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倩
【摘要】由于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眾教育開始逐漸普及,各個高校普遍都呈現(xiàn)出擴招趨勢,所以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面對當下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現(xiàn)狀,有必要對于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便于適應目前新的大學現(xiàn)狀。文章主要探究的是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對于大學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大學教育管理模式 問題 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8-0017-01
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好壞,不關心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與規(guī)劃,培養(yǎng)出的大學生并沒有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與發(fā)展道路,面臨著人生的困境,加之目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使得眾多大學生面對的是一畢業(yè)就失業(yè)的困境。
一、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教育管理觀念陳舊
長期以來,大學的教育管理實行的是僵化的模式,最終造成大學的教育管理觀念陳舊,不能夠適應新的大學教育狀況。教育的本質(zhì)是教師運用恰當?shù)姆绞较驅W生傳遞知識,并且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以正確方向的指引。但在實際的大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管理者不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重視學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只重視自己的利益得失,使學生處在被動的地位。
例如一些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為了使自己在學生工作方面取得成果以便于獲得升職的機會,就會開展一些看似對學生有益,實際上只為讓上級滿意的活動。同時,在一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只能任由教師指揮,由此造成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大量占有學生的上課時間,為了活動最終的完滿開展,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不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由于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進入大學以后,很難適應集體的生活與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并且團隊意識欠缺。許多的大學生在于同學的相處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大學的教育管理模式只重視學生的成績水平,相對來說忽視了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實際上,一名能力出眾并且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大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能力上出眾,在實踐能力、人際交往、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應該具備較高的水平。而在對于大學生進行大學教育管理過程中恰恰忽視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接受大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但是進入大學學習以后,學生不僅自身的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沒有得到進步。
(三)教師育人觀念落后
在傳統(tǒng)的對于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之下,教師隊伍中的育人觀念、教育模式也相對落后。首先從育人觀念來說,大學不同于其他階段的學習,原則上講求的是學生應該具有自學能力,教師進行相應指導即可,但是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問題,大學生仍然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教師并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只為了應付教學任務,教師在整體上出現(xiàn),平時講課應付教學任務,考試時給學生劃重點的現(xiàn)象,以至于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學習能力都在大學期間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出現(xiàn)下降趨勢。還有一些教師多數(shù)時間都在忙于自己的科研,為自己以后評職稱進行謀劃,根本不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二、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綜合化考量
首先大學教育管理模式在形成過程中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僅僅要考慮到學校建設,教師隊伍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學生的成長、成才。首先要規(guī)范教育管理的相關制度,借鑒國內(nèi)外大學教育管理的成熟經(jīng)驗,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對于大學來說是一個改善教育管理模式的一個好的機遇,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于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可以為學生營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校應該轉變對于學生的管理方式,應該重視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大學教育管理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管理要具有針對性。
例如對于一些家庭情況相對較差,或者家庭遭遇過變故的學生要進行重點的關注。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來說,不僅僅需要學校在經(jīng)濟上的幫助,還需要學校重視這類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減輕學生的自卑感,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對于遭遇到家庭變故的學生來說,心理上的傷害一時無法彌補,容易發(fā)生極端行為,所以學校應該從各個方面給予學生以幫助,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并且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讓學生順利走出心理陰影。
大學教育本該做到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根據(jù)社會的發(fā)展制定培養(yǎng)人才的戰(zhàn)略,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被眾多高校所運用,對于大學生的成才就業(yè)造成不當?shù)挠绊?。因此,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社會、高校、與教師共同努力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