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要】目的 探討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在小兒細支氣管炎恢復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兒細支氣管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入院后對患者實施對癥治療。按照護理方法的差異對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在小兒細支氣管炎恢復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可積極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小兒細支氣管炎;恢復;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8..02
細支氣管炎是臨床上的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病主要發(fā)生于0~2歲的嬰幼兒,又稱為喘憋性肺炎[1]。若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肺部功能。此外,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小,還需給予患者相應的臨床護理,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2]。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在小兒細支氣管炎恢復中具有積極作用,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即對該種護理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小兒細支氣管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入院后對患者實施對癥治療。按照護理方法的差異對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個月~2歲,平均年齡(9.9±1.4)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個月~2歲,平均年齡(10.2±1.4)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入院后對兩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感染治療、止咳平喘治療、必要時給予通氣治療等。
1.2.2 護理方法
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隔離、改善室內環(huán)境、補充水分等。
觀察組患者實施全程中醫(yī)護理,具體操作如下:
(1)中藥保留灌腸護理。準備銀花、黃芩、連翹、麻黃、杏仁、桔梗、瓜蔞、桑皮、地骨皮、甘草、蟬蛻、地龍、細辛等免煎中藥顆粒,開水沖開后稍作冷卻,后與6號灌腸管進行連接,插入肛門深度為10~12 cm,中藥劑方灌入直腸后保留2~3 h,后輕揉肛門避免溢出。
(2)小兒推拿護理。清肺經(jīng)、腎經(jīng)、運內八卦各100~500次,進而達到宣肺化痰、清涼解表的目的。揉小天心及外勞宮各100~300次,揉合谷5~10次,以達到宣肺降逆的目的。揉天突及肺俞,以達到順氣止咳、化痰清肺的目的。揉中脘與足三里,以達到健脾益氣的目的。同時經(jīng)常幫助患者更換體位,輕拍患兒的肺部,利于痰液排出。
(3)并發(fā)癥護理。在護理期間,對患兒的體溫、脈搏、心率等進行嚴密監(jiān)察,若患者高熱驚厥,應及時的告知醫(yī)師,對患者進行相應的降溫處理。若患兒出現(xiàn)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肝臟增大癥狀時,需考慮是否出現(xiàn)心力衰竭,立即應給予患者氧氣,并減緩輸液速度,做好強心治療準備。若患兒口吐粉紅色泡汁痰,則考慮發(fā)生急性肺水腫,應立即給予患者乙醇濕化給氧。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減輕,肺啰音聽診減輕甚至消除;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肺啰音聽診減少但未完全吸收;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肺啰音聽診無減少。臨床改善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jīng)本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改善率為95%(38/40);對照組患者臨床改善率為82.5%(33/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細支氣管炎是臨床上的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病患者通常病情嚴重,需引起臨床重視。導致細支氣管炎的主要原因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水平較高,進而導致細小毛細血管水腫,分泌物粘連等[3]?;颊呖沙霈F(xiàn)呼吸喘憋等臨床癥狀,最終導致肺通氣障礙。對于確診患者,應及時給予患者相應治療,并輔以護理措施,進而更好的促進患者康復。
在本次調查中分析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首先對患者進行中醫(yī)保留灌腸,使用平喘合劑,包括麻黃、細辛、地龍、連翹、甘草等[4]。其中麻黃可疏風散寒、宣肺平喘;細辛可通經(jīng)活絡、溫陽通脈;地龍可活血化瘀;桔??苫抵箍?;黃芩、銀花可清熱解毒。上述藥物相配伍,可獲得宣肺平喘、化痰通絡功效。且與傳統(tǒng)的口服中藥劑方比較,灌腸給藥不僅副作用減小,同時也降低了患兒排斥服藥等特征,可提升治療依從性。在中醫(yī)推拿過程中,通過對經(jīng)絡、穴位等進行按摩刺激,可達到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同時還可增加患兒的舒適度,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5]。后對患者進行并發(fā)癥預防,積極控制病情發(fā)展,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本文在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臨床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改善率為95%,明顯高于對照組82.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在小兒細支氣管炎恢復中具有較好的療效,可積極改善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本次護理措施可行有效,可在臨床上進行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褚 靜.小兒細支氣管炎的全程系統(tǒng)中醫(yī)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9):323-324.
[2] 陳 艷.中醫(yī)護理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5):145-146.
[3] 白曉娟,解曉琴.支氣管炎的中醫(yī)健康護理措施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8):4396-4397.
[4] 葉 芳,蔣 琴,韓彩蓮,等.21例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綜合征患兒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877-878.
[5] 尹子福.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患兒的分期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7):32-34.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