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郵實驗小學(225600) 王少平
豐富教學情境活化概念教學
江蘇高郵實驗小學(225600) 王少平
小學數(shù)學知識內(nèi)容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透徹理解概念對于解決數(shù)學問題非常有幫助。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來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在課堂中設計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領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情境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概念教學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建立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認識,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但是,很多教師在概念教學的方式上還比較傳統(tǒng),學生只能被動地去接受每一個數(shù)學概念,思維得不到開闊,更不會靈活運用知識。那么,教師應如何活化概念教學呢?
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探究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使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進行“旋轉”的概念教學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鐘表指針轉動、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摩天輪轉動等視頻,并提出問題:“通過觀看視頻,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特點嗎?這些物體都是通過什么轉動的呢?”學生展開思考,很就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都在繞圈旋轉,它們有的是通過一個點(鐘表指針、地球公轉、摩天輪)旋轉的,有的是通過一個軸(地球自轉)旋轉的,最終得出“物體圍繞一個點或一個軸做圓周運動叫做旋轉”的結論。通過設計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概念意識,并自主構建概念。
由此可見,在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對問題探究學習的關鍵,設計出適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靈活有效的情境教學中形成概念意識。
動手操作能促使學生發(fā)展思維的形成,讓抽象的事物在實踐操作中變得直觀,從而有利于學生挖掘概念的本質(zhì)。因此,教師在概念教學的課堂中可以設計合理的操作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挖掘概念的內(nèi)涵,掌握概念的要點。
例如,在進行“軸對稱,對稱軸,對稱點”的概念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對稱軸和對稱點,教師先通過課件向?qū)W生展示蝴蝶、飛機、天平、窗花等圖片,再發(fā)放印有這些圖片的卡片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沿著中心線對折后,圖片會出現(xiàn)重合的情況,這時,中間的折痕就是對稱軸,每個重合的點就是對稱點,從而得出“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對折,如果對折的兩部分完全重合,則稱這樣的圖形為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直線兩旁的圖形的對應點叫做對稱點”的結論。(如圖a,b)
由此可見,教師要讓學生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使概念教學變得更加容易,也更有興趣。同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優(yōu)越感,讓學生更有動力學習概念,促使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在概念教學時,教師通過設計有意思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理論與實際,更直觀地感受概念的實際應用價值。
例如,在進行“分數(shù)”的概念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分數(shù),教師給出了一個生活情境:“端午節(jié)快到了,小麗的媽媽上街買了1個西瓜、4個蘋果和5個粽子。家里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麗5口人,你能幫助小麗分配食物嗎?你知道每人將各分得上面食物的多少嗎?”學生聽到這樣的情境題目,都非常的積極踴躍,很快就有了答案:“上述物品都要平均分配,每人能分到每種食物的”通過設計生活情境,教師將分數(shù)線、分子、分母、讀法和寫法等概念都融入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到實際生活中分數(shù)的價值所在。
由此可見,教師巧妙地通過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把自己當做情境中的主人公,深入其中思考問題,學生感受到相關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就會有強有力的動力學好數(shù)學概念,更加熱愛數(shù)學學習。
總之,當學生對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理解不到位時,教師應借助豐富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從抽象到具體,使枯燥的數(shù)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
(責編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3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