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全海
八姓入閩傳說之源流考
揆諸史實,中國移民史上并不存在“八姓入閩”。作為一種傳說,八姓入閩始于唐代,初為林、黃二姓人閩,唐宋之際演變?yōu)榱?、黃、陳、鄭四姓,或黃、陳、鄭三姓人閩,至宋代元祜年間定型為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人閩。明清之后,八姓人閩傳說由姓氏族譜進(jìn)入地方志書、學(xué)者著作,并經(jīng)由地方志書跨區(qū)域傳播至豫閩臺,流傳至今,成為中國移民史上著名的移民傳說。
第一,由兩姓入閩到八姓入閩的歷時性演進(jìn)。
八姓入閩傳說,脫胎于永嘉南渡,且與永嘉南渡同源。關(guān)于永嘉之亂,中州土族南遷(即永嘉南渡),據(jù)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史料記載,先是由中州遷至江左,如成書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晉書·王導(dǎo)傳》記日“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至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便出現(xiàn)“諸姓人閩自永嘉始”的記載,將永嘉南渡遷入地由江左推進(jìn)至福建,如唐林蘊(yùn)撰《林氏族譜序》日:“漢武帝以閩數(shù)反,命其遷閩于江淮,久空其地。今諸姓入閩自永嘉始也?!苯又?,成書于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林寶纂的《元和姓纂》之“林·晉安”條記日:“林放之后,晉永嘉渡江,居泉州。東晉通直郎林景,十代孫寶昱,泉州刺史。今領(lǐng)判官、監(jiān)察林藻,江州判官兼監(jiān)察林蘊(yùn),皆其后也?!蓖瑫包S·晉安”條亦記日:“(岑校)黃姓,元和姓纂有江陵、洛陽、晉安三族,皆唐世士人新望?!背?、黃二姓之外,《元和姓纂》未記載其他人閩姓氏,更無“八姓人閩”之描述。與唐林蘊(yùn)撰《林氏族譜序》相比,林寶纂《元和姓纂》在敘述永嘉南渡時,將晉安林氏和晉安黃氏列入永嘉南渡姓氏,不僅證實了唐林蘊(yùn)撰《林氏族譜序》所記“諸姓人閩自永嘉始”的真實性,而且客觀上實現(xiàn)了“永嘉南渡”與“林、黃二姓入閩”的合流,繼而將“林、黃二姓人閩”從“永嘉南渡”中衍出,與“永嘉南渡”并存。此前,長安西崇福寺沙門智升撰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的《開元釋教錄》(簡稱《開元錄》)也稱:“閩縣,越州地,即古東甌,皆夷種,有五姓,謂林、黃是其后裔?!薄堕_元錄》的記載,當(dāng)然可以理解為福建之林、黃二姓為原住民,非自中原遷入;同樣也可以解釋為林、黃二姓為福建最早自中原遷入姓氏,與《元和姓纂》記載趨于吻合。據(jù)此,《元和姓纂》所記之“林、黃二姓人閩”應(yīng)為八姓入閩傳說之邏輯起點。
歷經(jīng)五代及宋初,至宋慶歷年間唐林蘊(yùn)撰《林氏族譜序》與林寶纂《元和姓纂》的“合流”成果,得以擴(kuò)展。如五代高士詹郭仁“永嘉衣冠南渡時詩”(或“憶昔吟”)有云:“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涂炭,輿輅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灑淚,渴驥每思泉?!彼纬酢短藉居钣洝分叭荨睏l云:“東晉南渡,衣冠士族多萃其地,以求安堵?!彼侮愓駥O《直齋書錄題解·地理類(史部)》卷八記曰:“《閩中記》十卷。唐林謂撰。本朝慶歷中有林世程者重修,其兄世矩作序。謂,郡人,養(yǎng)尚不仕,當(dāng)大中時。世程,亦郡人也。其言永嘉之亂,中原仕(士)族林、黃、陳、鄭四姓先人閩,可以證閩人皆稱光州固始之妄?!庇兰文隙扇碎}姓氏由林氏、黃氏二姓,演變?yōu)榱质?、黃氏、陳氏、鄭氏四姓,與唐貞觀年間修成的《陳書·陳寶應(yīng)傳》所記“世為閩中四姓”暗合。其中,林世程《閩中記》所言“入閩四姓”與《陳書·陳寶應(yīng)傳》之“閩中四姓”林、陳二姓是一致的。永嘉南渡,四姓入閩傳說,此后為明嘉靖《固始縣志》和清光緒《漳浦縣志》所接受。以林世程《閩中記》成書年代推之,永嘉南渡,林、黃、陳、鄭四姓入閩之傳說,應(yīng)始于唐宋之際。
