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詞:文、藝結合的文體辨識

        2016-11-25 19:26:35張之為
        中國韻文學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歌辭詞學曲子

        張之為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

        唐詞:文、藝結合的文體辨識

        張之為*

        (云南大學 人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詞體定義是詞學研究中的核心與關鍵問題,聚訟多年,關涉重大。梳理詞學史中一場影響深遠的論戰(zhàn):“唐詞”與“唐曲子”之爭,辨識詞這一文體的本質特性,還原現(xiàn)代詞學發(fā)展關鍵期的一段重要歷史,可從中汲取到學術資源,以求有所突破。

        詞;曲子;詞學史

        “詞”是什么?這是詞學研究中一個非常核心和關鍵的問題。中國現(xiàn)代詞學史中,曾產(chǎn)生過一場激烈的論爭:“唐詞”與“唐曲子”之爭。論爭焦點是:唐代有沒有“詞”?以任半塘先生為代表的一方認為,唐代無詞,只有“曲子”“曲子辭”,“唐詞”名稱該廢,另一方則始終堅持 “唐詞”之名?!疤圃~”與“唐曲子”之爭,涉及詞學最核心的基本理論問題,關涉重大,時至今日,治理唐五代詞的學者仍無法繞過這場討論。通過回顧、梳理此項學術公案,可從中汲取學術資源,以求有所突破,提示詞學研究新的方向和趨勢。

        一 “唐詞”與“唐曲子”之爭

        “唐詞”概念的使用淵源出自明清時期,詞論家即以“詞調”來稱呼唐曲調名,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詞調之起》曰:“昔昔鹽、阿雀橋、阿濫堆、突厥鹽、疏勒鹽、阿那朋之類,調名之所由起也?!盵1](P386)或直接就“唐詞”發(fā)論,如楊慎《詞品》卷一即言“唐詞多無換頭”;[2](P435)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則謂“唐詞多有調無題”。[3](P662)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近代詞學研究的熱潮是由敦煌遺書的出土帶動的,從當時的敦煌學成果看,研究者也大多沿襲明清觀念,普遍使用“唐詞”概念:[4]

        1922年王國維《玄(云)謠集雜曲子跋》云:“《鳳歸云》二首,句法與用韻,各自不同,然大體相似,可見唐人詞律之寬?!盵5](P1022)

        1929年林大椿輯有《唐五代詞》,書題直接稱之為“詞”。[6]

        1935年周泳先編《敦煌詞綴》,錄二十一首,跋中稱“唐詞”。[7]

        1935年鄭振鐸《世界文庫》卷六錄《云謠集》,其跋認為《云謠集》乃唐五代詞。*鄭振鐸《云謠集雜曲子跋》:“唐五代詞存于今者,于《花間》《尊前》及《二主詞》《陽春集》外,寥寥可數(shù)。今此本復現(xiàn)人間,可稱研究唐五代詞者的大幸!抑其中作風盡多沉郁雄起者,不全是靡靡之音。蘇辛派的詞,我們想不到在唐五代的時候是已經(jīng)有人在寫作了。這個發(fā)現(xiàn),是可以使論詞的人打破了不少傳統(tǒng)的迷障?!薄妒澜缥膸臁返诹怼对浦{集》,生活書店,1935年版,第10頁。

        1943年唐圭璋《敦煌詞校釋》,認為《云謠》乃開元以來里巷之曲。[8]

        1950年王重民輯《敦煌曲子詞集》,收一六一首,認下卷十八首調名下綴“詞”字為樂府(原書凡例)。

        1956年王重民修訂《敦煌曲子詞集》,對出版曾指為“樂府”之下卷,改認為“詞”,又訂詞曲成熟于唐末。[9](P325)

        以上是近代以來學界使用“唐詞”的實例??梢?,“唐詞”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個習用的詞學名詞。

