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緒仕
摘要: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教師想要的預期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益的提高便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了,同時也是對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給予更嚴峻的考驗。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閱讀者在每次閱讀時都應帶著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因此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于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于內(nèi)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求,就內(nèi)容上,我們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大體了解而不做細致推敲,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后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fā)點和依據(jù)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個局部、片斷聯(lián)接起來。先從整體去感知文章是為精讀詳析做準備,對進一步深入閱讀,透徹理解、全面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了確定方向的作用,從而使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guī)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guī)律,在閱讀時能恰當?shù)膽靡欢ǖ拈喿x方法,比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還要辯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后明確材料是通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抓住的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還有小說應從其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烘托等)來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huán)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而說明文在于說明事物的特點和闡明事理的文體,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于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說明的語言這一方法來閱讀。對于議論文,它主要是論述作者的見解或主張的,因此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論點),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
事實或道理(論據(jù))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好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在閱讀時,恰當?shù)?、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并用。即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老師可以借助錄音磁帶,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借助一些經(jīng)典古詩詞或美文(如朱自清的《春》,劉禹錫的《陋室銘》等)來帶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告訴我們學習必須要有良好的環(huán)境,其實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也是培養(yǎng)興趣的—個決定性的因素。學校便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天地的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語文老師如果能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作為閱讀者所具有的自由聯(lián)想、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那么將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走出閱讀的誤區(qū)
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對閱讀往往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只有自由讀書才叫閱讀,以為只有課外書才叫閱讀,其實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nèi)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非教材上的,課外閱讀只是課內(nèi)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補充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的不足。因此,我們應該既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同時也應該放開視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時文,讓學生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貌及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這樣能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