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姣
淺析咸陽方言中知莊章組合口字讀為開口音現(xiàn)象
□劉姣姣
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隨著語言的發(fā)展,知莊章組字合流,但在咸陽方言中,知莊章組的字還沒有完全合流。也許,正是由于咸陽方言與普通話的非同步發(fā)展,在開、合口字的問題上,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面貌,使得在《廣韻》里發(fā)音近似(但并不相同)的韻部,在咸陽方言中發(fā)音變得相同。朱正義先生認為,唐宋關中方言里,《廣韻》中相鄰近的韻部每有互混的現(xiàn)象。時過千年,在現(xiàn)代的關中地區(qū),這種現(xiàn)象仍然存在。
咸陽方言 知莊章組 不同韻 開、合口字
合口字讀為開口音在許多方言中都有體現(xiàn),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集寧地區(qū)的方言屬晉語區(qū),在這一地區(qū),一方面有個別字依舊保留了中古合口呼的特點,如:“顆”讀[kuo],“雷”讀[1uei],“淚”讀[1uei];另一方面又有相當一部分字由合口呼變?yōu)殚_口呼,這些字大致可以分為五類:1.大部分中古影母合口字和一部分疑母合口字;2.遇攝合口一等模韻來母舒聲字;3.山攝、通攝合口一等泥母字;4.大部分幫組合口字;5.部分宕攝、梗攝合口字。武漢人習慣把[uan]音發(fā)為韻母[an],如團[thuan]音發(fā)成[than],亂[luan]音發(fā)成[lan]等。在洛陽方言中,洛寧、汝陽等地區(qū)逢聲母[t][th]和韻母[uei]相拼,則丟失韻頭[u],在洛龍區(qū)及伊川、宜陽、嵩縣,聲母為當韻母為[u]的時候,則相應地讀成[?u]韻。在咸陽方言中,存在大量知莊章組合口字讀為開口音的現(xiàn)象,使得在《廣韻》里發(fā)音近似(但并不相同)的韻部變得讀音相同。如在中古切韻音系里,“蟲”“程”分屬東、清兩韻,有合口、開口之別,關中讀“蟲”為“程”,是將東韻字混入清韻,改合口為開口。當然這只是眾多互混現(xiàn)象的一種,本文將通過對咸陽方言知莊章組合口字的研究,從韻的角度分析這種合口呼讀為開口音的現(xiàn)象,并借助一些文獻資料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由于合口字讀為開口音的現(xiàn)象大都出現(xiàn)在聲母是知莊章組的字中,根據(jù)《方言調查字表》對咸陽地區(qū)方言的調查,將其合口字的讀音歸納總結,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一,知莊章組字在與合口呼相拼時,聲母都讀[t?、t?h、?],韻母都由合口呼讀為開口呼音節(jié);第二,在咸陽方言中,知莊章還沒有完全合流,知莊章組字在與開口呼相拼時,莊組字讀舌尖前音[ts、tsh、s],知組字讀舌尖后音[t?、t?h、?],章組字除了止攝字讀[ts、tsh、s]以外,其他的均讀為[t?、t?h、?]。由于其韻母發(fā)生了這樣一種變化,就會使得其與開口呼的字出現(xiàn)同音的現(xiàn)象。知章組無論是與開口呼相拼還是與合口呼相拼,其聲母均為[t?、t?h、?],再加上其合口字經(jīng)常讀為開口音,這就使得不同韻受聲母影響而出現(xiàn)合并現(xiàn)象。
在知章聲母的影響下,韻母由合口呼變?yōu)殚_口呼,使得一些原本不同韻的字變得讀音相同。
(一)東韻字與蒸韻、清韻字
東韻屬于通攝,蒸韻屬于曾攝,清韻屬于庚攝,分屬不同的攝。攝是指把韻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歸納在一起,既然東韻、蒸韻、清韻分屬不同的攝,就說明它們發(fā)音是不同的。但在咸陽方言中,聲母是知組、章組,且韻母是東韻的合口三等字分別混入蒸韻、清韻,與同樣聲母是知組、章組,且韻母是蒸韻(清韻)的開口三等字讀音相同。比如:
(1)終(章母東韻合口三等字)——蒸(章母蒸韻開口三等字)[t???21]
(2)充(昌母東韻合口三等字)——稱(昌母蒸韻開口三等字)[t????21]
(3)蟲(澄母東韻合口三等字)——呈(澄母清韻開口三等字)[t????35]
(4)終(章母東韻合口三等字)——正(章母清韻開口三等字)[t???21]