        論爭的起點是任半塘先生《關于唐曲子問題商榷》,此文明確反對“唐詞意識”,提倡“唐曲子”:

        關于唐曲子問題,我認為應該依據(jù)歷史肯定唐、五代432年間的歌辭乃曲子和大曲二體,否定北宋以來直到目前,有一種脫離歷史、漠視文獻的“唐詞意識”,形成“唐詞派”以趙宋詞壇的詞向上搞“兼并”,改歷史稱“唐詞”。……簡單表明六宗現(xiàn)實存在:(甲)敦煌寫本內發(fā)現(xiàn)的三十八處標題“曲”或“曲子”的情況;(乙)唐五代文獻內所見“詞”字,包含“曲子詞”在內,都是“辭”字的省體而已,并不指趙宋詞業(yè)的“詞”;(丙)唐人歌詩,是一代的正規(guī)文藝,不能歧視。(丁)宋詞起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創(chuàng)始于隋燕樂,應分作兩事,不能牽連為一。(戊)最早的雜言例證是隋曲子《紀遼東》四首,也鐵打不動。(己)初盛中唐209年當中所有的雜言歌辭和名目,要有根可系,有家可歸。[10]

        任氏否認“唐詞”的核心論據(jù)是:唐代雖有“詞”之名稱,但皆是“辭”之簡寫,唐人所謂“詞”的觀念,其實是指歌辭,是唐人文藝的屬項,并不等于宋人的詞業(yè)。*任半塘《關于唐曲子問題商榷》:“所有‘詞’字,通通都是‘辭’的同音簡筆字而已。有一類用在人事中,說明‘辭別’‘辭退’的;另一類用在大曲歌辭,聲詩歌辭的;一類在酒令著詞的;一類用在變文吟詞的都不能逃出此一原則?!薄段膶W遺產(chǎn)》,1980年第2期。在《敦煌歌辭總編·凡例(七)》中,任先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此編希望與《敦煌變文實錄》攜手并列,成姊妹編,能以完備唐藝;不能與宋詞聯(lián)系,類前后代同體之文藝。采郭茂倩《樂府詩集》途徑,沿六朝樂府向下看,不循趙宋詞業(yè)系統(tǒng)向上套;力破‘唐詞’意識,穩(wěn)立隋唐五代‘曲子’聯(lián)章及‘大曲’之規(guī)制。編內凡稱‘歌辭’‘曲辭’,皆用‘辭’字,不用其簡體字‘詞’?!盵11](P2)

        至于主張廢“詞”倡“曲子”之因由,任氏自陳曰:“這里的‘曲子’不但名目和‘詞’不同,連性質上二者也迥別;曲子含義的主導部分是音樂性、藝術性、民間性、歷史性,都較詞所有為強;若改為‘唐詞’,只僅表示一端,詞章性較曲子為強而已,遠遠趕不上‘曲子’的內在條件豐富,——吻合歷史——這是敢于建議為‘唐曲子’定案的最堅強的依據(jù)!”[10]

        如何認識任氏的主張與他發(fā)起的論爭呢? “唐詞”廢立之爭、“唐曲子”正名問題的背后,是兩種迥異的學術視野與研究思路的爭鳴:一種立足于文本,把文本作為文學研究的中心與依據(jù);另一種立足于文藝,把文學看作一種綜合的社會活動,主張聯(lián)系其功能與藝術表演的背景來研究其內容和形式。