宋元祜三年(1088年),宋端明殿學(xué)士林英撰《林氏族譜序》第一次出現(xiàn)八姓入閩?!读质献遄V序》曰:“林氏出自子姓,黃帝之后,理唐虞夏商四十六代,而生比干,因直諫死。武王克紂,征其所生男,賜姓林,名日堅,食邑博陵,世為大夫……至西晉,林禮徙籍于下邳,遂為徐州之冠族。傳至孫晉安郡王祿,為閩林始祖。時中州板蕩,衣冠卿相徙閩居之者八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晉安之林為甲。”至此,自唐元和年間,中經(jīng)五代,至宋元祜年間,八姓入閩之傳說,歷經(jīng)林、黃二姓入閩,林、黃、陳、鄭四姓或黃、陳、鄭三姓入閩,到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人閩,近三百年得以定型。其間,無論是林、黃二姓入閩,林、黃、陳、鄭四姓入閩,或黃、陳、鄭三姓人閩,還是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入閩,主要出現(xiàn)在林氏族譜或由林氏族人完成的著作中,不排除作者的家族私見,為表達(dá)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為永嘉南渡入閩的中原姓氏,比如林氏族譜所強(qiáng)調(diào)的“林氏出自子姓,黃帝之后”;或作者為暗含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為福建著姓或最先人閩之姓氏,突出與其他后來者相比在福建(閩南)開發(fā)和建設(shè)中具有特別重要之地位。
第二,自福建至兩岸之地域性傳播。
至明代,八姓入閩傳說敘述載體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地方志書代替姓氏族譜成為八姓入閩傳說的傳播載體,并據(jù)此超越福建成為跨地域性傳說。如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成書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八閩通志》(弘治庚戌刻本,陳道監(jiān)修),成書于崇禎初年(1628 1633年)由何喬遠(yuǎn)編撰的《閩書》和清乾隆《福州府志》,以及明嘉靖《固始縣志》、清光緒《漳浦縣志》都出現(xiàn)了八姓入閩的記載,但地方志書所記八姓人閩與此前族譜所記八姓入閩,關(guān)注重點發(fā)生了轉(zhuǎn)移:
其一,永嘉南渡,八姓入閩,已經(jīng)不是孤立事件,此前散見于文獻(xiàn)的漢武帝遷民于江淮,永嘉南渡、八姓入閩,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唐末王審知兄弟入閩治閩,以及南宋中州士民南遷等重要移民事件,按照時間序列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敘事文本中,從而建構(gòu)起漢至南宋中原士族人閩的完整歷史敘述。如彭韶書《八閩通志序》記曰:“自漢武徙其民于江淮間,永嘉板蕩,乃有衣冠而南;王氏割據(jù)復(fù)有元從而南;及宋氏都杭,諸名家又益南矣,華俗由是而丕變。”八姓人閩從姓氏源流敘述轉(zhuǎn)為地方歷史敘述。換言之,八姓人閩已經(jīng)不僅僅是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的姓氏播遷史,而是福建地方歷史的一部分。
