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義
“一體兩翼”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周龍義
新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并將這四個學會作為基礎教育的“四大支柱”。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一體兩翼的教學方式是推動教學多元、突出主題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深入開展一體兩翼的教學方式,是實現(xiàn)學生“四個學會”的重要途徑。
一體兩翼 小學語文閱讀 策略
一體兩翼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以“課堂合作、課外自學、競爭合作”為內涵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一體兩翼是學生認知的高級階段,要求學生在學會認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的基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合作學習、競爭學習,從“學會”轉向“會學”。
傳統(tǒng)小學語文閱讀課將老師作為整個課堂的總指揮和總指導,學生處于被指揮地位。一體兩翼,是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延伸到閱讀課堂,教師在制定三維目標的同時,要讓學生以目標為導向,自我調節(jié)自己的閱讀任務。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處于閱讀的初級階段,讀起來速度較慢。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給學生留出思考、想象的空間,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調整和思考。如果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則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思維。
自主學習是一體兩翼教學模式中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方式。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單憑自主學習是無法實現(xiàn)預設的教學目標的,合作學習則是自主學習的補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的同時,也需要發(fā)揮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
課堂學習時間較短,在融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時間安排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中發(fā)揮最大效率是關鍵。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率,就要求完善小組的建制,有效防止學生濫竽充數(shù)。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有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打醬油”,有的則什么都不做。教師要使學生“會學”,合作學習不僅是知識的交流,也是讓學生思想的交流,必須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形成合作團隊,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這樣就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時,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關于鳥類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從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習。在具體操作的時候,要對本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經(jīng)歷進行自己分析,文章講的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對于人的介紹是非常有限的。小學生基本上沒有見過珍珠鳥,可以展示圖片讓學生有個直觀的印象。學生通過合作,讓學生自己進行分工協(xié)作,有的學生用電腦搜集材料,有的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問題,有的則負責匯總材料。這樣就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團隊協(xié)作精神,全面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溫馨畫面。
現(xiàn)代管理學說認為,競爭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合作,但是小學生一般是不喜歡競爭的。競爭的焦慮、緊張讓小學生非常不適應,進而會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的發(fā)揮,最終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其實,小學生的課堂如果沒有競爭會沒有色彩,沒有活力。魏書生曾經(jīng)講到,學生競爭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共同進步,競爭的基礎是合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以合作為基礎開展競爭,即小組間的競爭,這樣既可以消弭學生的緊張、焦慮心理,也可以形成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每個小組成員都會在小組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努力收集資料、努力研究問題,甚至督促“打醬油”的學生學習,以期在小組與小組的競爭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頤和園》課文內容時,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小組競爭學習的作用。首先讓去過頤和園的同學舉手,分配小組時盡量讓每一個小組都有一個游覽過頤和園的同學;讓這些同學首先進行講解自己的游覽經(jīng)歷,并指出印象最深刻的景點??梢哉f,北京作為首都,對于充滿祖國自豪感的小學生來說,是充滿了吸引力的。像頤和園這樣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學生必然會充滿向往,然后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最后讓幾個小組進行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PK。這樣學生在進行預習的時候,每一個學生都會為了小組的集體榮譽努力完成小組分配的任務,充分激發(fā)將任務完成的欲望。有一個小組不僅對課文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還在家長的幫助下做了三維景觀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身臨其境;另外一個小組也非常用心,通過頤和園的建造,挖掘頤和園美景背后清政府的腐敗,并以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比較,展示了祖國的偉大。這些小組都將每一個學生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課堂效率非常高。
總之,一體兩翼既是一種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也是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競爭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的高效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xiàn)很多突發(fā)情況,這就會對教師的應變能力提出極大的挑戰(zhàn);當然這種挑戰(zhàn)是對教師能力素養(yǎng)的高要求,正是這樣極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理論能力的提高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更能有效推進我國教學改革的進程,提高教學質量。
[1]曹明海.語文教育智慧論[J].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
[2]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06.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