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縣凌北中學 徐明寶
注重體驗教學——讓數學走向生活
江蘇省睢寧縣凌北中學徐明寶
文章借鑒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說明了數學教學要突出在生活中引導學數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生成數學知識。數學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鼓勵學生走向生活,課程面向生活,將生活引入課堂。
生活教育;體驗教學;教學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是陶老先生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生活教育理論與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通過數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實踐能力就包含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知識、分析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可以為課改教學目標的實施指明方向。
1.在變式中體驗樂趣
變式教學,就是指教師給學生一個命題,這個數學命題既可能逐步深入,又可能有多種解析視角,這是一種展現出數學趣味性的教學。教師應用這種方法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F舉一則教學實例來說明。例如,我引導學生思考以下的習題,參看圖1,求證a2+b2=c2。學生可以用多種證明方法來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引導學生動手制作圖形、拼剪圖形,應用割、拼、補的方法獲得數學問題的答案。圖2就是某一名學生應用割、拼、補的思路找到的求證方案。我應用變式教學讓學生具有了數學好奇心,具備數學探索精神,在體驗中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圖1
圖2
2.課上開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成功體驗
“開放式”教學是指應用“以人為本”的思路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法的學習內容是開放的,學習方法是開放的,學習進度是開放的。教師應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的重點應是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而非重視學習的成果。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為核心,應用開放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體驗數學學習過程,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例如,七年級課本中介紹七巧板知識時,我課前讓同學們每人準備了一副七巧板,上課時,首先讓學生自己觀察七巧板的基本組成,以及各塊之間的關系,然后讓同學們自由發(fā)揮,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而后我用數碼相機一一拍下并用大屏幕展示,并請學生對自己所設計的圖案進行簡單的介紹。要求一出,學生都能踴躍參與,積極動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后面我又要求學生用其中的幾塊進行拼圖,或者是我說圖案,學生拼,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最后讓大家討論總結如何選擇素材,如何進行搭配才能設計出自己認為滿意的圖案??傊畬W生的濃厚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就踴躍地開始思考數學問題,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相互提醒,取長補短,完成了各種七巧板的拼圖。這一次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就在游戲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教學做合一”包含著兩層意義:一是作為方法來說,它是要解決“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現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二是作為生活的說明來說,它普遍存在于實際生活中,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稊祵W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承認學習者的生活經驗,讓學習者以現有的經驗出發(fā),應用類比、推理、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習新知識。”新課標提出的教學思路不僅能讓學生吸收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掌握學習的技能,提高數學實踐的能力。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與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是一致的,這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數學教學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數學教師要以數學課堂為基礎,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入地思考數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生成知識。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只是示范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讓學生養(yǎng)成在課堂以外積極發(fā)掘數學知識、結合生活實踐學習數學知識的習慣。
例如,我在教八年級“可能性”一課時,應用生活實踐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我引導學生思考,現在一個不透明的紙箱中有五只紅球、八只籃球、兩只黃球,現在我能一次性在紙箱中摸出一只黑球來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了解這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通過這一則案例,學生理解了數學概念中的不可能性。我又問學生,我現在能一次性在紙箱中摸出一只黃球來嗎?學生表示這是有可能的,只是概率比較小。我又問學生,那我能不能一次性地在紙箱中摸出一只籃球呢?概率是多少呢?概率又應當如何計算呢?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鼓勵學生親手摸球、應用枚舉法思考概率的問題、讓學生總結概率的計算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得一個初步的數學認知,在思考游戲規(guī)則的過程中吸收數學知識、在操作的時候靈活應用數學知識。這種把“玩”“悟”“操作”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生成知識。
由此可見,在教育教學中要應用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聯系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總結數學問題中的規(guī)律,應用學到的知識重新構建數學問題,從而優(yōu)化生活。這是一種讓學生以實踐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的意識,了解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思考數學問題時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通過深入思索發(fā)現數學問題中的規(guī)律,然后通過實踐驗證數學的正確性。這種教學方法能讓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傳統的數學課堂存在剝奪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強制讓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問題,如果應用這種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來說,他們只能用被動的態(tài)度學習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便不再是讓他們感到愉悅的事情,而是學習中不得不強制進行的負擔。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避免學生直接學習枯燥理論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學而不知其所以然,從而只會死記硬背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發(fā)掘具象的數學知識、掌握抽象提煉數學知識的方法、逐漸培養(yǎng)數學科學的素養(yǎng)。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慢慢愛生活、愛數學、愛科學。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到數學教學中,突出數學教學的生活性、趣味性、體驗性,可以讓學生忘卻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枯燥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實踐能力得到增強。我們攜手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中發(fā)展。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丁丁.陶行知教育思想12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4]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