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笛
(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淺析德彪西《月光》的音樂風格與演奏
李婉笛
(蘭州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位大師,他對鋼琴演奏上的大膽嘗試和改造,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作手法,為印象主義音樂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月光》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體會彈奏印象主義音樂的魅力所在。
印象音樂;彈奏;德彪西
《月光》是德彪西《貝加莫組曲》中的第三首,是德彪西的鋼琴作品中廣受歡迎的一曲,曾被改編成各種器樂獨奏曲和管弦樂曲。德彪西在意大利游學期間曾到訪過貝加莫,對夜晚的月光印象格外深刻,后來當他讀到魏尓倫的《明月之光》時,想起了貝加莫夜晚皎潔的月光,由此創(chuàng)作了《貝加莫組曲》?!对鹿狻访枥L了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透過層層薄云,灑在湖面上的情景,宛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对鹿狻烽_拓了音樂中光和色彩的另類音樂風格,它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規(guī)整完全不同,與浪漫主義音樂的情感與激情的發(fā)揮完全相反,它的音樂形式、織體結構、表現(xiàn)手法甚至追求的音樂目的和音樂效果都是獨具一格的。
全曲為簡潔的三部曲式,從總體上看精致、清晰、凝練。速度表情記號是Andante tres expressif(很有表情的行板)。9/8的復合性節(jié)拍,復合性節(jié)拍使音樂的律動豐富多變,增強音樂進行的節(jié)奏感。大量的二連音、三連音、六連音音型的大膽運用、交替使用,打破了規(guī)整的節(jié)拍節(jié)奏,使的音樂富有律動、生動活潑,仿佛月光若隱若現(xiàn),時有時無。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但在這首曲子中,卻沒有很明顯的旋律,支離破碎的旋律時斷時續(xù),朦朦朧朧讓人撲捉不到。
《月光》分析圖式—復三部曲式A B A′ 結尾a b c d a′小節(jié)數(shù) 14 12 16 18 15 7調(diào)式調(diào)性D E-D D D
A段演奏時不要加入太多個人的主觀思想,遵守作曲者的原本寫作意圖,用客觀的態(tài)度去演奏,注意長句的連貫流暢。彈奏時全身放松肩膀自然下垂,手指撫觸鍵盤,用指尖力量去控制音色,聲音要弱而清晰,不可以虛也不可以混濁不清。在樂曲開始的三度音程的回旋下行,高聲部旋律音要清晰突出,指尖下鍵要慢而深,奏出輕而柔和的音,前一音要慢下鍵后一音要慢起鍵,旋律連貫。踏板踩一點點即可,慢踩慢放。在1-14小節(jié)中力度的變化都始終要控制在弱奏的范圍內(nèi),弱奏部分可適當用弱音踏板來幫助演奏。在弱奏的基礎上進行細微力度上的不同演奏,仿佛朦朦朧朧的月光,朦朦朧朧的水面,引人遐想。b部分15-24小節(jié)中雖然聲部增多,但整體力度仍要保持在pp。低音旋律觸鍵要慢而深,旋律要連貫清晰;高聲旋律部音要保持清晰,并要控制好在弱奏范圍內(nèi)的情緒高漲的變化。中聲部控制好力度的均勻,音色統(tǒng)一,以表現(xiàn)不同的聲部層次,增加音樂的飽滿層次感。相同的和弦共用一個踏板,保持聲音的連貫性。25、26小節(jié)與前面的逐漸推強即將高潮的情緒突然逆轉,力度漸弱,節(jié)奏拉長,清澈的琶音做段落的結尾,好像天空的云層被一層層撥開,月亮終于露了出來,月光終于灑在水面上,層層水波倒影著銀白色的月光。氣氛逐漸平靜下來,音樂要彈奏的悠長安靜,并注意左右手和弦上方音的保持。
