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闡釋
本期的故事主題是與情緒共處,似乎每個人都感覺在某些時刻想逃離,想躲避,躲避我們的焦慮、不安、擔心、不確定。
如何與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相處,接納而不是趕走它們?給它們一個位置而不是全部否定?如何讓它們存在在那里,然后我們可以繼續(xù)前行?相信這個話題不僅對學生而言很重要,對成人一樣是一個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
這個故事隱喻著我們?nèi)绾螌Υ约簝?nèi)心不同的聲音。喧囂看似是外界的,但其實是自己的,自己的情緒、壓力、沖突和矛盾,面對這些喧囂,我們是允許它存在,還是努力與它作斗爭?斗爭的結(jié)果常常是“喂養(yǎng)”了喧囂,它日益強大起來,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蛟S我們應該學會與喧囂共處,聽聽它們在說些什么。給我們哪些啟發(fā)?嘗試著把這些力量轉(zhuǎn)化為積極的動力。
教育使用建議
建議在小學高年段或者中學使用。
1.班級團體心理活動:促進學生表達和調(diào)整情緒壓力等
(1)在這個故事里,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這樣的感覺一般什么時候出現(xiàn)?(學生向內(nèi)看自己,聯(lián)結(jié)這些感受。)
(2)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怎么應對的?你會對自己說什么?做什么?把你的方法寫下來,可以在小組里面討論和分享。
(3)如果你愿意的話,也可以把這些方法畫出來(通過繪畫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探索)。
(4)在這些方法里,哪些是有效的?
2.結(jié)合游戲、活動和角色扮演等多種元素使用
(1)邀請學生一起來進行角色扮演活動。
(2)如果請你來扮演“喧囂”的感覺,你會說什么?可以用語言、動作表達出來。
(3)你看到、聽到喧囂對你說的話,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對喧囂說什么?做什么?
(4)假設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會給你一些建議,當喧囂的感覺出現(xiàn)的時候,他會給你什么方法和建議呢?
(5)假設智慧老人給的建議你都嘗試過了,你覺得哪些方法對你是有效的?當下次再出現(xiàn)這種感覺的時候,請試著再用這些方法。
解讀:吳洪健,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教育學院及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 )教育學院訪問學者,歐洲短程輔導實踐協(xié)會(UKASF)會員,英國短程治療中心(BRIEF)會員。
繪著:張群智,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德育心理培訓中心專職教師,北京市朝陽區(qū)教育學會生命教育研究分會會長。
編輯/于 洪 終校/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