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出現(xiàn)了“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所謂“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就是讓小學生在體驗和實踐中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在作文里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使學生的作文不僅僅局限于“寫”,還可以通過“讀”和“說”等更多的方式去體會作文的意義。這種“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不僅讓小學生更好地懂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同時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
一、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基礎,小學階段的語文知識不僅包括識字能力、認字能力,也包括聽、說、讀、寫能力?!白魑南葘健钡慕虒W模式目的是讓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想說的說出來,不一定需要學生寫出來,以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作文練習。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對作文的學習更加主動,不會使學生面對作文時而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或者抵觸情緒。當然,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教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發(fā)生改變[1]。教學方法從單一的依靠課本的引導和強制性命題作文的課堂教學,到多樣式的“作文先導式”課堂教學。教師在為小學生講解作文的寫作手法和方法時,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親身體驗后,說出自己的感想或者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出來,先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再把這種語言能力轉化成寫作能力?!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就是先引導學生寫作文的思維,再讓學生把意識到的思想轉化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比如:語文教師在教景物描寫類課文時,應該著重在寫作手法和描寫方法上進行課文的講解,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景物描寫手法。語文教師在引導小學生描寫景物時,可以帶學生去大自然中體會感受景物的特點,比如讓學生描寫樹,語文教師可以帶學生去操場上觀察樹的形狀、顏色、高度以及遠近的不同觀察角度去感受。由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所以通過仔細觀察之后,讓學生在樹邊做游戲,這不僅讓學生在作文的學習中去釋放天性,也有利于學生的智力發(fā)育。釋放天性的同時,小學生便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在游戲中讓孩子說出此時此刻的感受和心情,并在游戲后鼓勵孩子把玩耍中的感受寫下來,可以是任何的寫作形式[2]。小學生的想法都是天真的,在這樣的“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下便可以讓學生沒有束縛感的把想法寫出來,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更好地進行作文訓練。
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主要是引導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小學生通過日常的生活和觀察實踐,自主積極地寫出作文?;谛W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內(nèi)容也就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發(fā)生改變。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教師留命題作文,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文。很多小學生因為沒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生活體會,往往在課堂上抓耳撓腮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完成不了作文,容易讓小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和自卑的心理?!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先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說”的方式來體會作文的寫法,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進行作文學習[3]。比如,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帶領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通過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師通過語言的引導和日常的交流,讓學生敢于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小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弱,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并在適當?shù)臅r候讓學生寫出來。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耐心地講解課文,告訴學生課文中某些語句的表達意義和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嘗試模仿作者的語言,從連詞造句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將完整的句子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自然地學會寫作文,流露自我的真實感情。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們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實踐可以實現(xiàn)學生和教師的良好互動,在實踐中進行師生間的討論和交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并鼓勵學生把感受到的寫出來或者說出來[4],讓小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文的學習和練習,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主動地寫作文。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大的寫作和創(chuàng)作空間,讓學生在寫作文中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直接感受,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而不是生硬的,為了完成作業(yè)任務而去寫作。
三、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實踐中的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體會,讓小學生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地學作文,讓小學生在娛樂中學習到寫作文,并且通過“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也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漢字,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更多理解作文的含義,寫作文的意義[5]。比如,通過寫作文可以更好地加強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行為能力還在發(fā)展中,通過作文訓練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的識字、閱讀、創(chuàng)作能力都有所提高,讓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把知識體系完整的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性,讓小學生對語文的知識學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對語文的學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這也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主要通過帶領小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寫作文,所以實踐活動性也是“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特點,讓小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感受到語文作文的魅力。小學生都是一群稚氣未脫的孩童,孩子的世界簡單而單純,對任何事物都有強烈的興趣。清代文學家沈復在《童趣》中寫道:“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由此可見,小學生對任何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并喜歡觀察,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對事物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小學生的這些想法,在互動和鼓勵中完成作文的教學[6]。比如,讓小學生觀察螞蟻,在寫作中教育學生應該班級團結。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讓學生通過作文的學習,建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讓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更加有自信,也讓教師和學生的感情更加親密。
四、結語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完善,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讓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增加了信心,也增加了學生的作文學習興趣。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更高,促進了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的提高,為學生以后的教育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杰,何宏.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新建模式—“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D].作文成功之路,2014,13.
[2]王金貴,林雪華.基于“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解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工作[D].當代教育論壇,2015,05.
[3]李志德,張闊.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作文課程研究及“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分析[D]新課程教育研究,2013,05.
[4]景慧鑫.新課改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改變及探討[D].陜西師范大學,2013,10.
[5]鄒春祥,王子義.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育的人文陶冶和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D].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06.
[6]王永昌.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分析[D].語文學習,2015,07.
作者簡介:
鄭可旦(1984~ ),女,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族:漢,職稱:小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單位: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茗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