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嬌,范世明,陳丹,廖淑彬,謝平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0122)
閩產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的化學成分分析
黃嬌,范世明,陳丹,廖淑彬,謝平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福州350122)
目的對閩產薏苡種皮進行化學成分預實驗,比較其與薏苡仁的化學成分異同。方法用系統(tǒng)預試法合薄層色譜分析,比較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中的化學成分。結果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主要化學成分類似,含有油脂、酚類、蛋白質、多糖、內酯、有機酸、黃酮類等化學成分。結論通過分析閩產薏苡種皮的主要成分,可為薏苡種皮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薏苡種皮;薏苡仁;化學成分
薏苡(Coxi lachrymal-jobi L.var.mayuen Stapf)為禾本科(Gramineae)薏苡屬(Coix L.)草本植物,其穎果外包堅硬的總苞,除去黃褐色種皮后所得的種仁即為薏苡仁。薏苡種皮是薏苡仁的黃褐色外皮,一般在加工時被棄去。近年來,國內外學者[1-6]對薏苡仁及其薏苡仁油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進行了研究,但有關閩產薏苡種皮的研究未見報道。課題組前期預實驗表明,薏苡種皮中含有豐富的油脂,脂肪酸的種類與薏苡仁相似。本實驗對閩產薏苡種皮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與薏苡仁的化學成分預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為薏苡種皮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1儀器AR520百分之一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ZF1-I多功能紫外分析儀(上海嘉鵬科技有限公司);DF-15臺式連續(xù)投料粉碎機(大德中藥機械有限公司);Yoko-PN電動噴霧器(武漢藥科新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DHC-9240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HH-511電熱恒溫水浴鍋(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SHB-III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RE-52A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1.2試藥薏苡仁、薏苡種皮,產地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經(jīng)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范世明高級實驗師鑒定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xi lachrymal-jobi L. var.mayuen Stapf)的種皮。薄層層析用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石油醚(60~90℃)為分析純。
2.1薏苡種皮與薏苡仁水提取液的制備與分析稱取薏苡種皮、薏苡仁粉末各10 g,置100 mL錐形瓶中,加100 mL蒸餾水,室溫浸泡過夜,濾過,取20 mL濾液,供檢查氨基酸、多肽、蛋白質。將上述剩余的水浸液及濾渣用60℃水浴加熱30 min,趁熱濾過,濾液冷卻至室溫,供檢查糖、有機酸、皂苷、鞣質。結果表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比較,二者水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質、多糖,見表1。
2.2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乙醇提取液的制備與分析稱取薏苡種皮、薏苡仁粉末各10 g,置250 mL圓底燒瓶中,加95%乙醇100 mL,90℃水浴上加熱回流1 h,濾過,取2 mL濾液用于檢查酚類、鞣質、有機酸。其余濾液濃縮成浸膏,將浸膏分為2部分,一部分加5%鹽酸10 mL,濾過,分出酸液,供檢查生物堿用。附于濾紙上的殘渣再加10 mL乙醇溶解,供檢查黃酮、蒽醌用。其中蒽醌進一步蒸去乙醇,殘渣加5%氫氧化鈉溶液2 mL,在沸水浴中加熱15 min,冷卻后濾過,濾液加稀鹽酸酸化,加乙醚提取,取乙醚提取液進行蒽醌類的檢查。另一部分用10 mL的乙酸乙酯溶解后,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5%氫氧化鈉10 mL振搖,使酚性成分及有機酸轉入下層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剩下的乙酸乙酯層含中性成分,用蒸餾水洗乙酸乙酯層至中性。取3 m L乙酸乙酯液,在水浴上蒸干,用2 mL乙醇溶解后供檢查香豆素、萜類內酯、強心苷類成分。結果表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比較,二者乙醇提取液中含有酚類、甾體、內酯,薏苡種皮含有生物堿,見表2。
2.3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備與分析稱取薏苡種皮、薏苡仁粉末各5 g,加50 mL石油醚(60~90℃),放置2~3 h,濾過,濾液置表面皿上揮發(fā),殘留物供檢驗甾體、三萜類、揮發(fā)油。結果表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比較,二者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油脂、甾體,見表3。
表1 薏苡種皮與薏苡仁水提液化學成分檢測結果
表2 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乙醇提取液化學成分檢測結果
