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文靜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奧巴馬就職演說的互文性研究
麻文靜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互文性理論自提出以來,在文學研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對互文理論的深入研究,其越來越多地被使用到各種語言文本的分析中。本文應用互文性理論來進一步研究分析奧巴馬的演說辭,探討了在奧巴馬就職演說中的具體使用以及在演說辭中所呈現的特點。
互文性理論;就職演說;顯性互文性;成構性互文性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進程加快和國際合作的日益頻繁,世界要人的政治演說在國內乃至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演說的重要功能是告知、說服、鼓勵與認同。而巴拉克·奧巴馬作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他的演講更加具有渲染力和感染力。兩次任期,他分別進行了兩次就職演說。通觀兩篇演說辭,可以發(fā)現他的演說辭具有多語雜存和多體裁混合的特點。本文將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兩篇就職演說辭為例分析其互文性的特點。
“互文性”這個概念是由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一個(或幾個)符號系統(tǒng)移位到另一個符號系統(tǒng)”??死锼沟偻拚J為文本都是在已有的話語基礎上建構的,任何文本的新構成都是對其他原先已有的文本的吸收,借鑒和轉化。所有的語篇本質上都是互文的。她認為“每一個語篇都是由引語拼湊而成,每一個語篇都是對其他語篇的吸收和轉換?!?/p>
隨著互文性理論的發(fā)展,人們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把互文性區(qū)分出不同的類型。Fairclough將互文性分為兩部分,“顯性互文性”和“成構性互文性”。顯性互文是指文本包括參照、用典、引用、諺語與習語、陳詞濫調、因循性、仿擬、比較。成構性互文性指的就是從文章的體裁、主題、結構、修辭、文體、功能等這些語篇角度來分析該文本與其他文本之間的互文關系。
2.1 顯性互文性分析
2.1.1 引用
We remain a young nation,but in the words of Scripture,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NO.1)
“the time has come to set aside childish things”這句話出自《欽定圣經》第一個科林斯第十三卷第十一句。直接引用《圣經》中的原話,來闡明自己的立場,以及面臨新時代的到來,作為國家元首企圖帶領民眾迎接新時代、迎接挑戰(zhàn)的信心。
2.1.2 諺語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It must be earned.(NO.1)
奧巴馬用這句大家都熟知的諺語,鼓舞人心,號召人們奮起與危機抗爭,不能坐以待斃,只有努力爭取才能走出危機,建造新的輝煌。
2.1.3 用典
They gave to us a Republic,a government of,and by,and for the people,entrusting each generation to keep safe our founding creed.(NO.2)
這句話中引用了林肯《葛底斯堡演說》中的經典措辭——“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這句話強調共和國來之不易,共和的成果應該倍加珍惜。所有美國人都應捍衛(wèi)共和國的尊嚴,維護國家的信仰。
2.2 成構性互文性分析
2.2.1 修辭互文
Today we continue a never-ending journey,to bridge the meaning of those words with the realities of our time.(NO.2)
這句話中將美國的發(fā)展比作征程,“繼續(xù)著未完的征程”,說明美國的進一步發(fā)展仍需繼續(xù)努力,任重而道遠。
2.2.2 體裁互文
Rather,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the doers,the makers of things…(NO.2)
奧巴馬就運用了押韻takers-doers-makers,這種押韻手法的運用使得演講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增加了演說中的詩歌美,在聽眾心里引起很大的反響。
2.2.3 主題互文
主題互文指的是不同的文本雖然表達方式、組織和結構不同,但是有著相同的主題??v觀奧巴馬的兩篇就職演說,我們可以發(fā)現,這種主題互文是存在的。
歷屆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中,“自由、平等、人權、改革”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奧巴馬的演說也是這樣,參照美國的憲法、美國的歷史文化、前總統(tǒng)演說等,在前人的基礎上發(fā)展,植根于美國的社會歷史文化。這些內容為美國人民所熟知,因而使得演說更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從而獲得民眾的支持與認同。
2.2.4 結構互文
結構互文,顧名思義,就是指文本在結構上的相似。通讀奧巴馬的就職演說可以發(fā)現,奧巴馬的演說也是遵循了一般總統(tǒng)演說的結構發(fā)展。
演說開篇,奧巴馬首先表達自己當選的心情以及感謝。
主體部分主要描述當下美國國內外所面臨的現狀,闡述新政府在各方面的綱領和改革政策。
結尾部分,奧巴馬呼吁美國民眾行動起來,共同努力,一起應對新的挑戰(zhàn)。
互文性理論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分析奧巴馬的演說辭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奧巴馬合理使用互文性,引起聽眾的聯想和共鳴,一方面使得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便于聽眾理解;另一方面使得其政策和新政府贏得民眾的廣泛支持。
[1] Fairclough,Noma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84
[2] Hatim,Basil & Mason Ia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Jenny,L.The Strategy of Form[A].In T.Todorov(ed.)French Literary Theory Today[C].Cambridge:CUP,1982:40.
[4] Kristeva,J.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M].Trans.M.Waller.Intro.L.S.Roudiez.New York:Columbia UP.1984
[5] Kristeva,J.Word,Dialogue,and Novel[A].In T.Moi(ed.)The Kristeva Reader[C].New York:Columbia UP,1986,34-61.
麻文靜(1991-),女,漢族,山東煙臺,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
H315
A
1672-5832(2016)10-0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