這種現(xiàn)象,在一些文獻資料中仍可以見到。宋劉攽《詩話》:“向敏中鎮(zhèn)長安,土人不敢賣蒸餅,恐觸中字諱也。”向敏中(公元949~1020年),開封人,宋真宗時自宰相貶為鄜延路緣邊安撫使,“鎮(zhèn)長安”即指此事。唐宋關中方言中“中”與“蒸”讀音相同。朱正義先生在他的《關中方言古詞論稿》中指出,“蟲”“中”上古音俱屬東韻字,切韻音系歸入東韻。就上述材料來看,上古同是一個韻部的字,“蟲”入清韻,“中”入蒸韻,其共同點在于都讀開口韻的三等。差別是:“蟲”讀“呈”,入清韻,是韻的轉移;“中”讀“蒸”,仍然在原來的韻部,也就是說沒有變化。
(二)仙韻字與鹽韻字
仙韻屬于山攝,鹽屬于咸攝,分屬不同的攝,讀音自然有很大的區(qū)別,如果是開口呼和合口呼的兩個字,讀音的差距應該更大才是。但是在咸陽方言中卻恰恰相反,在知章聲母的影響下,仙韻合口三等字和鹽韻開口三等字讀音相同。如:
(5)專(章母仙韻合口三等字)——瞻(章母鹽韻開口三等字)[t?ɑn21]
(6)傳(澄母仙韻合口三等字)——蟾(禪母山云開口三等字)[t??ɑn35]
(三)淳韻字與侵韻字
淳韻屬于臻攝,侵韻屬于深攝,分屬不同的攝,但在知章聲母的影響下,淳韻合口三等字和侵韻開口三等字讀音相同。如:
(7)準(章母淳韻合口三等字)——枕(章母深攝開口三等字)[t??n53]
在丁聲樹、李榮先生主編的《古今字音對照手冊》的[uen]韻中,準——之尹切,切出來的音應該是[t?en214]。根據(jù)咸陽方言音系,上聲今讀53調,那么準、枕讀音相同,似乎在中古便是如此,由此也可以看出咸陽方言的存古現(xiàn)象比較突出。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這種不同韻的混用現(xiàn)象,其實主要發(fā)生在聲母是知章組,韻尾相近的兩個或三個韻攝,在音韻地位上必須是開口和合口三等字中間。通過本文所列的知莊章組合口字在咸陽方言中的讀音,我們發(fā)現(xiàn),知莊章組合口字讀為開口音,使得知章組不同韻之間出現(xiàn)了開合的合并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合并現(xiàn)象只發(fā)生在有合口三等字,并且知組和章組開口三等字聲母讀[t?、t??、?]的韻攝中。像宕攝和江攝雖然分屬于韻尾相近的韻攝,但是由于宕攝和江攝沒有合口呼的字且江攝沒有開口三等字,所以在這兩個韻攝中并沒有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通過從韻的角度以及對一些文獻資料的分析,我們可以從更深層次發(fā)現(xiàn)知章組開、合口字合流的內部規(guī)律,從而對咸陽方言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咸陽方言在特殊歷史原因和人為選擇的雙重影響下,形成了其獨特的語音系統(tǒng)。那些韻尾相近的韻攝,在知章組聲母的影響下,韻母由合口呼變?yōu)殚_口呼,使得一部分韻中出現(xiàn)了開合口合并的現(xiàn)象。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合并現(xiàn)象只發(fā)生在合口三等字,并且知組和章組開口三等字聲母讀[t?、t??、?]的韻攝中。
[1]朱正義.關中方言古詞論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2).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方言調查字表[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6).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2011,(7).
[4]李榮,丁聲樹.古今字音對照手冊[Z].北京:中華書局,1981,(10).
[5]桑宇紅.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現(xiàn)代北方方言中的讀音類型[J].燕趙學術,2008,(1).
[6]張雙慶,邢向東.關中方言古知系合口字的聲母類型及其演變[J].方言,2012,(2).
[7]楊春霞.武漢話合口呼韻母uan的語音變異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7-99.
[8]王宇楓.淺析集寧方言的合口呼變開口呼現(xiàn)象[J].集寧師專學報,2001,(3):32-33.
[9]張虹.洛陽方言合口呼辯證[J].洛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14-16.
(劉姣姣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