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菲
(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江蘇 建湖 224700)
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萬國菲
(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江蘇 建湖 224700)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情境教學的應用,很好的改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情境教學;小學語文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情境教學的應用,很好的改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差一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他們只對自己熟悉的文章感興趣,而這類文章大多描述實際生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熟悉的情境,讓學生處在一個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從而使教學過程變得簡單、快樂。例如,在學習《打電話》一課時,因為打電話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貼近生活,加強對學生的訓練讓學生了解打電話的步驟,為學生積累生活經驗。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接觸一些不同的電話鈴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話鈴聲,向學生展示電話的圖片或者實物,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電話使用。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打電話表演,教師在一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重點注意以下幾點內容:(1)打電話之前要清楚對方的電話號碼。(2)明確不同的電話聲音代表不同的狀態(tài),如“嘟嘟嘟”短音說明電話是占線狀態(tài)。(3)想好要表達的內容并禮貌的表達出來。學生之間進行打電話表演將教學回歸生活,有助于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不僅巧妙地將實際生活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當中,還打開了學生生活的寶藏,讓他們對生活中的情境有了新的了解和學習,而且強化了他們的生活體驗。
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僅憑借教師單一的描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容易產生厭煩心理,這時教師很有必要借助一些輔助工具,再現教材中的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語文教材中有時候會出現學生不熟悉的物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輔助工具為學生展示實物,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翠鳥》時,小學生從未見過翠鳥,單單通過教材中的描繪是很難想象出翠鳥的形狀,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翠鳥的圖畫,圖畫和文字的結合讓學生迅速領略到翠鳥的外部特征。借助實物或者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將抽象復雜的語文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音樂是最能渲染情境、營造氛圍的,由于不同的音樂所表達的主旨是不同的,教師在選擇的過程中要結合語文教材,讓學生感悟到文章的靈魂所在。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燕子》時,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學生默讀之際為學生播放了《苗嶺的早晨》。伴著舒緩、明快的歌曲,學生閱讀文章時有的神采飛揚,有的陷入了遐想沉思之中久久不能自拔。教師還可以借助影視再現書中的情境,學生通過觀看與課文有關的影視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的同時還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如在學習《北京亮起來了》時,語文教師借助了音樂和影視兩種輔助手段,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十分真切的情境,巧妙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深深地觸動。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設定問題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學《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了解大眼睛的聲音和圖片,然后在上課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你們熟悉這雙大眼睛嗎?”等相關的問題。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而且學生在思考的過程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從而促進了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合理的問題情境對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由于小學生對很多新鮮的事物充滿著好奇,在面對他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時,最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喜歡與教師進行交流,很少動手參加活動,慢慢的學生會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如果長期不參加活動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也會有所下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課堂問題并踴躍回答,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思維也得到活躍。
例如,在講解《撈鐵牛》一課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鼠標自己撈一次鐵牛?;顒拥脑O置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情境中的印象,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知,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對理解課文中的情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并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語文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在保證活躍課堂氛圍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效率也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要定期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并作出改進,熟練而恰當的應用多種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萬國菲(1988-),女,江蘇建湖人,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