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可意 王倩茹 王秋詩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楊凌 712100
當代大學生禮儀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
謝可意 王倩茹 王秋詩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陜西楊凌 712100
文明禮貌是當代學生應當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社會制度不斷完善,與國際社會接軌日趨成熟,大量西方思想也涌入國民的日常生活,尤其對于青少年影響巨大。過于自我、沒有禮貌、不懂尊重等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當代大學生中,這些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學校、社會在禮儀教育上的缺失。加強禮儀教育,繼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文化,努力促進大學生良好禮儀規(guī)范養(yǎng)成迫在眉睫。本文簡析了當代大學生禮儀現(xiàn)狀以及現(xiàn)狀背后的深層因素,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改善此類現(xiàn)狀的措施。
大學生禮儀;現(xiàn)狀;對策
從事輔導員工作數(shù)年有余,在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多的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在基本的禮儀舉止方面存在缺失,尤其是在當下,不少大學生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自己身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將自己禁錮在個人世界中,而沒有做到真正的融入社會,融入實際生活。而觀之社會環(huán)境,高校輔導員的年輕化,新時代下各類新媒體對于學校教育方式的輿論壓力,都使學生自我自大的成本一降再降,經常能夠在深夜或者是在周末接到學生的電話,問:“老師你在辦公室嗎?”;在公共場合直呼老師姓名或者在背后竊竊議論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有時不足以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但卻是一個人基本素養(yǎng)的真切體現(xiàn)。
(一)基本禮儀知識的缺乏
我們常說理論指導實踐,可見了解與知悉正確的理論對個人實踐活動起著寶貴的促進作用,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想在舉手投足之間展示出自己良好的禮儀文化素養(yǎng),對于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要凸顯禮儀的實效性就必須掌握大量的禮儀知識。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在數(shù)千年的演化過程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應該被后人學習、繼承和發(fā)揚,而現(xiàn)如今不少大學生卻片面理解優(yōu)秀禮儀文化,認為這些都是繁文縟節(jié),文化糟粕,在心理上產生了抵觸情緒,于是在外在行為中表現(xiàn)得更加隨意、自我。此類行為都是行為者思想的映射,大學生的禮儀知識匱乏由此可見一斑。
(二)日常禮儀意識的淡薄
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加大,教育機構與大學生自身都將眼光投向了更加實際的地方,比如學校在辦學的過程中更加著力于外在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意自己硬件的提升。這些都導致了大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直接與鋒芒畢露:在面對同學時不顧對方感受的隨意開玩笑;在面對家人時將自己最差的脾氣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在面對面試官的時候不懂得用敬語表示尊重與禮貌等等。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什么人,說怎樣的話,當代大學生在以上方面令人失望的表現(xiàn),都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對于日常禮儀意識的淡薄。
(三)常用禮儀實踐的低效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文明之國,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的儒家教育思想,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們接受的禮儀知識還沒來得及被內化就已經被淡忘,“講文明,懂禮貌,上車要給老人讓座……”,這些本應該從小就懂的基本的禮儀卻在步入大學之后被輕易忽視:街上散步時隨地吐痰,圖書館中不顧及他人感受的大聲喧嘩,公交車上的漠視等等,本應是內化于心的舉手之勞,在如今大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卻鮮有出現(xiàn)。
(一)社會因素
當今世界經濟飛速發(fā)展,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國,對我國包括傳統(tǒng)禮儀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極大的沖擊,西方禮儀文化因其自由平等的特點而被當代大學生認同與傳播,在現(xiàn)今浮躁的大學氛圍下,大學生對外來禮儀文化不加鑒別,不懂區(qū)別,盲目跟從與崇拜:每年的圣誕節(jié)都是學校的一個大節(jié)日,而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卻平平淡淡;學生熱衷于攀比對于外來文化的了解程度,卻視優(yōu)秀傳統(tǒng)為糟粕;極度追捧個性主義和個人主義,這都對當今大學生的禮儀表現(xiàn)有著重大的影響。
我國目前市場經濟勢頭正盛,各行各業(yè)的秩序都在重新構建,隨之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快速傳播,在反促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給當代大學生帶來極大的沖擊。隨著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匿名發(fā)帖惡意中傷、網絡評論大肆謾罵等嚴重無視社會基本禮儀素質的行為層出不窮,對當代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二)家校因素
目前全國高校都面臨著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作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各高校在不斷通過修改教學大綱、增加技能課程等方式來提升學生入世之后的硬實力,而相對不重視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少高校將禮儀教育列入學生的任選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而在授課過程中也沒有像必修課程一樣認真?zhèn)湔n,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可行性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對于基本禮儀的忽視;家庭方面,當代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沒有對子女進行正確的引導,致使子女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分享及禮貌意識薄弱,不懂得尊重,社會交往能力差。
(一)營造良好的禮儀氛圍
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對于人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有巨大的影響。作為高校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除要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外,也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與行事作風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的禮儀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傳身教,從細節(jié)入手對子女進行正確的教導,做子女的榜樣;在全社會推進基礎禮儀教育,深入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涵,利用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禮儀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
(二)扎實推進“雙課堂”教育
高等學校要將基礎禮儀教育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中去,規(guī)范合理設置教學計劃,針對大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設置合適的禮儀教育課程,不斷在課程實踐中提高趣味性與實效性,確保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禮儀知識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第一課堂”的教育;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的影響與鍛造,禮儀出自于社會又反作用于社會,近年來,國家鼓勵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積極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與社會實習的機會。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和實習可以給當代大學生最直觀,最深刻的體驗,讓他們在不斷的挫折與改進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會禮儀水平與社會適應性?!叭锣l(xiāng)”項目便是一個典型的“第二課堂”,通過高校共青團的特色優(yōu)勢項目,號召大學生扎根基層,服務社會,將文化、科技、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傳播向全社會,同時也在過程之中將自己鍛造成為一名有禮貌,講禮儀的高素質大學生。
[1]陳麗萍,耿發(fā)展.試論當下高校大學生情商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6(9).
[2]李艷.當代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存在的問題[J].統(tǒng)計與管理,2015(6):159-159.
[3]唐金權.大學生禮儀教育初探[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74-77.
[4]張英偉,劉妍.高校大學生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9,28(2):39-42.
第一作者:謝可意,1992年 04月,男,山東省聊城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王倩茹,1988年10月,女,遼寧省撫順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王秋詩,1991年08月,女,遼寧省鐵嶺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教(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