        對詞之界定的討論,必然會牽扯到另一個問題:詩、詞的界限與判定。1965年,唐圭璋先生增修完成的《全宋詞》由中華書局出版,為詞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資料基礎,可謂功在千秋。詞集的編纂,要面對一個基本的問題:辨詩詞之別,這關系到詞集編纂的標準與原則。唐先生的《全宋詞·凡例》謂:“是編嚴詩詞之辨,凡五七言絕及古詩絕不闌入?!盵12](P11)在這部《全宋詞》面世之初,任先生便購來細讀,并進行詳盡批注。后來此書轉入唐先生之手,唐先生又于其上寫下答注。任唐兩位先生的批注就“詩詞之辨”這一問題作出了具體而細致的討論,正可以作為一個窗口,一斑而窺全豹,清晰地展現(xiàn)以他們?yōu)榇淼膬煞N研究理路。*此書現(xiàn)為王小盾先生所存,王先生:《任中敏先生的〈全宋詞〉批注》,《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997年,第1期,收錄有任先生部分批注,并加以評述,相關資料皆據(jù)之。

        據(jù)任唐二先生往來批注,《全宋詞》辨別詩詞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體式:

        任批:“《凡例》曰“五七言絕不闌入”,但《小秦王》《八拍蠻》《樓心月》等皆已闌入?!?/p>

        任批:“五七言絕不收,六言絕又收之,何說?無說萬萬不可。洪邁《萬首唐人絕句》明明收有六言絕句四十余首,無從否認?!?/p>

        任批:“古詩既不闌入,何以又收盼盼《惜花容》、張繼先《度情霄》七言八句古風六首?”

        二是被時人收入詩集還是詞集:

        任批:“寇準《江南春》在詩集算詩,不算詞;蒲壽成《欽乃詞》在詩集便算詞:漫無標準?!?/p>

        4頁寇準存目詞原有按語:“《江南春》‘波渺渺’,《花草粹編》卷一引《溫公詩話》。乃詩而非詞,見《忠愍公詩集》卷上,今附錄于后?!比闻骸霸谠娂?,而已收入者甚多。如蘇軾《陽關》三首、蘇轍《調笑》、許棐《三臺春》等,均在詩集?!?/p>

        355頁蘇轍《調嘯詞》二首原注出處:“以上二首《欒城集》卷十三?!比闻骸啊稒璩羌贩窃~集,乃詩集?!?/p>

        937頁呂本中《流溪沙》原有案語云:“案此首謝逸《溪堂詞》誤收?!铡?,亦見《東萊先生詩集》卷一,可證必系呂作。”任引“亦見”云云批道:“證明《流溪沙》是詩調。”

        三是藝術風格:

        2486頁張端義《失調名》,僅存“怨春紅艷冷”一句,原注:“《貴耳集》所載不云是詩或詞,依其風格乃詞,故收于此。”任批:“詩詞難辨。不略載《貴耳集》原文,讀者無法辨別?!薄帮L格難盡憑?!?/p>

        從這些批注看,《全宋詞》在判別詩詞時,考慮的主要有文本體式、收入詩集或詞集、藝術風格這幾項因素,但在具體操作時,只能綜合權衡,沒有一個能夠統(tǒng)轄全書的準則,究其原因,當是幾項標準本身就互有抵牾?!傲值来婺吭~”的批注尤其反映了這一問題:

        8頁林道存目詞原有按語:“《瑞鶴鴿》‘眾芳搖落獨鮮妍’,《梅苑》卷八。原為七律,后人唱作《瑞鶴鴿》,附錄于后?!比闻骸叭绱四苋氪婺?,《竹枝》《楊柳枝》,亦‘后人唱作’,何以不收?”“后人究指何時人?不明?!薄凹仁瞧呗?,分片又出何人手?若出《梅苑》,便是詞,非詩?!?/p>

        “林道存目詞”條集中反映了詩詞辨別的困境:從詩體出發(fā),“眾芳搖落獨鮮妍”是七律;從是否唱入詞樂出發(fā),它曾唱入《瑞鶴鴿》,當判斷為詞;從歸屬看,它出自《梅苑》,當判斷為詞。這種困境說明,以體式為依據(jù)、以歸屬為依據(jù)和以是否唱入詞樂為依據(jù),這幾個標準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不能有效地解決詩詞之別的問題。

        任先生提出的解決方法是弱化詩詞之別,“不嚴詩詞之界”,轉而強調其共性——同是“歌辭”:

