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宇
(上海市嘉定區(qū)疁城實驗學校 上海 201800)
“互動參與式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劉振宇
(上海市嘉定區(qū)疁城實驗學校 上海 201800)
體育課堂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在體育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和形成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各個中小學體育教師共同面對的課題和挑戰(zhàn)?;訁⑴c式教學摒棄了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強調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使教與學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fā)揮,把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力發(fā)展和人文精神發(fā)展有機結合。該文從傳統(tǒng)體育教育教學理念的發(fā)展與改革和體育課堂教學具體實施過程兩個方面對“互動參與式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探索,從而使得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落實成為可能。
體育課堂 互動參與式教學 教學模式
當前,隨著對學生健康問題的普遍關注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的提出[1],體育課程的改革和實施都以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為主要目標,良好的身體狀況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保障。體育運動不僅是為了學習和掌握一些運動技能,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積極向上和拼搏進取的多元情感價值和社會心態(tài),同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允許的最大空間內給學生最大的自由度,從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開拓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以及團隊合作的良好意識形態(tài),盡量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真正回歸課堂,主宰課堂,切實地體會到學習體育的樂趣。
傳統(tǒng)體育教育模式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傳授,但缺乏對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和興趣的培養(yǎng)。新課程標準是根據(jù)三維健康觀和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課程發(fā)展的趨勢,來拓寬體育課程學習的內容[2]。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從以前的“學會”變成“會學”,把單調枯燥乏味教師滿堂灌的學習形態(tài)轉化為學生小組合作、積極參與的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體育課前教學步驟是:集合整隊—說明教學目標、內容—熱身跑—準備活動—進入課的主題內容—結束總結。這是一套很完整,很正規(guī),毫無疑問的教學流程,但其中隱含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弊端,從課程開始到結束,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絕對的服從者,只要教師發(fā)出指令后,學生按部就班照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之間基本無互動,這樣學生的學習激情、創(chuàng)造性思維、表達能力都受到很大的抑制。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單一、被動、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就要建立和形成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導性的教學方式。
互動參與式教學摒棄了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強調一種新的教學雙邊關系,使得教與學得到和諧而充分的發(fā)揮,把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能力發(fā)展和人文精神發(fā)展有機結合[3]。它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親身體驗,主張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2.1 組長負責,小組合作,使體育學習做到互動參與、團結協(xié)作
常規(guī)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一個人主持擔當,從課的開始到結束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是被動的被灌輸者[4]。其實,看似簡單而又枯燥的導入準備部分,完全可以通過自主的“分組分練”形式進行。如:在進行熱身跑時,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意圖自主分組組建小團隊并在小組長的的帶領和提示下進行不同形式的跑(障礙跑、地形跑、自然跑等)。在進行準備操內容練習時,可以按照教師所布置的,也可以在教師要求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想內容,如:在做準備活動時,教師安排了6~8節(jié)徒手操,在小組長的帶領和指揮下,各小組可以按照教師所安排的固定內容進行練習,同時教師鼓勵各小組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想,可以產生自主的準備操動作。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簡單變化,不單打破了常規(guī)教學套路,重要的是能體現(xiàn)學生個體的隱性能力和學生之間的默契配合及互動參與,積極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團隊合作意識。
2.2 學中思,思中議,給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交流、拓展思維的平臺
在以往一貫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扮演著“演講者”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成了最忠實的“聽眾”。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有兩面性,有利必有弊。利—教學環(huán)境井然有序,學生不折不扣地服從,弊—學生的想法和意圖都不能很好地表達。學生的學習成績肯定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不應該看重結果,應該要讓他們注重感受學習的過程,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表達性思考的習慣,而不是只會附和性思考,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開口鍛煉的機會。把教師從“演講者”變?yōu)椤敖M織者”,學生從“聽眾”轉變?yōu)椤鞍l(fā)言人”[5]。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并不是按照固定模式把練習的技術動作反復地告知和強調給學生,而是宣布要學的技術動作并分發(fā)教材或是把要學的內容粘貼在小白板上,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帶領自己的組員進行“菜單式”的自主選擇練習內容,教師針對每組所選擇的練習內容時所可能涉及的問題進行提前設問,每個小組的組員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地進行討論解疑,在交流過程中,組內每位成員必須有討論和發(fā)言,組長做好相應的交流記錄。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進行組內的生生交流,而且還能組織隊與隊之間的研討交流,讓學生在“學練中思考”,在“互動中交流”。通過這樣的課堂形式,目的在于要讓每位學生都能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使原本受束縛的思維徹底得到解放,并從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使學生形成自我分析、自我解決的能力。
在整個互動參與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通過學習活動自主探究知識的,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全體參與,師生互動參與,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 參與式教學方法的特點是以學習者和教學內容為中心,把小講課和分組活動相結合。每個小講課后,進行分組活動,分組活動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戲法等。通過這些形象直觀的形式,使學習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講課所學的內容,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如何將互動參與式教學更好地融入與開展需要廣大中學體育教師深入思考。
[1]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EB/OL].(2016-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 謝軍.現(xiàn)階段中等職業(yè)學?;@球教學現(xiàn)狀與解決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6):60-61.
[3] 李峻.參與式教學:透視與反省[J].教育科學研究,2005(12):34-37.
[4] 余文森,鄭金洲.新課程體育(與健康)教與學[M].福建出版社,2005(4):10-12.
[5] 郎文天.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J].新課程學習,2009(9):70-71.
[6] 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參與式方法培訓指南[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7] 陳華.參與式教學法的原理、形式與應用[J].邏輯學研究,2001,21(6):159-161.
G807.4
A
2095-2813(2016)12(c)-00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