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要】語文課堂是一門教師,學生,學生之間互動的藝術(shù)。小學語文各個學段的課堂中都相互滲透著這三者,而評價一門語文課出彩與否,也就是看教師對這三者如何把握,各部分不和諧存在,是一堂語文課不出彩的原因。一個善于反思的老師,應該積極從這三方面入手,改善我們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 發(fā)言 互動 有效性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現(xiàn)代教育對老師教育學生提出的要求是不僅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使得我們的學生學有所得,而在教學中處理好教師、學生與學生間合作問題,則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基礎。對此,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主要從學生不愛回答問題、不善于傾聽與合作、老師提問是否有效這三點來探討語文課堂的低效原因。
一、學生不愛發(fā)言的癥結(jié)與解決措施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利用語言文字交際的能力。[1]我們的課堂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那將如同一潭死水,老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很多老師課下抱怨,學生就像一個個木頭,課堂成了自己的獨角戲。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完了,學生會表達些什么呢?在這樣的課堂下學生在表達的時候,往往不敢越參考答案一步,這是我們的教學初衷嗎?究其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幫助學生樹立在課堂上發(fā)言的自信心
學生在課堂上不發(fā)言通常因為害怕答錯題會遭到老師、同學的取笑,所以與其被笑話不如不參與課堂發(fā)言。小學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此時的思維、態(tài)度將會對其以后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這種缺乏自信的態(tài)度,影響的不僅是學生一時的成績,而且是其以后的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應注重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語言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組織小組討論、自由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在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自由發(fā)言。教師對于不敢回答問題的同學可以在課下找其談心,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學生感覺老師就是自己的傾聽者,愿意與老師分享自己的見解。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是組織語文教學的要求之一,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里,學生才會暢所欲言。
二、引導學生在傾聽與合作中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痹诮虒W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自我表現(xiàn)意識強,不善于傾聽他人見解,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不強,我覺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傾聽他人發(fā)言
在語文課堂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他”的發(fā)言,很多同學往往覺得課堂就是自己和老師的課堂,對別人的見解只當耳旁風或者不屑一顧。蘇格拉底說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绷攘葞讉€字就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的重要性。因此做為一名教師,應先教育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fā)言,養(yǎng)成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構(gòu)建良好的小組合作環(huán)境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這樣的教學場面: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學生不善于獨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別人的意見,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協(xié)。學生匯報,教師依次聽取匯報,匯報完畢,活動便宣告結(jié)束;有時課堂活動搞得轟轟烈烈,可課后一問三不知。學生學習水平不同,所以小組合作中會出現(xiàn)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過于依賴或盲從于學習能力強的孩子。甚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并不是所以成員都參與探討,優(yōu)秀學生成了合作學習的主角,而學困生則成了默默無聞的旁聽生,同時我們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就無法使小組合作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無效。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班中學生按照他們的學習水平、認知傾向、個性差異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組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最好三五人。在小組合作中,每小組成員都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還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所有成員共同實現(xiàn)學習目標。為此,教師要做精心的籌劃和有效的組織,才可以使各小組成員各顯其能。
三、一堂好課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性提問
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只有將這門藝術(shù)拿捏得恰到好處,提問的效果才會顯現(xiàn)。簡簡單單的幾個提問就把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和畫面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在上課過程中,每個問題學生都愿意積極參與討論,同學們對彼此的發(fā)言還會相互補充、探討,這是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整堂課老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教師在設計提問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每一位孩子都有公平的獲得教育的機會;其次培養(yǎng)學生快樂情緒、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形成孩子的自信心和認同感強調(diào)知識的掌握與小學生的經(jīng)驗相適應;從而通過學習提升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使學生的身體、情感、心理得到發(fā)展;使學生的權(quán)利意識、社會責任、價值態(tài)度得以發(fā)展。所以,教師的有效性提問在一堂出彩的語文課上是至關重要的。這使得學生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機會,在老師、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取得符合其個性、智力、能力的學業(yè)成就。
語文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語文教師應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交給學生。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自尊心強、好玩等特點,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提高其發(fā)言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由發(fā)言中學習,讓他們在發(fā)言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傾聽與合作在課堂上往往被學生忽略,這與教師平時引導分不開,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忽略合作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積極搭橋,構(gòu)建學生間的合作基礎,讓知識火花在合作中燃燒起來。教師是課堂的指揮師,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語文課堂本是精彩的課堂,課堂提問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不應該簡單呆板、一成不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完善自己的提問技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語文課堂。學生在與老師互動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如果一名教師不甘平庸,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經(jīng)常反思,總結(jié)自己的課堂低效在哪里并努力改進,那么,我們離高效課堂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
[2]韓江偉.讓學生的手舉起來——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J].教學改革,2009,(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