B?C?中,(1)已知∠A=∠A?,補充一個合適的條件,使△ABC∽△A B C;(2)已知AB/A B=BC/B C,補充一個合適的條件,使△ABC∽△A B C。
回答這樣的問題,僅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在真正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回答。這樣的提問能起到反思的作用,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可以有效的檢查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
案例2:《菱形的判定定理》(是講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的課,教師畫出圖形后,有一段對話:
師:四邊形ABCD中,AC與BD互相垂直平分嗎? 生:是!
師:你怎么知道? 生:這是已知條件!
師:那么四邊形ABCD是菱形嗎? 生:是的!
師:能通過證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結論嗎? 生:能!
實際上這樣的提問毫無意義,提問過多過虛,只重數量忽視質量。老師已經指明用全等三角形證明四邊形的邊相等,學生幾乎不怎么思考就開始證明了,所謂的“導學”實質成了變相的“灌輸”。雖從表面上看似熱鬧活躍,實則流于形式,無益于學生積極思維??梢赃@樣修正一下提問的設計:
(1)菱形的判定已學過哪幾種方法?(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2.四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2)兩種方法都可以嗎?證明邊相等有什么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性質;2.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3)選擇哪種方法更簡捷?
這種提問很有啟發(fā)性,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所提出的問題都能夠把學生引進問題的情境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案例3:“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片段:
師:如何解方程3x-3=-6(x-1)? 生1:老師,我還沒有開始計算,就看出來了,x =1.
師: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來才算對。 生2:先兩邊同時除以3,再……(被老師打斷了)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但以后要注意,剛學新知識時,記住一定要按課本的格式和要求來解,這樣才能打好基礎。
老師把學生新穎的回答中途打斷,只滿足單一的標準答案,一味強調機械套用解題的一把步驟和“通法”。殊不知,這兩名學生的回答的確富有創(chuàng)造性,可惜,這種偶爾閃現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不僅沒有被呵護,反而被教師“標準的格式”輕易否定而窒息扼殺了。
案例4:《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師:學習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后,我們下面該研究什么內容?生:(沒有任何反應)
師:回憶已經學過的知識,你能猜出我們今天的研究內容嗎?生:應用正比例函數解決實際問題
師:不對,再猜一猜?生:(面面相覷,有的開始動手翻課本)
師:(眼看課堂陷入僵局)還是讓老師告訴大家吧,我們今天研究正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正比例函數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初等基本函數,所以學生對于教材中函數內容體系根本不了解,同時,初中生對于“研究”一詞,感覺很玄虛,高不可攀,因而對問題也產生了畏懼心理,從而造成了啟而不發(fā)的結果。
因此關于課堂提問,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提問要有層次性。數學知識邏輯聯系密切,環(huán)環(huán)相扣,系統(tǒng)性行強,某一學習環(huán)節(jié)的障礙,往往造成下一階段學習的困難。數學教學必須把握學生數學認知結構和知識結構的結合點,準確定位切入口。所提出的問題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從表面引向深入,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層層深入所學知識的內涵和實質。對于教學上的難點問題,教師應該設法建立問題解決的臺階,幫助學生拾階而上,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以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第二、提問的形式和方法要靈活多樣。同一個問題,既可以設置成填空選擇題,也可以設置成判斷改錯題??梢允菐熒囊粏栆淮穑部梢允峭乐g或者小組之間的互相問答。同時要注意提問的角度轉換,引導學生經歷嘗試、概括的過程,充分披露靈性,展示個性,讓學生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三、提問要面向全體。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要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好的提問不應置大多數學生于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回答場面,或只向少數幾位學生發(fā)問。教師提問的機會要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好讓全體學生共同思考,這樣才會使全班學習質量的大面積提高。而且,教師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要公平、公正,要滿腔熱情,一視同仁。對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即使微不足道,也應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真誠的表揚。哪怕是回答錯誤的,也要以溫和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調和慈祥的目光予與鼓勵,以便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他們的上進心。反之,如果教師表情嚴肅或冷淡,學生就不能專心思考,更不能暢所欲言。
第四、提問要富有啟發(fā)性。好的提問能喚醒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系,能激活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能點悟學生沖破迷霧的思路,能讓學生體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提問要適度應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提問要適時,俗話說“好雨知時節(jié)”,提問也是如此,提問的時機要得當??鬃釉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提問要適量,精簡提問數量,直入重點。一堂課不能問個不停,應當重視提問的密度、節(jié)奏及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
G633.6
A
1671-864X(2016)05-02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