        205頁王安石《甘露歌》,原注:“又案曹元忠據(jù)王安石本集云:‘此集句詩,曾慥、黃大輿輩誤為詞?!荚ⅫS二人去王安石時代未遠,必有所據(jù)。龍舒本龍以為詞,今從之?!比闻骸白阋娝稳擞懈柁o觀點,不嚴詩詞之界?!?/p>

        594頁張耒存目詞《雞叫子》“平池碧玉秋波瑩”,出《詞品》卷一,原注:“乃張耒‘對蓮花戲晃應之’古詩中四句,見《張右史文集》卷十二,附錄于后。”任批:“若作歌辭看不妨?!?/p>

        659頁蘇岸存目詞中有《清江曲》《后清江曲》各一首,原注“乃古體詩,非詞,錄附于后”。任批:“先平后仄,兩首一律,可能是歌辭。《清江曲》有歷史?!?/p>

        任先生在其著作《唐聲詩》中明確地表述了“歌辭總體”的觀念:“兩宋接近唐、五代,文化啟承繁密,詩、詞雖因樂分,而總體關系難割?!?《全宋詞》)全集之中,不但詩、詞、曲三體同見,仍然叢脞不純,其雖取唐代詩調以為準則者,亦或明或昧自相刺謬,顯然便是問題。倘與詩、詞、曲三體個性之外,不忘其尚有公性在——同是歌辭,同為聲、容而用,不當相排?!度卧~》所失,在詩、詞、曲三體之間;劉大杰《中國文學發(fā)展史》《詞的興起》章內所失,則在樂府、詩、詞三體之間,亦正因缺乏‘歌辭’總體觀念故?!盵13](P4)

        任先生的觀點是:詩與詞的分界,不在于是否是常見的詩體,不在于是否收入詩集中,也不為詩或詞的風格所左右,關鍵在于是否與詞樂相配合演唱,是否被宋人承認為詞。他強調“歌辭觀點”,是詞還是非詞,本質是歌辭還是非歌辭。因此,判斷“是否為詞”這個問題的重點,便轉變成了判斷“是否為歌辭”。這種觀念將詞看作與音樂緊密聯(lián)系的一種文體,與當時具體的立體的音樂活動相連,因此,探尋與之相關的詞調,還有歌唱、舞蹈、戲劇活動的記載,就凸顯出了重要性。

        二 對論爭的體認

        術語作為表達或限定專業(yè)概念的約定性符號,應該具有專業(yè)性、科學性、單義性和系統(tǒng)性。術語是科學文化的產(chǎn)物,科學文化越發(fā)達,術語越豐富,術語的制定和規(guī)范化的問題也就越來越不容忽視。標準化是科學化的前提,也是學科成熟和學科現(xiàn)代化的標志。在詞學領域中出現(xiàn)的定名、正名之爭,是對學科專業(yè)術語進行標準化的行為,也是對文學學科現(xiàn)代化的一種自覺的努力和有力的推動。任先生的弟子王小盾先生對“正名”問題就非常重視,他認為:“概念是一種關系網(wǎng)的節(jié)點,它總是反映了對事物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合理的概念一般具有兩重屬性:既同事物的邏輯內容相符合,又同事物的歷史內容相符合?!拍畹膬芍匦赃€表現(xiàn)為:合理的概念,既要具備充足的概括能力,又要尊重歷史上的約定俗成。”[14](P3)

        王先生提出界定“合理的概念”的“兩重屬性”無疑是合理的。但文學研究中,概念的界定還與研究者的理論系統(tǒng)有關。杰出的學者能夠建構一套圓融而自足的理論體系,界定術語概念是構建理論體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者對概念的界定能夠反映出他的研究指向什么問題,采取何種研究路徑、策略、方法。

