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王淼生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黃昌毅
蒙日圓以及應用*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王淼生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黃昌毅
小學開始接觸圓,初中學習圓并掌握圓的基本性質(zhì),但初中側(cè)重從圖形(幾何法)上理解圓即定性研究.進入高中,在直角坐標系中即用坐標(代數(shù)法)來定量研究并得到圓的標準方程及一般方程.定性與定量有機結(jié)合、數(shù)與形完美互補,使得對圓的研究達到較為完善的程度.其實,圓有更多豐富內(nèi)涵,比如阿波羅尼斯圓、蒙日圓,等等.然而不少數(shù)學教師對此并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本文淺談蒙日圓相關定理、證明及應用,以求拋磚引玉.
在橢圓中,任意兩條互相垂直的切線的交點都在同一個圓上,它的圓心是橢圓中心,半徑等于長、短半軸平方和的算數(shù)平方根,這個圓就是蒙日圓.用符號語言表示為:
我們知道圓錐曲線具有“家族”現(xiàn)象,即可將橢圓具有的性質(zhì)類比到雙曲線,不難得到:
其實,從伸縮變換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圓視為特殊的橢圓,從而得到:
定理3過圓x2+y2=a2(a>0)上任意不同兩點A、B作圓的切線,若切線垂直且相交于P,則動點P的軌跡為圓x2+y2=2a2.
出于追求外形結(jié)構一致性,我們也可以將上述定理3敘述為:
站在復數(shù)的高度,我們還可以這樣描述上述定理2:
數(shù)學是有趣的又是神奇的.基于上述探索,為了體現(xiàn)圓錐曲線的統(tǒng)一美、形式美、理性美及和諧美,我們可以將上述定理1、定理2及定理3統(tǒng)一歸納為:
上述研究表明圓錐曲線“家族”具有“遺傳性”.從生物學來說,有遺傳必有變異!正是因為變異,導致拋物線出現(xiàn)突變.由于拋物線只有一個焦點,因此我們可以設想另一個焦點在無窮遠處,于是就可以把直線視為半徑為無窮大的圓,由此可以得到:
定理4過拋物線y2=2px(p>0)上任意不同兩點A、B作拋物線的切線,若切線垂直且相交于P,則動點P的軌跡為準線x=
上述定理3、定理4的證明較為簡單,請讀者自行推理.以下證明定理1、定理2.為了得到定理1、定理2的簡捷證法,我們先介紹一個引理.
1.引理
我們知道解析幾何綜合問題突出特點就是入手不難、入口較寬,但運算量大、推理復雜,導致很多學生不得不中途放棄而前功盡棄,令人扼腕嘆息.其實何止是學生!慚愧的是筆者自己在文[1]中也是采取代數(shù)推理的方法證明了上述定理1、定理2.代數(shù)論證固然嚴謹,但計算復雜、過程冗長,這就促使筆者尋覓新的簡捷方法.經(jīng)探究獲得以下引理:
引理O為矩形ABCD所在平面上任意一點,則有OA2+OC2=OB2+OD2.
上述引理的證明較為簡單,直接利用勾股定理、或建系、或借助向量都可以完成,請讀者自行推理.以下利用上述引理并借助橢圓及雙曲線的光學特性來論證上述定理1、定理2即證明蒙日圓.
2.證明定理1
證明:如圖1所示,設F1,F(xiàn)2為橢圓的左、右焦點,過F1作關于PA的對稱點M,且與PA相交于G,由橢圓光學性質(zhì)可得三點M、A、F2共線,依據(jù)橢圓定義可得
圖1
過F1作關于PB的對稱點N,且與PB相交于H.同理可得|OH|=a.由圖1及題意可知四邊形F1GPH為矩形,依據(jù)上述引理可得OG2+OH2=OF12+OP2?a2+a2=c2+OP2?OP2= a2+b2.
故動點P軌跡方程為x2+y2=a2+b2.
