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志
教育的發(fā)展常常烙著深深的文化印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學校特色成為當前學校變革的新取向。港頭小學結合地域文化資源,堅持特色辦學、規(guī)范辦學,走內涵發(fā)展之路,進一步踐行辦學思想、培養(yǎng)目標和發(fā)展策略,讓書彩文化特色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突破口,打造特色鮮明、質量優(yōu)異和人民滿意的農村學校。
一、營造內外環(huán)境,為書彩文化特色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實現(xiàn)書彩文化特色教育的目標,港頭小學積極營造內外部環(huán)境,對外爭取社會各界的多方支持,籌集辦學經費,對內努力改善學校風貌,突出“人文、優(yōu)雅、生態(tài)”的育人環(huán)境,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2014年初,廣州市花都區(qū)委宣傳部規(guī)劃把水口營村打造為廣東省書法鄉(xiāng)村,聘請了多名書法家到港頭小學指導師生研習書法。學校重視教育科研引領,借此引進專業(yè)美術教師,開發(fā)了校本課程《墨韻書香》,開展書彩教育特色第二課堂活動,堅持每周一次主題活動,每天一次書法操練,要求師生人人能寫一手好字、個個能繪一幅好畫,努力提升校園環(huán)境的人文性,讓書彩教育在全校普及開來,使學校成為學生喜歡的樂園。
二、成立領導機構,讓團隊理解和接納學校新的辦學思想
為了讓全體教職員工理解和接納學校的辦學思想,凝聚師生心志、引領師生行為、塑造師生靈魂,成為根植于師生心靈的主流文化,學校成立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和理論研究專家指導小組。其中特色學校建設領導小組由港頭小學校長擔任組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少先隊總輔導員、藝術科組長擔任副組長,另有10位成員;聘請冠華小學校長擔任理論研究專家指導小組的組長,副組長包括花都區(qū)教研室副主任、佛山南海區(qū)大瀝實驗小學校長、廣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會長、廣州市白云區(qū)書畫協(xié)會會長以及多位書法家,陣容鼎盛,蔚為大觀,凸顯了學校開放的思維和廣闊的視野,保證書彩文化特色教育的廣度、高度和深度。
三、注重頂層設計,為建設學校特色指明方向
港頭小學提煉出理念文化,包括辦學理念“書彩教育,贏者出彩”、辦學定位“高品位的書彩文化特色名?!?、口號“我書我贏,我出彩”以及一訓三風等,成為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的精神引領,同時進行具體設計:1. 制度文化。制定出一套完整、科學的管理制度,編寫了《制度匯編》。2. 社團文化。學校開設的社團組織有國畫、漫畫、書法、硬筆書法、國學、泥塑、剪紙、足球等,每周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化校園文化建設。3. 班級文化。港頭小學的班級文化各有特色,包括班級形象、班級精神、班級制度、班訓、班級之星等,展現(xiàn)個性色彩及多元的文化。4. 活動文化。學校常規(guī)的大型活動有藝術文化節(jié)、歡樂節(jié)、體育節(jié)、讀書節(jié)等,還有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書信節(jié)活動、科技活動、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活動、志愿服務活動,以及書彩文化第二課堂、體育大課間、外出參觀實踐活動等一系列活動。
四、深化德育改革,以書彩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思想與行為之間有一座橋,這座橋就是習慣。我們常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終生受益的寶貴財富。港頭小學秉承“厚于德、誠于信、樂于善”的德育理念,始終把學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德育工作,以養(yǎng)成教育作為文化內涵,把德育的切入點定位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固化。為此,學校實行德育工作責任制,全員德育、分層管理、層層落實,形成事事有人抓,人人抓德育的新局面。同時創(chuàng)新德育模式,探索“書彩文化”與學校德育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把培養(yǎng)文明禮儀行為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性開展遵紀守法教育、班風班容比賽、誠信教育等活動,讓文明禮貌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讓孩子們在文明和感恩中健康成長。
五、打造校園文化,讓校園特色文化熏陶學生的良好品德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內化與加強書彩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徑。港頭小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以“書彩”文化活動為主線,以養(yǎng)成教育為導向,廣泛開展書彩文化第二課堂、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每月主題活動等。學校認真策劃校園文化設計,建設好“書彩”文化長廊、德育之窗等,孕育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改造升級班級文化、樓梯文化、走廊文化等,讓校園處處充滿育人的氛圍,讓全體師生時時耳濡口染、理解內化;積極鼓勵各年級自主構思班級文化,如學生自主管理、課室文化、讀書文化等,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培養(yǎng)自主習慣;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每班開展“一周一句”書法呈現(xiàn)名言警句、學生作品上墻活動,營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氛圍,以陶冶孩子們的性情,熏陶他們的良好品德。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