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 祝維男
引導交流展示——基本不等式(1)的教學設計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金沙中學 祝維男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強烈?!彼栽跀?shù)學課堂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下面以蘇教版“基本不等式(1)”的教學設計談談我在實踐中的探究摸索。
問題1:取一些數(shù)做試驗,算一算,能猜想出什么結論?
猜想結論:如果a,b是正數(shù),那么
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2.體會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
3.會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的不等式。
重點:基本不等式的發(fā)現(xiàn)與證明并能應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的不等式。
難點:理解基本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及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
采用啟發(fā)引導、展示交流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基本不等式為主線,從實際情景出發(fā),放手讓學生探究思索。以flash動畫、幾何畫板、多媒體課件等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加深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1.情境引入,發(fā)現(xiàn)公式
問題2:你能證明上述結論嗎?
2.代數(shù)證明,得出公式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展示成果—整理板演)
證明不等式的三種常見方法:
(1)比較法;(2)分析法;(3)綜合法。
問題:結論中的取值能推廣到一切實數(shù)嗎?
3.理解公式,加深認識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2)基本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3)基本不等式的常見變形公式。(揭示其中積與和的本質關系)(4)幾何解釋
如圖,AB是圓O的直徑,點C是AB上一點,AC=a,BC=b。過點C作垂直于AB的直線交半圓于點D。
(利用幾何畫板,小組討論,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3:現(xiàn)在結合問題1、2能給出幾何解釋嗎?
4.應用公式,鞏固提高
(獨立思考—展示交流—評價碰撞—整理板演)
例1 設a,b是正數(shù),證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問題:從上面的解題中,你學到了什么?
5.歸納小結,反思提升
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歸納出個一、二、三嗎?
(1)一個公式——基本不等式;
(2)兩個注意——注意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條件,注意基本不等式中等式成立的條件;
(3)三種方法——作差法、分析法、綜合法。
6.作業(yè)布置,課后延拓
作業(yè):課本習題3.4第2,6題。
拓展研究:1.課外查找基本不等式的其他幾何解釋,整理并交流;2.盡可能多地給出基本不等式的變形。
本節(jié)課是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的重要內容之一,基本不等式的提出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應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多種情境導入,發(fā)現(xiàn)這個“天平稱重”的導入既與教材一致又指向簡明、直擊主題,趣味十足。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設計的遞進問題有助于學生分析、猜想、發(fā)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思維的層次性?;静坏仁降淖C明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用不同方法證明,總結出各種證明方法的思路和步驟,使他們能初步領會不等式證明的基本方法,同時培養(yǎng)他們廣泛參與和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是教學的難點,借助幾何畫板化解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進一步領悟取等號的條件,體會數(shù)到形的數(shù)學思想?;静坏仁降暮唵螒弥?,從一個問題出發(fā),通過變題讓學生掌握應用基本不等式證明簡單不等式的注意條件,并能經(jīng)過適當變形引導學生領會基本不等式特征,提升解決問題能力,體會方法與策略,并為下一課時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底隽顺浞值臏蕚?。最后,采用數(shù)字式小結,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歸納的能力,鞏固了所學知識且在作業(yè)的布置中增加了拓展研究作業(yè),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基本不等式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