表3 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石油醚提取液化學成分檢測結果
2.4黃酮類成分薄層色譜分析取2.2項制得的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中供檢查黃酮用的溶液,蒸干乙醇,用1 mL乙酸乙酯溶解,用硅膠G薄層色譜法,分別吸取上述溶液5μL,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9∶3∶1)為展開劑,飽和20 min后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在105℃加熱5 min,置紫外燈下,在365 nm處檢視。結果表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中有明顯的熒光斑點,提示它們含有黃酮類成分。
2.5有機酸類成分薄層色譜分析取2.2項制得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中供檢查有機酸用的溶液,用硅膠G薄層色譜法,分別吸取上述溶液5μL,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5∶4∶1)為展開劑,飽和20 min后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1%溴酚藍乙醇溶液,置日光下觀察。結果表明,有機酸薄層顯示藍色背景顯黃色斑點,提示二者存在有機酸。
2.6油脂類成分薄層色譜分析稱取各批薏苡種皮、薏苡仁粉末各1 g,置25 m L錐形瓶,加8 mL石油醚(60℃~90℃),超聲30 min,濾過,濾液蒸干,再用1 mL石油醚(60℃~90℃)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薏苡仁對照藥材1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另取甘油三油酸酯、油酸、亞油酸對照品,用石油醚(60℃~90℃)溶解并稀釋,制成每1 mL含甘油三油酸酯1 mg的溶液、每1 mL含油酸0.1 mg的溶液和每1 mL含亞油酸0.1 mg的溶液,分別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冰醋酸(25∶5∶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熱5 min,日光下觀察。結果表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以油酸、亞油酸及甘油三油酸酯為代表的油脂類主成分群表現(xiàn)出相同的薄層指紋特征,提示其主要藥效成分群特征無差異,結果見圖1。
3.1實驗選用閩產薏苡仁代表性產地浦城縣加工薏苡仁過程中廢棄的種皮,采用成分預實驗法,與薏苡仁比較,結果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的化學組分相似,含有油脂、酚類、蛋白質、多糖、內酯、有機酸、黃酮類、甾體與萜類等相同的化學成分。
3.2薏苡種皮化學成分預試驗中,水提取液檢測甾體與萜類的醋酐-濃硫酸反應經(jīng)正丁醇萃取后,醋酐-濃硫酸反應十分明顯,說明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相同,存在甾體與萜類成分。薏苡種皮與薏苡仁的黃酮類與有機酸的化學鑒別反應有正反應,也有負反應,故結合薄層色譜法進一步確定,鑒別有機酸薄層顯示藍色背景下有黃色斑點,提示二者存在有機酸。黃酮類成分的鹽酸-鎂粉反應不明顯,但熒光試驗為正反應,結合薄層色譜法分析,結果表明,在紫外下,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中有明顯的熒光斑點,提示它們含有黃酮類成分。
3.3對油脂類成分,實驗用薄層色譜法鑒別,結果表明,供試品色譜中,在與薏苡仁對照藥材及甘油三油酸酯、油酸、亞油酸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以油酸、亞油酸、甘油三油酸酯為代表的主成分群表現(xiàn)出相同的薄層指紋特征,其油脂類成分組分特征無差異。
3.4在薏苡種皮與薏苡仁乙醇提取液的生物堿類成分檢測中,薏苡仁的化學反應均為負反應,但薏苡種皮的化學反應均為正反應,提示薏苡種皮中可能存在生物堿類成分,此結果與金黎明等[7]報道曾從薏苡仁的水浸提取物中得到生物堿類化合物一致。
[1]吳巖,原永芳.薏苡仁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華西藥學雜志,2010,25(1):111-113.
[2]鄭利,陳丹,曾令軍,等.UPLC-MS測定不同產地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J].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2014,31(2):200-204.
[3]鄭利,陳丹,黃群,等.薏苡仁油納米粒的體外釋藥特性[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6,36(3):176-180.
[4]黃慶德,鄭利,陳丹,等.薏苡仁油納米粒大鼠體內生物利用度及藥動學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6,51(1):40-45.
[5]譚冰,黃鎖義,嚴煥寧,等.薏苡葉化學成分的預試驗[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4,35(10):6-8.
[6]史柳芝,史恒芝,譚冰,等.薏苡莖化學成分預試驗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3,30(6):24-26.
[7]金黎明,劉垠孜,趙曉蕾,等.薏苡仁有效成分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10):5734,5750.
R282.71
B
1000-338X(2016)05-0018-03
2016-07-28
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資助課題(2014Y0062)
黃嬌(1991—),女,2015級藥物分析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藥制劑與質量分析研究。
陳丹(1961—),女,教授。E-mail:135150267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