其二,八姓入閩的敘述重心由八姓入閩轉(zhuǎn)而為王審知治閩及八姓入閩對福建地方經(jīng)濟(jì)社會發(fā)展的影響與意義。人閩八姓被定義為王審知兄弟治理福建之前的中原衣冠士族,并且由此帶來“閩之風(fēng)聲氣習(xí),浸與上國爭列”之丕變局面。中原衣冠士族南遷入閩對福建經(jīng)濟(jì)建設(shè)、文化繁榮以及人才會聚的貢獻(xiàn)成為八姓人閩敘述的重點。如《閩書·蓄德志》記曰:“晉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王氏父子據(jù)有全閩,雖號不知書,然一時浮光土族多與之俱南。其后頗折節(jié)下士,開學(xué)館,以育才為意,所以閩之風(fēng)聲氣習(xí),浸與上國爭列。其從子王嗣者,以道義自任,蓋當(dāng)時目之為唐五經(jīng),而內(nèi)翰范淳夫為立傳。”《閩書》關(guān)于八姓人閩之記載,暗示中原士族人閩成為福建追趕、超越中原的原動力,這一文化取向一直延續(xù)至今,最終成為“閩人稱祖皆日光州固始”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歷史依據(jù)。清初福建方志基本承襲了明代方志的敘述內(nèi)容,乾隆《福州府志·外紀(jì)一》引《九國志》的敘述內(nèi)容,其實就是《八閩通志》和《閩書》的綜合。從“晉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林、陳、黃、鄭、詹、邱、何、胡是也”,到“王氏父子據(jù)有全閩,雖號不知書,然時浮光士族多與之俱南,其后頗折節(jié)下士,開四門學(xué)館,以育才為意。凡唐宋士大夫避地而南者,皆厚禮延納,作招賢院以館之。閩之風(fēng)聲氣習(xí)浸與上國爭列”。如同前志,主要敘述“王氏父子”治閩的歷史功績。
其三,八姓人閩傳說第一次超越福建地域,出現(xiàn)在中原方志中。明嘉靖《固始縣志·人物志》記日:“固始衣冠南渡,大較有三:按《閩中記》,永嘉之亂,中原士族林、黃、陳、鄭四姓先入閩,今閩人皆稱固始人,一也?!?/p>
其間,姓氏族譜的敘述內(nèi)容也有明顯變化,著力點在于構(gòu)建自家姓氏在福建的地位與影響。如明邱溶《闕下林氏孝友祠堂記》曰:“八閩著姓以林氏為第一,林氏尤著于莆中,莆中之林首稱闕下,蓋自晉永嘉之亂,八姓入閩,林居其首?!毖赜锰扑我詠砹质献遄V對八姓人閩傳說的記載,同時確立林氏為“人閩八姓之首”和“八閩著姓”的特殊地位。
第三,八姓入閩傳說在兩岸的不同取向。
大約20世紀(jì)50年代之后,八姓人閩傳說在兩岸出現(xiàn)不同取向。在臺灣,八姓人閩傳說主要存在于姓氏研究及族譜編纂活動。其中,彭桂芳的臺灣姓氏研究基本上代表了臺灣地區(qū)姓氏研究成果。在《五百年前是一家》所列臺灣72姓中,僅有林氏、詹氏、丘氏、胡氏四姓為永嘉南渡姓氏。如林氏:“至?xí)x室南渡之時,江南已經(jīng)有了林姓的蹤跡,到唐宋之際,就已經(jīng)族人遍布福建各地”;詹氏:“永嘉入閩的八姓之一,所以,一千六百多年以來,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名門著姓”;丘氏:“五胡亂華,南遷入閩”;胡氏:《臺北縣胡氏族譜》記載“胡公滿之后,古代世居于陳。西晉之末,五胡亂華,乃與林、黃、陳、鄭、詹、邱、何等八族入閩,居晉安郡”。其中詹氏、胡氏兩姓曾提到“八姓人閩”。在《唐山過臺灣的故事》所列臺灣47大姓中,唯林氏為永嘉南渡姓氏,胡氏為“八姓人閩”之一。如“福建的林姓,自唐代便已稱盛,他們的南遷始祖林祿,是在晉室東遷時從江蘇的徐州輾轉(zhuǎn)開基福建的”;“閩中鄭氏始祖不知來自何時。據(jù)《通志·鄭樵家譜后續(xù)》《興化府雜記》,鄭氏之由滎陽入閩,屬在晉懷帝永嘉間”“八族之鄭,乃是鄭昭,鄭氏入閩之祖斷自鄭昭也”。