        以“聲詩”為例。這是唐宋文學研究者耳熟能詳?shù)囊粋€概念術語,由任半塘先生的《唐聲詩》提出。此書可謂拓荒之作,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聲詩”一詞隨之深入人心,受到學界的廣泛認同。曾有學者對“聲詩”概念提出詬病,如余恕誠即指出任氏“聲詩”概念與唐人實際認同的“聲詩”觀念不一致。[15]其后李定廣撰文,詳細對比任氏“唐聲詩”概念與唐人“聲詩”觀念,結論是:二者基本不符,“唐聲詩”實際上是任氏為學術研究方便而自設的概念。[16]此誠為精到之論。任氏“唐聲詩”的概念自限極嚴:“‘唐聲詩’指唐代結合聲樂、舞蹈之齊言歌辭——五六七言之近體詩,及其少數(shù)之變體;在雅樂、雅舞之歌辭以外,在長短句歌辭以外,在大曲歌辭以外,不相混淆?!盵13](P46)并補充:“聲詩之辭必屬齊言,在與長短句詞對立之中,此點乃一不可動搖之標準?!盵13](P45)為何要將“唐聲詩”人為地限制在近體齊言的范圍內?因為《唐聲詩》一書想要解決的最大問題就是:雜言的詞是不是由齊言的近體詩發(fā)展而來的?通過限定“唐聲詩”的概念,將唐代燕樂齊言歌辭一網(wǎng)打盡,就能夠將之與其并立的研究對象——唐代燕樂雜言歌辭進行精確的量化數(shù)據(jù)分析,進而清晰地呈現(xiàn)出兩者的關系。*《唐聲詩》從《敦煌歌辭總編》《詞律》《詞譜》中統(tǒng)計出有唐五代文人傳辭、并確信為其所創(chuàng)的長短句調,共一百三十一調;其中見于《教坊記》者,計七十五調(此盛唐即有者也);將一百三十一調分七類:分別為以三、四、五、六、七言為骨干者,一至七言雜組者,雜言短語換頭者;從上述見于《教坊記》的七十五調中,統(tǒng)計出同時有唐代齊言、雜言傳辭,或有關之調名原為聲詩者,凡二十一調;若雜言從近體中來,必定留有體式上的痕跡,因而重點考察上述統(tǒng)計中的以五言、七言為骨干者兩類;若近體以實字填聲得雜言,全調字數(shù)必增加,故考察以五言為骨干者一類中字數(shù)多于二十者,得十四調(93%),以七言為骨干者一類中字數(shù)多于二十八者,得十四調(54%),綜合統(tǒng)計,只占全部傳辭之20%;再結合實際情況益以考察,可得此20%長短句辭之內,更有10%左右非由近體絕句而來。因此,可得出結論:“唐、五代之長短句調,果如宋人沈括、朱熹之說,由聲詩變化而來者,只可能有百分之十而已;其余百分之九十,皆與聲詩無干。故探討詞源,而采取宋人填實和、泛之說者,當認明此說至多僅僅解決得問題十分之一,其尚未能了事。并可確信:凡主張詞源在隋與齊言是兄弟,非父子輩者,方接近事實?!薄短坡曉姟飞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60頁。因此,“唐聲詩”這一概念,直接反映、并且有效解決了任氏研究所指向的問題,是一種極為成功的學術策略。

