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在銀
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綱要》要求,在中小學課程修訂中增加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比重,并增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由于高考中加大了考試的比重,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程度也相應增強。
2016年2月18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在《中國高等教育雜志》上刊登了名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文章,透露2016年高考改革方向。無論是其發(fā)言的身份,還是探討的話題,堪稱權威重磅。他強調在高考命題中,要高度重視傳統(tǒng)文化對于立德樹人的獨特功能,弘揚和考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高考為國選材的重大使命。這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基于這樣的背景,在課堂教學中滿足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具有重要意義。
在復習備考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滿足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
一、關注文化常識
貴州省采用的全國課標Ⅱ卷在2015年首次出現(xiàn)了對文化常識的考查,由于之前的關注度不夠,導致這道題的得分率較低。有了這個前車之鑒,我認為在新一輪的復習備考要加大對文化常識的關注。
文化常識比較零散,需要對其歸納。大致可以歸納為十一類:人的稱謂、古代職官、天文歷法、古代地理、科舉制度、風俗禮儀、飲食器用、音樂文娛、文史典籍目、錄辭書、古代軍制。由于這塊知識系統(tǒng)性不強,很多學生在記憶時都靠死記硬背,這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我認為可以在梳理的過程中尋找相關知識的邏輯性來滿足學生對這塊知識的期待。
以科舉制度為例,可以將科舉相關的知識按學生——學?!處煛獙W習內容——考試級別——錄取這樣的思路進行歸納整理。
如考試級別可以歸納如下:
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來記憶,既省時又牢靠,可以在考試中準確作答。
二、關注文化類人物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即開展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開展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開展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yǎng)教育。
貴州省采用的全國課標2卷12題實用類文本閱讀幾乎都是人物傳記,進幾年選擇的人物涵蓋了科技界、軍事界、文化界。隨著傳統(tǒng)文化熱的興起,在今年的模擬題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文化界人物,如龐樸、湯一介、季羨林、朱自清、葉嘉瑩、楊絳、閻肅等。首先,這些文化界的人物本身就是各類文化的傳承者,他們傳承的有傳統(tǒng)詩詞、有文藝散文、有音樂;其次,他們身上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弘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yǎng)。如朱自清先生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體現(xiàn)了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葉嘉瑩女士一生奔波體了對古典詩詞的執(zhí)著堅守,閻肅老人嘔心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對音樂的癡愛。這些精神和品質對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高中生而言無疑是最好的精神之鈣。
因此,在復習備考中,加大對文化類人物的關注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寫作部分積累寫作素材。
在具體的積累過程中,又可以將這類人物進行分類。如下圖所示:
積累了相關人物的素材文章后,可以利用時間集中閱讀,尋找類文的規(guī)律,暢談閱讀啟發(fā)。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應對12題的解答,又能為寫作部分積累到寫作素材,還能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
三、關注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有三個層次:一、人性,對人的幸福和尊嚴的追求,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二、理性,對真理的追求,是廣義的科學精神;三、超越性,對生活意義的追求。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義就是:尊重人的價值,尊重精神的價值。
現(xiàn)代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其宗旨是通過教化而培育人格健全和精神完善的人,然后讓這些人走向社會,去實現(xiàn)個體生命的價值。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也旨在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完善。所以,關注人文精神意義重大。
2015年,全國課標卷Ⅰ卷和Ⅱ卷中出現(xiàn)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在更高層面上考查了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精神完善。Ⅰ卷中女兒檢舉揭發(fā)父親的不當行為,意在引導學生在面對親情和法律之間怎樣抉擇,Ⅱ卷中要求學生在三個風采人物中進行比較權衡,意在讓學生對不同的精神品質進行評價。無論是Ⅰ卷還是Ⅱ卷,都在考查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注人文精神,可以利用各類作文材料來實現(xiàn)。如下圖所示:
通過對大量作文材料的分析,既可以達到審題訓練的作用,又可以豐富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其初衷是要選拔人格健全和精神完善的人才,而傳統(tǒng)文化在發(fā)揮立德樹人方面起著獨特而巨大的作用,所以,在高考背景下關注傳統(tǒng)文化、滿足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其意義不言而喻。
〔本文系遵義市第三中學省級課題《挖掘“期待元素”,提高學生語文科閱讀興趣》課題組(課題編號:2013B128)系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