臺灣族譜編纂及整理方面。楊緒賢《臺灣區(qū)姓氏堂號考》之“臺灣區(qū)一百大姓考略”所見:陳、林、黃、何四氏均為“永嘉南渡入閩姓氏”,但均未提及“八姓入閩”之事。鄭氏、邱氏、詹氏、胡氏四姓族譜則稱其為“八姓人閩”姓氏之一?!杜_灣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卷二第五章“各姓之姓源、播遷、人臺”所記:陳、林、鄭三姓未見“八姓人閩”之事。詹、何兩姓涉及“八姓入閩”文獻(xiàn),但作者均持存疑態(tài)度。如詹姓(播遷):“《福建通志》稱,永嘉南渡,八姓入閩,詹姓其一。本?。ǎㄕ彩献遄V》,均付闕如?!焙涡眨úミw):“《興寧何氏譜·總世系圖》記日,雖有謂白玉銓至承關(guān),除叔度葬所未詳、穎考葬安慶外,皆葬于福建福州或武平。但其年代缺詳,不知何時入閩。又相傳:東晉之初,八姓人閩,何氏其一,該譜亦未言及。而稽本省《何氏族譜》,實在唐初?!蔽S、胡兩姓有“八姓人閩”的記載。如黃姓(播遷):“何喬遠(yuǎn)《閩書》卷一百五十二謂: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梢姽淌键S氏至人閩,是始于永嘉之亂?!焙眨úミw):“臺北縣《胡氏族譜》記日,胡公滿之后,古代世居于陳。西晉之末,五胡亂華,乃與林、黃、陳、鄭、詹、邱、何等八族人閩,居晉安郡。五季之末,八姓入閩,胡居其一。此事見于《福建通志》。”另如“臺灣關(guān)系族譜叢書”,共收錄閩臺著姓10姓,族譜12種(60冊),收錄有《蕉嶺臺灣五全林氏族譜》(林靖寰總輯)三十四卷、《永春夾滌鄭氏族譜》(鄭玉書纂修)五卷,均未見“八姓人閩”之記載。
在大陸,八姓人閩自朱維斡《福建史稿》,始進(jìn)入學(xué)者的著作。雖然朱維斡在《福建史稿》中對移民史上的八姓人閩提出諸多質(zhì)疑,如“永嘉時,是否有中州人民人閩”,朱維斡對之持否定態(tài)度;同時對《福州府志》引《九國志》關(guān)于八姓入閩之記載也提出疑義,并特別指出“起碼粵雅堂叢書本《九國志》無此記載”。但由于朱維斡在撰寫“秦漢至隋”的福建歷史時,仍將“八姓入閩的傳說”作為“中州人民入閩”的一部分,因此,此后學(xué)術(shù)著作中出現(xiàn)“八姓人閩”傳說與事實并存的局面:前者如林國平、邱季端《福建移民史》在論述晉代與南北朝時期移民時,依據(jù)乾隆《福州府志》引宋人路振《九國志》所記“八姓入閩”史料,作為“西晉末永嘉年間(307-312年)北方漢人的又一次大批入閩”的史實依據(jù)?!陡=ㄒ泼袷贰愤€認(rèn)為,永嘉之前已有不少北方漢人人閩,而且永嘉南渡入閩漢人也不止八姓。李喬、許竟成《固始與閩臺》和李喬《閩祖光州現(xiàn)象研究》兩著作在講到“永嘉之亂”或“八姓入閩中的固始人”時,均將宋人路振《九國志》、梁克家《三山志》記載之“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稱為“八姓入閩事件”。后者如徐曉望《福建通史》關(guān)于“八姓人閩”記曰:“黃仲昭《八閩通志·拾遺》所記‘永嘉二年,中州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這段話出自乾隆《福州府志》所引路振《九國志》,而《九國志》今已散佚,在保留下來的部分篇章中,找不到這句話,只能稱之為八姓人閩的傳說?!毙鞎酝€認(rèn)為“永嘉士族南渡人閩,是在唐宋之際即有的傳說”。徐曉望《閩南史研究》關(guān)于“北方移民與閩南人的形成”,指出“閩人的族譜與傳記,都表明有一些家族是永嘉之亂后入閩”,換言之“福建人認(rèn)為,永嘉南遷晉人的后代是福建人的祖先”?!堕}南史研究》一方面認(rèn)為“永嘉之亂,八姓人閩”系傳說,同時也認(rèn)為“永嘉二年北人人閩并非虛構(gòu)”。葛劍雄《中國移民史》直接認(rèn)為林謂《閩中記》所記“四姓(或八姓)人閩缺乏根據(jù)”。