        回到關于“詞”的論爭與界定?!霸~”作為一種文學樣式的名稱已經(jīng)存在近千年,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地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體裁的正式稱謂,有其固定的內涵。*二十世紀以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的唐五代詞總集,如三十年代林大椿先生的《唐五代詞》,八十年代張璋、黃畬先生的《全唐五代詞》,以及九十年代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遵明先生的《全唐五代詞》,都沿襲、使用了“唐詞”這一概念。“唐詞”已成詞學范疇的一個普遍通用、具有非常高認可度的專有名詞。用“詞”這一稱謂來涵蓋唐五代的燕樂歌辭(即“曲子”),客觀而言,并沒有偏離研究對象的本質。任先生當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之所以反對“唐詞”之名,堅持使用“唐曲子”的概念,有其自足的學理?!疤魄印笔呛w于任氏“唐藝學——唐代燕樂歌辭研究”系統(tǒng)之下的一個概念。這一研究系統(tǒng)指向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探索燕樂雜言歌辭(詞)與齊言歌辭(近體詩)兩者之間的關系,考察千古以來“詩余詞變”觀點的正確與否;二是歌辭的內容與形式與其功能和藝術表演背景有關,試圖結合藝術表演背景來探索文體形式生成的原因。這就是所謂的“主藝不主文”的研究思路,把詞當作歌辭之一體、結合其表演來加以研究。這也是任先生反對“唐詞”提倡“唐曲子”的根本原因:“詞”這一稱謂偏重于表現(xiàn)文辭的一端,而“唐曲子”這一名稱則由音樂性、藝術性主導,它“既能反映曲子、大曲、謠歌等音樂體裁的相互關系,又能反映清樂、燕樂等音樂階段的相互關系?!盵14](P3)只有“曲子”這一名稱,才能契合任氏“唐藝學”的學術視野與研究路徑。

        所以說,“唐詞”與“唐曲子”之爭,反映的是兩種學術視野、研究路徑之間的爭鳴。路徑取向的不同導致研究走向的差異?!疤圃~”概念反映了從文本出發(fā)的方法取向,這一類型的研究傾向于從結構、聲韻、句法、字法、音節(jié)等方面探索詞的藝術特點。比如唐圭璋先生分析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

        此首寫相思,純用拙重之筆。起兩句:寫貌、“終日”句,寫情?!盀榫本?,承上“相思”,透進一層,低回欲絕。[17](P7)

        牛希濟《生查子》“春山煙欲收”:

        此首寫別情。上片別時景,下片別時情。起寫煙收星小,是黎明景色?!皻堅隆眱删?,寫曉景尤真切。殘月映臉,別淚晶瑩,并當時人之愁情,都已寫出。換頭,記別時言語,悱惻溫厚。著末,揭出別后難忘之情,以處處芳草之綠,而聯(lián)想人羅裙之綠,設想似癡,而情則極摯。[17](P22)

        明顯是從組織結構入手去分析詞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技巧。而另一類型主張“唐曲子”的研究則注意從藝術形態(tài)去探尋文本形式生成的原因。同樣是《南歌子》與《生查子》兩調,任半塘先生的分析是:

        《南歌子》,始為五言四句聲詩。既屬南音,當非胡樂。敦煌卷子內有本調之舞譜,其為舞曲可知?!浴白印泵@為小曲。在曲名之形式上,固與以上者(指非“子”曲者)有別,即在曲調本質方面,當亦有別。[18](P123)

        《生查子》為盛唐曲名,見《教坊記》。今日傳辭以韓偓之作最早。韓辭雖葉仄韻,通體仍是五言八句近體之平仄。第五句并未葉韻,故仍是渾然一片,只有章解,不分片段。明刻《尊前集》載劉侍讀一首,其人已入五代之后期,第五句亦葉韻,全首始成兩截之形式。然而在唐、五代范圍內,此乃單辭孤式,尚無他可作證,亦無從判定其因聲樂分片所致。[13](P142)