B段的速度是Un poco mosso(稍稍活躍的),速度較前面A段要稍稍快一點,伴隨著左手琶音情緒逐漸活躍起來,仿佛風吹動水面,月光傾斜的美景,又像稍作曲者看著美景內(nèi)心澎湃,浮想聯(lián)翩。右手同時演奏兩個聲部的旋律,要突出高音旋律的流動;中音部琶音每個音演奏的力度都要均勻連貫;低音要低沉,注意保持。踏板連著踩,使聲音連綿不斷,既不能出現(xiàn)空白,又不能使聲音渾濁。27-30小節(jié)為一個小樂句,31-34為一個小樂句,后一個樂句是前一個樂句基礎上的模進,情緒較前一句稍加激動。在37小節(jié)由降D大調(diào)轉入降E大調(diào),表情記號En animant演奏要充滿活力,逐漸將音樂推向高潮,此段中琶音要形成波浪般成片的音響效果,低音站穩(wěn)保持,琶音在琴鍵上一帶而過。在41小節(jié)出現(xiàn)了全曲最強的f,然后伴隨著右手三度音程的下行漸弱下來,情緒也平靜下來。43小節(jié)又急速的轉入安靜的月色下,調(diào)性轉回原來的降E大調(diào)。左手為五度分解音程伴奏音型,右手演奏兩個聲部的對唱,注意高音部與中音部對唱的旋律性,低音部平穩(wěn)安沉[1]。在47、48小節(jié)又轉為高音部旋律與低音部旋律的對唱。49、50小節(jié)在和聲的變化中為再現(xiàn)A段做準備,音響越來越柔和,速度很自由地放慢。這兩小節(jié)要注意高音部與低音部的旋律性,中聲部的琶音,左右手的交替要均勻流暢。
A′段主旋律回歸到了A段的主旋律,速度也回到A段,有首尾呼應的意思。51-58小節(jié),把A段的主旋律提高了一個八度演奏,聽覺上聲音顯得更加空靈、悠長,左手把原本的三度音程轉變?yōu)榕靡?,伴奏音型的改變給樂曲帶來新的因素更富有層次感,旋律中有添加了一些不協(xié)和的和聲,音樂的色彩千變?nèi)f化卻有機統(tǒng)一,這是德彪西的音色運用的新穎獨到之處。演奏時首先要想的是美妙的音樂,而不是考慮和聲、手指運動、曲式等等,要避免生硬的觸鍵,用“推”的方法把每個音彈的柔和,“落”的時候要把根音彈的厚而深[2]。59-65小節(jié),這一句基本上也是主題旋律的再現(xiàn),彈奏時仍要突出主題旋律,仿佛天邊泛起一絲絲微白,月光漸漸褪去,一切又恢復平靜。
結尾66-72小節(jié)均勻的十六分音符琶音,重現(xiàn)B段音樂素材,前后呼應的對稱感,營造出夜風靜止,月亮已偏,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結束段的力度為pp并減慢且減弱到直到結束,彈奏減弱是手指要像橡皮似的堅韌,撫摸般的觸鍵,手臂松弛[3],營造安靜悠長的意境,并要注意低音的保持,演奏要漸漸放慢放弱,描繪出對這美麗的月色無限眷戀依依不舍的意境。
用對想象的美麗景物的描繪去刻畫內(nèi)心情感,這對演奏印象派音樂有很好的幫助作用。理解印象主義音樂不能只關注音樂本身,更要置身于音樂中去細細品味印象主義音樂的深層味道,從中引起無限的聯(lián)想和向往,體會到音樂的真諦,這才是印象主義音樂的魅力所在。
[1]張敏.從德彪西《月光》論印象主義鋼琴音樂[J].藝術百家,2007.
[2]賈金亮.試析德彪西鋼琴曲《月光》的演奏及意境刻畫[J].電影評介,2009.
[3]張慧云.鋼琴教學若干問題淺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
李婉笛(1992—),女,蘭州大學音樂專業(yè)碩士,河南,碩士在讀,音樂(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