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曉娟
高中語文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和難點學科,教師應當找到合適的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分層教學法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水平進行有效劃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對語文知識進行有效運用。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學習層次,這種層次的劃分并不是將學生進行“差別對待”,而是為了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以學生的學習需要作為引導,進行分層次教學。
一、分層教學法
學生的自身進步發(fā)展都是不同步的,有的學生可能很早就懂得了許多道理和知識,并能夠加以運用,而部分學生雖然也在認真努力的學習知識,但卻并不能與別人產生同步,這是由個人的基因和能力問題決定的。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如果不使用分層教學法,對所有的學生一概而論,不僅會降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的有效性,還會加大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容易驕傲自滿,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喪失自信。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提高,并盡量使每個學生理解知識的效果同步,才能最終實現高中語文的總體教學目標。
二、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一)分層設置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關系著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是否能夠對每個學生都進行充分的訓練。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教師需要針對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并在每一個層次上都設定完整的教學計劃,預測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困難,制定在產生這些困難時能夠應對的策略。
例如,教師可以對課程目標進行兩個層面的設計,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需采用“講解”教學的模式,旨在使學生沿著教師的引導進行問題的思考;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采用“引導”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語文知識的自主學習。這種目標分層的方法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途徑掌握語文知識。
(二)分層滿足學習需要
分層教學的本質就是以學習需要為導向,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需要自然也不同,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來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閱讀講解時,可以讓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自主理解,自行歸納閱讀時總結的問題答案,教師再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講解。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深入探究問題本質,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通過教師的講解進行表面上的理解,達成了不同的學習需要,教師才能夠保證學生整體的進步。
(三)分層進行評價考核
課堂上的評價與考核離不開教師合理的提問,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由淺至深的提問層次,先從淺顯的層次開始提問,再由淺入深,提問學生更加困難的問題,形成考核評價的分層次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解《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先向學生提問:鄒忌為什么要與徐公比美?學生進行積極踴躍的回答后教師再提問:為什么鄒忌說夸他美的人都是有目的的?此時或許有一些學生已經不能回答上來,教師可以向學生仔細講解,讓學生理解之后再深入提問:鄒忌進諫齊王,為什么要用譏諷的方式?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能夠積極思考這個提問,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主動回答這個提問,證明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升,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四)定期調整層次分配
學生都是在不斷地努力和進步的,每個層次和階段的學生并不會一直都處于同樣的階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因為狀態(tài)不好而暫時降低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會由于自身努力的結果而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的層次針對性進行調整,不能一概而論,不知變通,避免因學生能力的浮動而造成的分層次教學失敗。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能力良莠不齊,教師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層次劃分,做到由淺入深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都能夠真正掌握教師講解的語文知識,使高中語文教學真正達到能夠“量體裁衣”的目標。此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成長,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著的問題,同時積極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確保學生在語文學習道路上可以走的更加順利,以奠定學生的語文基礎,確保學生未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