不過,進(jìn)入20世紀(jì)80年代,兩岸學(xué)者對八姓人閩的認(rèn)識趨于一致,不再糾纏八姓人閩到底是史實還是傳說。如臺灣姓氏福建尋根、閩臺姓氏中原尋根,最后形成根在中原之共識;與之相對應(yīng)的如鄭州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周口淮陽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信陽固始中原根親文化節(jié)等大型尋根節(jié)慶活動,八姓入閩都是最為耀眼的符號。
結(jié)論
中國移民史上的“八姓入閩”應(yīng)指307-439年間,由“漢水以東,穎水以西,淮水以北(至上黨)”地區(qū)遷出,輾轉(zhuǎn)遷入劉宋時之江州所轄晉安、建安二郡以及兩郡所轄之十五縣(國)的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對此正史記載缺失?!鞍诵铡弊遄V記載唯見林氏族譜有人閩記錄,另有五姓為永嘉南渡姓氏,但并未人閩;永嘉南渡后入閩姓氏并非僅有八姓,而且中原漢人人閩者亦非始于永嘉。故“八姓入閩”是移民傳說,不是移民史實?!陡V莞尽罚ㄇ迩〕┮氛瘛毒艊尽凡o關(guān)于“八姓人閩”之記載,而且路振《九國志》應(yīng)為何喬遠(yuǎn)《閩書》之誤。路振《九國志》及梁克家《三山志》均無“八姓入閩”之記載,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八閩通志》關(guān)于“八姓”之注釋為誤注。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明嘉靖《固始縣志·人物志》和清光緒《漳浦縣志·雜志》關(guān)于“四姓入閩”所引之《閩中記》,為宋代林世程《閩中記》,非唐代林谞《閩中記》。唐林寶纂《元和姓纂》、唐林蘊(yùn)撰《林氏兩湘支譜序》、宋林世程纂《閩中記》、宋林英撰《林氏族譜序》系相承(續(xù)修)關(guān)系,均為林氏作者完成的完整記載“八姓入閩”的歷史文獻(xiàn)。
八姓入閩傳說,脫胎于“永嘉南渡”,《元和姓纂》及林氏族譜記載的“林、黃二姓人閩”為八姓入閩傳說的邏輯起點,大約唐宋之際,“二姓人閩”演變?yōu)椤傲?、黃、陳、鄭四姓或黃、陳、鄭三姓人閩”,至宋元祜年間林氏族譜首次出現(xiàn)“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入閩”。明清以后,地方志書取代姓氏族譜成為傳播八姓入閩的主要載體。自20世紀(jì)50年代,八姓入閩傳說在海峽兩岸出現(xiàn)不同取向,至20世紀(jì)80年代,八姓人閩成為兩岸認(rèn)同的血緣、文化紐帶。
八姓人閩與中國移民史上的所有移民傳說一樣,大都始于塑造一個來歷清晰且有社會名望的開基祖,然后通過纂修族譜將其合法化,林寶的《元和姓纂》和林蘊(yùn)的《林氏族譜序》合力完成了這一使命,并經(jīng)林世程《閩中記》、林英《林氏族譜序》進(jìn)一步擴(kuò)展。黃仲昭《八閩通志》和何喬遠(yuǎn)《閩書》將八姓入閩傳說與福建歷史文化融合,由家族傳說上升為地方傳說,進(jìn)而借助“陳元光父子開漳”和“王審知兄弟治閩”的歷史,八姓入閩傳說超越福建進(jìn)入中原(固始),隨著閩人渡臺,八姓入閩傳說傳至臺灣,此前的歷時性演變轉(zhuǎn)而為跨區(qū)域傳播,成為一個跨豫閩臺的移民傳說。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原姓氏入閩遷臺的歷史、記憶與認(rèn)同研究”(14BzS077)、河南省教育廳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中原與閩臺關(guān)系研究”(2013-ZG-00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