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成
談談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途徑
王寶成
編者: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這里集中編發(fā)兩篇關于“留守兒童”問題的探索文章,以期引起各地關工委同志們對此問題的關注以及探索出有效的解決途徑。
黑龍江省依蘭縣共有在校學生42000名,其中“留守兒童”2100名,占全縣兒童總數(shù)近9%。
(一)家庭教育缺失,監(jiān)護管理無力
經(jīng)過對全縣“留守兒童”各方面的調查, 從性格發(fā)展方面看,許多“留守兒童”具有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等諸多問題。
從道德層面上看,由于“留守兒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監(jiān)護人是爺爺奶奶,他們多是從物質上滿足孩子的比較多,對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上關注少。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一部分留守兒童中存在說謊、偷竊、抽煙、喝酒、破壞公物等不良行為;遲到、曠課沉迷于打游戲、打架斗毆的也時有發(fā)生。
(二)學校、家庭之間缺乏溝通,義務教育環(huán)節(jié)存在紕漏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家庭缺少對孩子的管理,更談不上輔導孩子學習。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松懈,厭學、逃學。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自制能力差、行為放任,加上學校、家庭之間的溝通不及時、不到位,形成“留守兒童”的學校和家庭教育脫節(jié)的局面,“留守兒童”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和教唆對象。
(三)部分“留守兒童”營養(yǎng)狀況不良,個別存在心理障礙
“留守兒童”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時期,平時身邊缺少父母的悉心照料,部分“留守兒童”還存在家庭貧困、飲食無規(guī)律、生活標準較低等問題,一天吃一餐或兩餐的大有人在;穿著上連冷暖都顧不上,很多因此造成了營養(yǎng)不良,影響身體健康。此外,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親情關懷和情感交流,現(xiàn)有監(jiān)護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責任和角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獨,少數(shù)甚至出現(xiàn)自閉傾向。
(一)強化領導,為關愛“留守兒童”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強化領導,明確職責。明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在各級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積極構建以教育系統(tǒng)為主、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在明確部門單位職責的同時,牢牢把握社會、學校、家庭三個責任環(huán)節(jié),將工作責任細化量化,使工作全面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充分利用多種傳媒積極開展宣傳活動。各部門充分利用各種會議或調研機會,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的重要性,使大家逐步認識到“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不僅關系著教育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更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著公民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和諧社會的建設。通過持久、廣泛、有序宣傳,激發(fā)各級干部、教師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二)把握重點,建立關愛“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
充分發(fā)揮學校主陣地的作用,構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
一是聚焦“留守”群體,建立聯(lián)席會議制度。高度重視留守學生的關愛工作,建立完善關愛留守學生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由黨委辦、教育部門關工委、團委、德育辦、婦聯(lián)等相關部門組成,團委負責常規(guī)工作,關工委協(xié)調各有關部門分工明確,密切配合,加強協(xié)作,形成合力,積極出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相關政策和規(guī)定,不斷優(yōu)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的法制環(huán)境。
二是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留守兒童”情況調查表,發(fā)放到各學校,認真做好情況摸底。數(shù)量上確?!耙粋€不能少”,內容上確保正確全面掌握每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狀況、思想表現(xiàn)、學業(yè)成績、日常行為、監(jiān)護狀況等。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及監(jiān)護現(xiàn)狀;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lián)系電話;監(jiān)護人的詳細地址、與“留守兒童”的關系、聯(lián)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
三是營造關愛環(huán)境,建好“留守兒童”之家。在留守兒童較集中的鄉(xiāng)鎮(zhèn),依托寄宿制學校,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實行全程管理,設立“留守兒童”之家,開辟出一條“綠色關愛通道”,溫暖缺少親情的留守孩子們,給予他們最真誠的關愛和幫助,使“留守兒童”有課余學習、游戲、活動的最佳場所,能有效地減少家長無力管教的后顧之憂,引導留守學生們成為“生活自理,學習自主,行為自尊,健康自強”的小主人。
四是針對“留守兒童”個體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教育。在全面、準確掌握“留守兒童”個性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留守兒童”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辦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針對不同“留守兒童”思想品質、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各級教育部門要在實踐中積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補償教育途徑和基本方法,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全縣各中小學校開設心理輔導室,使這些孩子們的煩惱有地方傾訴,幫他們打開“心結”;開設“親情電話”、“親情談心視頻”,使他們在與父母的交流中找回親情,傾聽真情,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針對那些內向、孤僻、不合群、易沖動、暴躁的“留守兒童”,各學校以班為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讓他們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感受師生們的關愛之情,使他們都能克服自身弱點,健康、快樂地成長。
五是積極探索關愛“留守兒童”的新路子。組織“留守兒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教育,在活動中健康成長。由老師當“親情爸爸”、“親情媽媽”,在老師家中舉辦“親情家庭”聚會,“留守兒童”與老師及老師的家人一起動手制作一頓豐盛的家宴,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幸福。還要開展“親情集體”活動,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讀書比賽、文藝演出、體操比賽、球賽、拔河比賽、游戲比賽、登山比賽、模擬軍事訓練、紅色旅游等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老師可愛、可親,上學有味,不覺得孤單和寂寞;此外,教育部門關工委要開展“三遠離一倡導”主題教育活動,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班隊會、國旗下講話、演講、知識講座等形式,號召青少年遠離毒品、遠離邪教、遠離賭博、綠色上網(wǎng)。
六是強化“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標和管理。在充分了解各中小學校的基本狀況基礎上,制定《關于認真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出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目標管理考評細則》,把“機構健全”、“管理規(guī)范”、“檔案完善”、“績效明顯”作為考評重點。同時,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納入對學校的年終考評內容,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考評。
(作者系黑龍江省依蘭縣關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