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斐斐 馬 歡
?
淺析老齡化進程中公共設施無障礙人性化設計的問題——以武漢市為例
朱斐斐馬歡
【摘 要】無障礙設計強調(diào)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中,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huán)境以及各類建筑設施、設備的規(guī)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顒幽芰λネ苏?,特別是傷殘人士和老年人。以營造便捷,具有人性關懷的舒適生活環(huán)境。而它也恰好反映了人性化的特點,是一種對人的精神慰藉。
【關鍵詞】老齡化 公共設施 無障礙 人性化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認識層次也慢慢的逐漸深化,于是對賴以生存的居住環(huán)境和公共環(huán)境及設施也慢慢有了更高的認識和要求。逐步提高的文化及精神素養(yǎng)喚起了人們對人性化的關注,不管是工業(yè)設計、還是藝術化的方向發(fā)展。我們作為身處城市空間環(huán)境中的人,對物質的追求不只是著眼于功能性,慢慢的已經(jīng)開始向著理想化、人性化的方向看齊,這種思想轉變和對設計認識的不斷完善,使得設計的人性化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作為一個老齡化進程快速發(fā)展的國家,更加需要在這種人性化發(fā)展的設計趨勢中去挖掘適合老年人的無障礙公共設施設計,關注和重視老年人的需求。
談到無障礙設計就要提到通用設計,兩者有相似之處。因為通用設計是為所有人所通用的設計,但無障礙設計所針對的重點是從殘疾人和老年人。但隨著無障礙設計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它的局限,所以當今的無障礙設計正在向通用設計所靠攏。而因為無障礙設計在中國出現(xiàn)較晚,所以大多數(shù)人將無障礙設計等同于通用設計。
我國的無障礙設施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二、三線城市大眾普遍對公共設施無障礙人性化設計沒有太多的要求,主要問題是人們對無障礙設計的意識不強。政府及建設部門對此關注力度缺乏,管理人員和設計人員沒有很好的執(zhí)行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規(guī)范標準,而已建設的無障礙設施不夠完善,也不規(guī)范,這樣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其使用效益。
我國的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老齡化也日益上升,城市中的無障礙設計的對象中老年人的數(shù)量也遠遠大于殘疾人。在我國,目前公共設施無障礙人性化做的最好的城市只有北上廣等城市。其中,北京是最早注重和關注老年人在這方面的人性化體驗的。在天安門廣場,和大型的購物廣場等地方均設置了適合殘障人士和老年人使用的輪椅坡道,并考慮了殘疾人專用廁所。洗手間注重細微設計,設置了不銹鋼抓桿,采用了迷路式入口。這些對于老齡化的社會來說,是非常好的設施體驗,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
武漢,作為一個中部的中心城市,近幾年老齡化進程加快,同時城市發(fā)展屬于高速建設期,各種公共設施及基礎建設項目上馬,這其中有多少項目設施是注意到了無障礙人性化的呢?在今后的很多年以后我們才可能可以體驗。但是,目前看,從已有的公共設施狀態(tài)來分析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武漢市無障礙設計的人性化設計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體系。
在各大型商場的衛(wèi)生間都提供了方便殘障人士及母嬰使用的設備。但是,進出商場時,有時卻沒有適合殘障人士進出的坡道,或沒有適合老年人步行的、安全的人行通道。武昌的群光廣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建筑兩邊是停車場的出入口,整個商場在主干道馬路旁邊,經(jīng)常造成擁堵,就更談不上能夠更好的設計出適合老年人的無障礙人性化設計。因此我們也很少看見老年人及殘障人士在武漢的各大商場出現(xiàn)。可見,在許多大型的公共空間內(nèi),如商場、醫(yī)院等,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整體化的、以人為本的無障礙化環(huán)境的建設解決方案。
(二)武漢市公共交通設施無障礙人性化設計急需加強。
作為這兩年才竣工的地鐵線,武漢的地鐵公共空間及設施卻在高度發(fā)展的當下,無障礙及人性化設計極度落后。這幾種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方面,進出站口沒有適合殘障人士及老年人的無障礙專用電梯,也不是所有的進出站口都配有輪椅坡道。另一方面,車廂的輪椅席位較少。再次,車廂中老年人專用座位標識不夠醒目。交通主要干道和路段盲道不夠完善,也沒有單獨設立給老年人用的通道。
(三)武漢市公共設施中視覺信息無障礙人性化不夠。
武漢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56.01萬,占總人口的18.86%。再加上殘障人士,整個武漢對無障礙人性化設計的需求是有強烈需求的。老年人除了日常生活購物外,還常常休閑鍛煉,到處走走。比如,在公園里如何通過圖形、色彩來引導人們的游覽線路,提供給游人公園的信息;在車站、機場如何通過圖形化的信息指示來幫助本外地、旅客、特別是老年人群,減少他們出行的困難。
(四)武漢市老城區(qū)公共設施無障礙人性化設計改造任務相當繁重。
武漢,由于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區(qū),將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每個地域都有老城區(qū)。以漢口的老城區(qū)為例,建設年代久遠,產(chǎn)權不明晰,各自改造搭建現(xiàn)象嚴重,政府難以統(tǒng)一進行改造,也難以實行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因此對于老城區(qū)的公共設施改造任重而道遠,需要各部門和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另一方面,武漢的老城區(qū)老齡化人口也較密集。因此,作為老城區(qū)的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也顯得尤為迫切。
(五)無障礙公共設施使用率低,長期被占用或停用。武漢市很多老年人或殘障人士洗手間長期被用來堆放雜物。無障礙交通設施長期被占用或占道。適合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通道和設施有時沒有被啟用而上鎖或閑置。這些都對
長期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和一味追求GDP指數(shù)的增長,讓我們習慣性的去追求社會的物質化財富,同時隨著時代發(fā)展完善自我的精神價值財富。在這兩個主體并行的今天,我們往往容易忽視社會的特殊群體的需求,習慣性的用健全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看待整個社會。就社會現(xiàn)實狀況而言,公共設施的不完善、環(huán)境的障礙、以及不健康的社會態(tài)度和眼光,不完善的政府法規(guī)及政策等等都造成了對殘障人士及老年人群的排斥與不重視,忽略了他們的需求。這也使得我們社會的公共設施無障礙人性化研究在從出發(fā)起步的時候,意識上就已經(jīng)是落后的。因此我們亟需加強這方面的法制法規(guī)建設,加強整個社會的對公共設施的無障礙人性化設計的宣傳關注,讓更多的目光投入到這一領域。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及老年殘障人士融入社會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社會對無障礙公共設施建設的要求日益迫切和加強。這就要求我們在公共設施的設計中應注重使用各種無障礙設計手法,更加注重設計表達的自然、美觀和突出功能性。讓使用者方便使用的同時,滿足老年人群體。慢慢的實現(xiàn)整個城市的每個地區(qū)、每個環(huán)節(jié)暢通無阻的、人性化的和諧生活。但如果說要真正創(chuàng)造“全民無障礙”體系,完成這樣的目標,尚需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前路漫漫。
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無障礙化,不但方便了老幼、殘障人士等相對弱勢人群的生活與出行活動,而且對廣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質提高也有重大的意義。一個具有“無障礙化環(huán)境”的城市建設意味著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個城市的生活品質。公共設施的無障礙人性化設計建設是殘障人士、老人、婦幼、傷病等相對弱勢人群充分參與社會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是方便他們?nèi)粘I畹闹匾獥l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水平,和人文關懷。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yǎng)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洪偉.關于無障礙景觀設計的思考[J].裝飾, 2007(08).
[2]周文麟.城市無障礙環(huán)境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工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5G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