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贊紅
〔關鍵詞〕學習;內(nèi)動力;家庭教育
在華東師范大學進修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猶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學工作者。納粹分子鼓動一群孩子去騷擾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猶太佬”。老人想了個辦法,他拿了一些零錢去給這些孩子,并對他們說:“我一個人挺寂寞的,以后你們每天來喊幾聲,我都付點錢給你們?!本瓦@樣過了幾天,老人又與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點給你們了。”見此情形,這些孩子挺不樂意,他們說:“不干了,就這么一點錢,誰高興天天來叫!”就這樣,老人的獎賞使這群孩子改變了對騷擾行為意義的感受,本來是自己取樂,后來變成了為別人賣力,將自主性的行為演變成了受控制的行為。
這個故事對我觸動很大。朋友的女兒一開始很喜歡學古箏,為了讓她學得更努力,朋友采用物質獎懲的方法刺激她,一開始效果很明顯,后來就不那么明顯了,好幾次因為練琴母女倆發(fā)生沖突,最終那孩子放棄了古箏的學習。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物質刺激是外部動機,朋友用錢、物等刺激去控制孩子的行為,時間一長,孩子就忘記了自己的內(nèi)在動機,忽略了彈琴本身的快樂與意義,在她心目中,彈琴這件事是為媽媽做的,自己并不是學琴的主人,所以彈琴的興趣也就蕩然無存。
女兒讀小學后,為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她對學習的興趣,端正對學習的認識,我在教育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喚醒孩子的內(nèi)部動機。
一、奶奶的小老師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女兒因為沒有拼音和識字的基礎,所以學得很吃力。有一次她眼淚汪汪地對我說:“媽媽,我不考北京大學了,我看我連小學都不能畢業(yè)了?!?/p>
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剛上小學就對自己做出了這樣的否定性評價,我得想個辦法讓她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碰巧,婆婆想學電腦,但是不會拼音,我們一合計,就跟女兒商量:“拉拉,我們想請你做奶奶的小老師,教奶奶學拼音,讓她以后可以學電腦,不知道你有沒有空?”她高興地答應了。每天回家她先完成自己的作業(yè),然后一板一眼地學老師的模樣教奶奶發(fā)音和書寫,當奶奶沒有掌握的時候,她會耐心地說:“奶奶,沒關系,我把拼音錄在復讀機里,白天你有空的時候可以聽著復讀機繼續(xù)學?!碑斂腿藖砦壹业臅r候,婆婆當著孩子的面夸獎她:“孫女現(xiàn)在是我的老師了,她教我拼音不僅發(fā)音準,而且很有耐心。”大家聽了,稱贊她是個好學生、好老師。
教奶奶學拼音,不僅鞏固了孩子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孩子的成就感,提升了她的自信心,讓她對學習充滿熱情。
二、自己與自己比
有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她寫字很慢,十個字有時要寫上兩個小時,很多老師也反映她做事動作慢,我忍不住開始數(shù)落:“你看××同學,不僅字寫得好,而且寫得快。你動作能不能快點兒?很多老師都說你動作太慢了?!?/p>
一開始,她對我的批評沒有作聲,擦擦寫寫,速度依然很慢。后來我再揚起音調(diào)數(shù)落的時候,她氣嘟嘟地說:“每次總催我寫快,每次總把我的缺點跟別的同學比,我就是個笨蛋?!蔽颐腿灰庾R到自己做錯了,其實孩子上小學后,已經(jīng)在各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而我總是拿她的不足之處與表現(xiàn)好的同學做比較,無異于用一盤冷水把孩子從頭澆到腳地。
我真誠地向她道歉:“謝謝你提醒了媽媽,其實你進步已經(jīng)很快了。你寫字慢是因為想把它寫得更好,做事慢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周到,對嗎?”
她聽了開心地說:“媽媽,你說得對,我動作慢是因為我想做得更好,希望能得到一個大拇指?!?/p>
從此以后,我很少拿她和別的孩子比,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她自己跟自己比?!袄@段時間你做作業(yè)速度提高了很多,以前需要兩個小時,現(xiàn)在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你真棒?!睂嵤虑笫堑脑u價,讓女兒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更加上進了,做作業(yè)速度加快了,玩的時間自然也多了,她踏實地學習,享受著學習的過程。
少“橫比”,多“縱比”,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孩子,讓她自己與自己比,引導她把注意力放在尋找自己的進步點上,在成功的體驗中點燃學習的動力。
三、幸福的臥談會
一個星期六的晚上,熄燈后,女兒說:“媽媽,我們聊聊天吧,好久沒有這樣和你說話了?!?/p>
我說:“好啊,你先說吧。”
她開始從學校里有趣的事情說起,說到了最近的苦惱,“昨天,我的那些好朋友又叫我綽號了,“朱米?!薄袄妗薄鹄蠋熋髅髡f過不能起綽號,可她們又叫我綽號了! ”
我說:“你覺得同學們給你取綽號是在嘲笑你的名字,那你喜不喜歡你的名字?。俊?/p>
“喜歡,我的名字可以像繞口令一樣叫,朱米拉、拉米朱、米拉朱、朱拉米,很順口,我討厭她們給我取別的名號。”
“你和爸爸不是也給媽媽起了綽號嗎?劉胡蘭、江姐、程老二,同學們給你取綽號,我覺得是大家重視你,而且有些綽號還蠻好聽的,你看‘拉拉面’叫起來就像一個品牌。如果你不喜歡哪個綽號,當她們叫的時候不要回應,如果你對某個綽號不反感,就回應她們,這樣她們就不會叫你不喜歡的那個綽號了?!?/p>
“謝謝媽媽,現(xiàn)在該你說了?!蔽艺嬲\地跟她分享了最近的一些事情,有快樂,也有煩惱。
最后,她說:“媽媽,我覺得這樣聊天挺幸福的。以后我們每個星期六都這樣聊天,好不好?”
臥談會,架起了我和孩子心靈溝通的橋梁。臥談會,讓我聽到了孩子的心靈訴求,了解了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也讓孩子宣泄了負面的情緒,解決了碰到的問題,以輕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自我的需要是最根本的動機。走進孩子的心靈,喚醒孩子的內(nèi)在動機,讓孩子把學習與愉快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唯有如此,家長的美好期望才會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得以實現(xiàn)。
(作者單位:浙江省象山二中,寧波,315731)
編輯/于 洪 終校/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