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林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微博、微電影等相繼走進了初中生的生活。如果我們能巧妙地將它們運用到合作教學中,就能使合作教學更有效。
一、借助微信,讓合作更即時
微信的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要;微信用戶之間的對話關系、互為好友關系,私密空間內(nèi)的閉環(huán)交流等特點,還能讓學生在輕松、平等的環(huán)境中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使他們更愿意思考、更敢于表達、更樂于合作。對此,語文教師要緊跟“互聯(lián)網(wǎng)+”的步伐,迎合新時代初中生的發(fā)展需要,通過建立微信群,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身為教師,我們希望在課上是學生的老師,課下是學生的朋友。而微信談心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變色龍”一課的時候,分析人物形象的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推薦代表上臺分析文章,并組織同學進行討論與補充。與過去教師一言堂的講解相比,效果的確要好得多,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然而,在晚上與一名學生在微信上交流時,該同學認為“可不可以從文題開始,先讓每個學生給此文另起幾個標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作者不用其中的一個呢?大家討論后并進行對比,這樣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用原標題才能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主人公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本性。教師根本沒有必要從頭到尾一句不落地去讀、去講?!焙髞恚诹硪粋€班級授課時,我采用了該生的建議。實踐證明,這樣做的確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也更好。
二、借助微博,讓合作更活躍
語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立自己的微博或組建班級微博群,讓學生在微博里能夠隨時隨地地與同學分享自己在學習中的所思所感。例如,一些學生怕寫作文,更不好意思讓老師、同學讀自己的文章。在講完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幼時記趣”后,我布置了一道課后習題:某出版社要編輯《幼時記趣》現(xiàn)代版,你的童年記憶里有哪些趣事?寫下來,發(fā)到我的微博里。開始大家都沒有動靜,于是,我就先發(fā)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趣事:一次我在同學家玩,看見湖里有倒映的樹、草。我以為是怪獸,嚇得把玩具都扔進了河里。逗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我朝湖邊一看,自己也忍不住大笑起來。同學們看到我的文章后,都覺得好笑,許多同學都在我的帶動下發(fā)出了自己的習作。其中一位平時作文不怎么好的同學發(fā)了這樣一篇習作:小時候,我看見我家的天花板上有一點水漬,我越看越像一只老鼠??粗粗?,那只老鼠竟然跑了起來。我趕緊揉了揉眼睛,定神細看,那水漬依然是水漬,它靜靜地躺在那里,似乎在笑我。大家看了后紛紛進行點評。到本文結(jié)稿為止,還有許多同學在用微博分享自己小時候的趣事。此外,每堂課下課后,我都會把教學設計發(fā)到微博群中,方便學生復習。
三、借助微視頻,讓合作更有效
“微視頻”主要是教師提前準備任務單,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錄制一段10分鐘左右的視頻課程?!拔⒁曨l”中的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素材的引入會使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制作完成的微視頻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或電子郵箱發(fā)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新課時就可以先通過微視頻進行自學,課堂上再與同學討論解決一些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實踐證明,這樣的合作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教學“宇宙里有什么”一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認清宇宙的物質(zhì)組成,理清本課的說明順序,弄清說明文中不同說明方法間的區(qū)別。然后,讓學生在課上展示學習成果。最后,播放《宇宙里有什么》的微視頻,讓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有更全面的認識。課后,教師將微視頻傳到網(wǎng)上,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學習時間。同時,學生在利用微視頻進行學習時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視頻的播放進度,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微信、微博、微視頻”在語文合作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尤其是農(nóng)村初中的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力爭把它們運用得更嫻熟、更得心應手,提升學生的合作研究、探索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縣角斜鎮(zhèn)老壩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