3.證明定理2
圖2
證明:如圖2所示,設F1,F(xiàn)2為雙曲線的左、右焦點,過F1作關于PA的對稱點M,且與PA相交于G,由雙曲線光學性質(zhì)可得三點M、A、F2共線,依據(jù)雙曲線定義可得
過F1作關于PB的對稱點N,且與PB相交于H.同理可得|OH|=a.由圖2及題意可知四邊形F1GPH為矩形,依據(jù)上述引理可得
OG2+OH2=OF12+OP2?a2+a2=c2+OP2?OP2=a2-b2.
故動點P軌跡方程為x2+y2=a2-b2.
事實上,經(jīng)探究發(fā)現(xiàn)上述四個定理的逆命題也成立,由此分別得到
定理5過圓x2+y2=a2+b2上任意點P作橢圓(a>b>0)的兩條切線,則兩條切線垂直.
定理6過圓x2+y2=a2-b2(a>b>0)上任意點P作雙曲線的兩條切線,則兩條切線垂直.
定理7過圓x2+y2=2a2上任意點P作圓x2+y2=a2的兩條切線,則兩條切線垂直.
請讀者模仿上述定理1、定理2的證明方法自行推理上述定理5~8.
依據(jù)上述定理1~定理8可以命制出許許多多高質(zhì)、優(yōu)雅的與蒙日圓相關的試題.請看以下案例:
案例1已知圓O:x2+y2=1,若直線y=kx+2上總存在點P,使得過點P作圓O的兩條切線相互垂直,則實數(shù)k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
(Ⅰ)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Ⅱ)若動點P(x0,y0)為橢圓C外一點,且點P到橢圓C的兩條切線相互垂直,求點P的軌跡方程.
案例3已知圓O:x2+y2=34,橢圓C:
(Ⅰ)若點P在圓O上,線段OP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橢圓的右焦點,求點P的橫坐標.
(Ⅱ)現(xiàn)有如下真命題:
“過圓x2+y2=52+32上任意一點Q(m,n)作橢圓=1的兩條切線,則這兩條切線垂直”;
“過圓x2+y2=42+72上任意一點Q(m,n)作橢圓=1的兩條切線,則這兩條切線垂直”.
據(jù)此,寫出一般結(jié)論,并加以證明.
評注:上述案例1是我校2015屆高三模擬試題,不少學生束手無策,得分率極低.其實由定理3可得點P軌跡方程為x2+y2=2.由于點P又在直線y=kx+2上,即點P既在圓又在直線上,也就是說直線與圓恒有公共點,即直線與圓相切或相交,依據(jù)點到直線間的距離d≤r可得k≥1或k≤-1.案例2是2014年高考廣東省理科試題第20題.案例3是2013年廈門市高三質(zhì)檢第22題(壓軸題).顯然案例2是依據(jù)蒙日圓概念即上述定理1而命制;案例3源自蒙日圓逆定理即上述定理5而得到.可以預言這樣的試題會不斷涌現(xiàn),倘若在高三總復習中實施“集團作戰(zhàn)”,集中“火力”短、平、快地一次性徹底解決與蒙日圓相關的這一類問題,必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這一點已經(jīng)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專家的認可(如拙文[2]).筆者曾經(jīng)做過一次問卷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學生特別喜歡這種教學策略與模式,尤其是涉及解析幾何綜合問題更是受到高三學子們的青睞.
1.王淼生.從一道哈佛試題淺談因數(shù)構形策略[J].中學數(shù)學(上),2015(7).
2.王淼生.由一道質(zhì)檢題得到一組有趣的結(jié)論[J].福建中學數(shù)學,2013(10).
3.王淼生.攻克解幾試題的策略——組團、抱團[J].中小學數(shù)學(高中版),2014(5).
4.王淼生.透過現(xiàn)象追根溯源看清本質(zhì)[J].中學數(shù)學(上),2015(12).Y
*注:本文是福建省“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魅力數(shù)學課堂模式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3-08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