        處處體現(xiàn)出從音樂的體裁、伎藝的表演形式去追尋辭章的文體樣式生成原因的思路。兩派的著眼點、研究理路完全不同。當然,這兩種類型的研究很難說有什么優(yōu)劣之分,兩者在研究視野、策略、方法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差異,歸根到底是由于他們所面向的問題不同而造成的。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yǎng)轉深沉。上世紀“唐詞”與“唐曲子”這場延續(xù)近二十年的學術公案,極大地推動了當代學者對詞這一文體的深層思考。今天,雖然“唐詞”仍被廣泛使用,如曾昭岷等編撰的《全唐五代詞》就依然沿用了“唐詞”之名,[19]但是對于“詞”之文體性質的認識,已經(jīng)被深刻而徹底地改變了,“唐詞乃是一種文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文體”這一觀點,已經(jīng)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詞學是一門古老而又現(xiàn)代的學問,至今仍擁有極為旺盛的學術生命力,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出眾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始終在古代文學研究中占據(jù)著重要而核心的位置。一個研究領域之所以擁有如此強烈的魅力,是由于它的廣度與深度,可開發(fā)空間極大。學術研究與創(chuàng)新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而問題的提出又取決于研究者的學術視野?!疤圃~”與“唐曲子”的論爭最深刻的意義在于,它打開了學術視野、扭轉了研究觀念、豐富了研究方法。今天,在“唐詞”的研究范疇內,已經(jīng)充分吸收、整合了任先生“唐藝學”的觀念。詞學研究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我們將詞學放置于現(xiàn)代學術系統(tǒng)中進行審視,思考前進的方向時,回顧、反思這場論爭,仍然能夠從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極為有益的啟發(fā)。

        [1] 王世貞.藝苑卮言[M]//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6.

        [2] 楊慎.詞品[M]//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6.

        [3] 鄒祗謨.遠志齋詞衷[M]//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 唐代文學學會.唐代文學研究年鑒[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5] 王國維.觀堂集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 林大椿.唐五代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

        [7] 周泳先.敦煌詞綴[M]//唐宋金元詞鉤沈.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8] 孫其芳.敦煌詞研究述評[J].(甘肅)社會科學, 1987(6).

        [9] 任半塘.敦煌歌辭研究年表[M]//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代文學研究年鑒[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10] 任半塘.關于唐曲子問題商榷[J].文學遺產(chǎn),1980(2).

        [11] 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2] 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3] 任半塘.唐聲詩(上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4] 王小盾.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6.

        [15] 余恕誠.李清照《詞論》中的“樂府”、“聲詩”詮解[J].文學遺產(chǎn),2008(3).

        [16] 李定廣.“聲詩”概念與李清照《詞論》“樂府聲詩并著”之解讀[J].文學遺產(chǎn),2011(1).

        [17]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8] 任半塘.教坊記箋訂[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9] 曾昭岷.全唐五代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責任編輯 雷 磊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5YJCZH231);2014年云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研究基金項目(14YNUHSS044)。

        張之為(1982— ),女,廣東廣州人,文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古代音樂與文學、域外漢語研究。

        I207.23

        A

        1006-2491(2016)03-0052-05

        猜你喜歡
        歌辭詞學曲子
        分春館的詞學傳承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3:12
        清代詞學的體系建構及其現(xiàn)代傳承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敦煌歌辭寫本整理與研究”簡介
        孫 健 作品欣賞
        藝術品(2019年7期)2019-08-23 12:13:52
        有風吹過
        少年文藝(2019年3期)2019-03-20 12:30:38
        吹曲子
        展現(xiàn)樂府歌辭的壯麗篇章*
        ——《樂府歌辭述論》評析
        中國出版(2018年11期)2018-02-08 06:46:28
        公園那邊有人在吹薩克斯
        文學港(2016年12期)2017-01-06 11:42:23
        敦煌歌辭與樂府歌辭之比較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欧美老妇与zozoz0交| 91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av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色综合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午夜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午夜福利92国语| 成人精品一级毛片| 午夜av福利亚洲写真集| 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久久亚洲欧洲无码中文|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亚洲| 区一区二区三区四视频在线观看|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人人玩| 亚洲公开免费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福利| 综合图区亚洲另类偷窥|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加勒比东京热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女同系列在线看一| a级大胆欧美人体大胆666|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 米奇欧美777四色影视在线| 三年片免费观看大全国语|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中国 | 日韩亚洲中文有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国产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