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松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金上京歷史博物館 黑龍江哈爾濱 150300
?
金代建筑的特征研究
高松
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金上京歷史博物館黑龍江哈爾濱150300
【摘要】金代是由女真族建立起來的政權,金王朝建立后,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的金源文化,特別是金代獨特的建筑風格更是成為金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金代建筑受宋遼影響較大,但其具備自身的獨特性,可以說金代建筑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分別從金代建筑的屋頂、宮殿、屋瓦、斗拱、內部結構及格局等方面對金代建筑的特征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金代;建筑;風格;特征
女真族作為落后的民族,在其建立金朝后,其文化由于處于落后的狀態(tài),這也使金王朝主動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這種文化融合在金代建筑上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金代建筑充分的吸收了宋代建筑的柔美和遼代建筑的豪放,并在宮殿和廟宇類建筑中具有自身的風格和特點。金代處于中國古建筑發(fā)展的高潮期,在我國古建筑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繼承和發(fā)展前代建筑風格的基礎上還加入了自已的創(chuàng)新,對后世建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古代建筑最大特點就體現(xiàn)在屋頂上,可以從屋頂?shù)男沃苼韰^(qū)分不同等級的建筑。金代建筑在屋頂?shù)氖綐由隙嘁跃偶剐巾敒橹?,也有少部分采用廡殿頂或是懸山頂。金代這種屋頂形制主要是采用宋代的柔美風格,在設計更強調舉折比例的和緩和翼角升起的適中,曲線具有柔美性,屋頂琉璃瓦顏色也是金代建筑屋頂?shù)挠忠惶攸c,而且在金代建筑屋頂上還存在著其他一些特點,屋面較為平緩、出檐深遠,利用檐柱、檐口和大脊生起大曲線,翼角平直渾術稍翹,并沒有采用直檐和江南式的飛檐。而且在部分脊上還有仙人走獸,個別的還有武士形象。另外在金代歇山式建筑中,還存在較大的山花墻
在對金代建筑進行考證過程中,在史書上對金朝宮殿的特點也有相應的記載。在金朝建筑中,宮殿主要體現(xiàn)出兩方面的特點。首先,金朝宮殿屋頂多采用的是九脊歇山式。其次,在宮殿周圍和宮殿之間還會設計較多的回廊,這在金朝宮殿中這一特點體現(xiàn)的十分明顯。
在我國古代皇家宮殿的屋頂多采用整片的黃琉璃屋頂,這也是從元朝才開始采用這種屋頂?shù)脑O計。在金代無論是寺院還是宮殿在屋頂設計上都沒有采用黃玻璃頂,通常采用的黃、綠、藍、灰等顏色,而且屋瓦的顏色也以兩色剪邊、兩邊鑲嵌式為主。
在我國古代建筑中,從遼、金一直至明清整個建筑發(fā)展過程中,建筑的斗拱呈現(xiàn)出一定的變化。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斗拱表現(xiàn)出了由大變小的趨勢。在金朝建筑中斗拱多以1:2—1:4,而到了明清時,建筑斗拱則減至1:5—1:9,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建筑斗拱由大變小的趨勢,這也說明在金代時斗拱體量較大,較為雄壯,而在后世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變得更不纖小。其次,在金代建筑中的斗拱作為建筑結構中的重要構件,具有承重和牽拉作用。但隨著不斷發(fā)展,建筑斗拱則僅僅作為裝飾的飾物,主要附著在建筑物上,起到裝飾的作用。最后,建筑斗拱的分布也呈現(xiàn)由疏朗向繁密的趨勢。在對古建筑進行考察過程中,對于金代遺存下來的建筑面,可以發(fā)現(xiàn)斗拱作為金代建筑中的一個真實的構件,具有雄壯及碩大的特點,而且斗拱之間布局間距也較大,但在明清建筑中,由于斗拱作為裝飾物,不僅纖小而且間距較密,布置的數(shù)量較多。斜拱是金代建筑的一大標志,主要作用在于裝飾和承挑出檐。金代建筑上斜拱達到全盛,除了延續(xù)遼代建筑使用斜拱的做法外更在此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組合較遼代時候更加繁密。金代建筑的斗拱另一方面則是顯著具有宋代特色,即延續(xù)了宋代斗拱由偷心造向計心造,真昂向假昂演變的發(fā)展趨勢。宋代官方的《營造法式》是推崇斗拱計心造的,原因在于這一做法使網架更為完善,從現(xiàn)存的金代建筑來看,計心造是占到很大的比例的。真昂向假昂的演變也開始于宋代,金代建筑延續(xù)了這種做法,并傳向后世,最終元、明、清后世建筑幾乎不見了真昂,而全以假昂做裝飾用。
移柱法和減柱法的技術,是金代的首創(chuàng),在金代建筑中多次被采用,例如朔州崇福寺,繁峙巖山寺、晉祠獻殿等。這種方法和技術雖是金代建筑一個顯著特點,但是對建筑的外觀影響很小,是否采用此項技術,應根據每個建筑的具體情況而定。
在金代建筑中,坐西朝東的格局雖然只占了一小部分,卻勘稱為遼金時代建筑的一個重要特點,例如北京戒臺寺、大覺寺,金上京(阿城)的皇帝寨、寶勝寺等都是坐西朝東的格局。這種布局體現(xiàn)了契丹、女真等北方民族尚東的習俗,在復(仿)建金代建筑中,根據地形和環(huán)境可適當采用。
現(xiàn)存金代建筑的門窗裝飾大都經過后世的重修,原件很少,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保存下來的寥寥幾處來一睹金代門窗裝飾的風采。崇福寺彌陀殿在前檐當心五間作格子門,每道門又分中間兩扇和兩邊扇,其中中間門扇是兩邊扇門寬的一倍。每扇門在上、中兩處設門額,在下端設地 將門隔為上下兩個平面,下部裝門板,上部則雕刻花紋。花紋種類繁多,有簇六橄欖瓣菱花、簇六條紋框、扁米字格、方米字格等多種樣式。彌陀殿的門窗裝飾一改前代版門和直欞窗的樣式,使得門窗裝飾風格更加多元化也更富動感,是對后代精致的門窗裝修的一次開拓性探索。
目前金代建筑保存最多的當屬我國山西省,而且不同地區(qū)的建筑特色也存在著顯著的差別。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金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充分的體現(xiàn)出了其眾多的開拓性的創(chuàng)舉,不僅對前代建筑技術和風格進行了繼承和發(fā)展,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更好的展現(xiàn)出了金王朝和女真族在建筑方面的風采,對后世建筑起到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金代作為我國建筑史上高潮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作為建筑史上的重要過渡階段,金代建筑在我國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通過對金代建筑特征的研究,能夠為金代建筑的復建和開發(fā)起到重要的參考,而且對當代建筑的發(fā)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青.山西金代建筑的建筑特色與歷史價值[J].黑龍江史志,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