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
新時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分析
王 建
【摘 要】新時期,高中階段除了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外,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是比較重要的。所謂做事先做人,高中時期的學生,約束能力不是很強,尤其對于班主任來說應當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高中生只有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夠健康低成長,快樂地學習。
【關鍵詞】新時期 高中 班主任 德育
(一)班主任專業(yè)素質(zhì)有待提高
在高中,很多班主任是由任課老師兼任的,因此他們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有著很大的壓力。因為班主任不僅要管理學生還需要擔任教學工作,因此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是很容易分散精力的。這些班主任的專業(yè)素質(zhì)是比較低的,對一些教學管理工作也是不知道該如何開展的,慢慢地他們就會忽視德育工作。教師的這種忽視德育工作的態(tài)度,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著很大的危害。
(二)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一些高中的班主任認為高中生步入高中之后應該有能力辨別是非了,因此,認為德育教育對高中生是不重要的,所以在平時很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教師的這種錯誤的觀念,嚴重影響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雖然學生已經(jīng)進入高中,但是對于他們的德育教育依然是比較重要的,學生處在未滿十八歲的階段,依然需要學校一些班主任對其進行德育教育。
(三)師生關系處理不得體
在高中,很多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不是很好的。這樣不僅僅會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阻礙。在高中階段,很多高中生仍然存在一些逆反的心理,再加上班主任的嚴加管教,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矛盾。例如,有的學生在發(fā)生錯誤時,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犯錯的同學進行嚴厲的斥責,使學生沒有面子,這時很容易讓學生對教師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反感。
(四)教學方式單一
在高中,很多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單一的德育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給學生灌輸一些德育知識,讓學生在聽講過程中產(chǎn)生一定的厭學情緒。班主任如果不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么會嚴重影響德育工作的開展,這樣學生就不會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提高班主任綜合素質(zhì)與教育水平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多多運用政治、心理學等知識,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例如早戀問題時,教師應該主動對學生進行開導,認真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然后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學生去解決問題。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給他們講解一些例子來讓他們認識到事件的一個錯誤性,再加上耐心積極的指導,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性。教師通過這種積極耐心的引導就能使學生認識到事件的嚴重性,這樣學生就能接受教師的一個德育教育。教師通過利用這種溫和的教育模式,比傳統(tǒng)的嚴厲斥責模式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進行德育工作要實際化
教師在進行德意教育之前應該精心的備課,使課程有重點的培訓,注重細節(jié)和方法。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應該關注學生的想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能夠把德育教育真正的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點滴之中。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不能單單的講解理論知識,還應該列舉學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通過這種理論加實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的開展應該從細節(jié)入手,工作要實際化,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班主任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班級
教師要想成功的開展德育工作,首先應該處理好師生關系,使班級的教學氛圍處于一個和諧的狀態(tài)。教師首先應該尊重學生,真正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還應該積極主動的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遇到的一些困難,對他們的困難能夠提出一些幫助,無論是對學生的生活還是學習上的幫助。教師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能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這樣對于開展德育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
(四)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方法
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中應該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讓學生樂于接受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采用真實情況模擬法,讓學生模擬情景再現(xiàn),這樣,教師就可以言傳身教。教師通過這種模擬情景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對事件有個全面直觀的觀察,這樣對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一些關于德育教育的小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qū)σ恍┦录袀€深刻的反思,學生在觀察圖文并茂的事件過程中,就會對這些事件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然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落實高中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臨的一項重要的任務。首先班主任應該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素質(zhì),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能夠以學生為主體,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德育教育。學生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接受教育才能夠使自己明確是非榮辱,為社會接受。
參考文獻:
[1]陳秀玲.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學之友,2010.
[2]周勇.關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討[J].教書育人,2011.
作者單位:(廣益中學)
作者簡介:王建(1984-),男,四川南充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地理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