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南陽醫(yī)專一附院耳鼻喉科,河南南陽473000
責任醫(yī)生團隊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張俊
南陽醫(yī)專一附院耳鼻喉科,河南南陽473000
目的對責任醫(yī)生團隊在耳鼻喉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和判定。方法該院將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患者各30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觀察組則強化管理,采取責任醫(yī)生團隊方案對其進行疾病管理干預,并觀察2組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各項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實施責任醫(yī)生團隊方案對耳鼻喉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及提高治療依從性,其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耳鼻喉;責任醫(yī)生團隊;疾病管理;治療依從性
慢性病為全球的嚴重性問題,亦成為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部門關注的焦點。耳鼻喉科慢性疾病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還造成了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因此加強耳鼻喉慢性疾病的管理,對控制疾病,減少醫(yī)療費用具有積極意義[1]。故此,該院建立責任醫(yī)生團隊對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過程進行干預,具體報道如下。
1.1基線資料
該院將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在患者本人及家屬均知情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信封式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耳鼻喉科患者各30例,具體情況如下: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耳鼻喉科慢性疾病診斷標準的患者;②病程在2個月以上的患者;③愿接受治療及隨訪的患者;④無認知功能障礙及意識不清的患者;⑤年齡在18~50歲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多臟器衰竭的患者;②合并急性炎癥的患者;③年齡在18歲以下或50歲以上的患者;④嚴重意識障礙及精神疾病的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1~50歲,平均年齡為(30.51±7.18)歲,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4.25±1.22)年;其中包括12例慢性單純性咽炎的患者,10例干燥性咽炎患者及8例肥厚性咽炎患者;觀察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0~49歲,平均年齡為(31.55±7.23)歲,病程范圍在3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4.25±1.22)年;其中包括11例慢性單純性咽炎的患者,10例干燥性咽炎患者及9例肥厚性咽炎患者;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方法:對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管理治療,在患者入院后由門診或主治醫(yī)師確定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口頭式的用藥及飲食指導。觀察組方法:對患者在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采取責任醫(yī)生團隊管理方案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團隊成立[3]:選取10名經(jīng)過專業(yè)的知識及基本能夠培訓的醫(yī)護人員,由副高職以上職稱的醫(yī)師擔任組長及副組長,由主治醫(yī)師擔任責任人及組員,確定每個醫(y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團隊的成員必須定期對患者實施體征監(jiān)測、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等;(2)方案實施:①健康檔案建立:醫(yī)護人員須在患者入院時對其個人信息進行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家庭情況、家庭住址及聯(lián)系方式等,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并發(fā)放健康手冊,其手冊背面須附帶主治醫(yī)師及責任護士的聯(lián)系方式及坐診時間等;②健康教育[4]:責任醫(yī)師定期開展健康講座,借用多媒體、PPT對患者進行健康宣講,講解內(nèi)容包括指導患者如何用藥、飲食及鍛煉,告知患者定期參與體檢的重要性,還可開展耳鼻喉科慢性疾病的知識競賽,并給予優(yōu)勝者獎勵以激勵患者參與活動及學習,對于未參加活動的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以供學習;③定期隨訪:責任醫(yī)師依據(jù)耳鼻喉慢性疾病患者的身體情況每2周至少對其進行一次電話、微信或家庭隨訪,對于病情平穩(wěn)、身體狀況好的患者可1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包括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疾病管理能力進行了解[5]。(3)控制質(zhì)量:責任醫(yī)師每隔一個月,將隨訪后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對于在疾病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得出解決方案,實現(xiàn)疾病管理質(zhì)量的持續(xù)性提高,每次的健康教育須對患者的病情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綜合了解,并調(diào)整患者的生活習慣,改善紊亂的生活作息。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情況。我科室以疾病知識、環(huán)境管理、藥物管理、飲食管理及癥狀管理五項評分判定病情管理能力,每項評分0~10分,治療依從性評分采用合理用藥、規(guī)律飲食、科學鍛煉及定期復查為判定指標,每項評分為0~10分。
1.4統(tǒng)計方法
該文數(shù)據(jù)均經(jīng)過SPSS 20.0版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對比[(±s),分]
表1 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 = 3 0)對照組(n = 3 0)疾病知識環(huán)境管理藥物管理飲食管理癥狀管理(8 . 9 8 ± 1 . 2 7)*(8 . 8 5 ± 1 . 3 4)*(8 . 5 4 ± 1 . 3 2)*(8 . 7 6 ± 1 . 4 0)*(8 . 9 9 ± 1 . 5 2)* 6 . 6 1 ± 1 . 0 8 6 . 2 2 ± 1 . 1 3 6 . 3 0 ± 1 . 1 5 6 . 2 6 ± 1 . 2 2 6 . 6 2 ± 1 . 2 3
②觀察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對比[(±s),分]
表2 2組耳鼻喉科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 = 3 0)對照組(n = 3 0)合理用藥規(guī)律飲食科學鍛煉定期復查(8 . 2 2 ± 1 . 3 0)*(8 . 3 4 ± 1 . 3 2)*(8 . 6 4 ± 1 . 3 7)*(8 . 4 2 ± 1 . 3 8)* 6 . 3 2 ± 1 . 0 2 6 . 1 8 ± 1 . 1 1 6 . 2 4 ± 1 . 1 3 6 . 3 6 ± 1 . 2 4
慢性疾病為急性疾病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而引發(fā)的疾病形態(tài),為不具有傳染性疾病的總稱。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慢性病的發(fā)病率亦呈上升趨勢,因此,基于慢性病的保健模型團隊協(xié)作管理模式應適而生。其責任醫(yī)師制度已在國內(nèi)多數(shù)醫(yī)療機構(gòu)廣泛實施。醫(yī)護人員通過實行責任制管理,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6]。
該文研究中,通過對耳鼻喉慢性疾病患者實施責任醫(yī)師團隊方案進行管理后,其慢性咽炎患者的疾病知識、環(huán)境管理、藥物管理、飲食管理及癥狀管理等各項管理能力均顯著提高,不僅如此,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得到顯著改善,從而控制病情,使得復發(fā)率下降[7]。其責任醫(yī)師團隊是以團隊組合為特征,由專業(yè)水平高、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所組成的一體化管理團隊,依據(jù)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家庭情況,從而采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從而改善了傳統(tǒng)管理的被動性,建立了醫(yī)患間的信任,消除了患者的疑慮及不安,從而達到疾病的控制及預防效果。在責任醫(yī)師團隊服務的過程中,責任團隊分工負責,齊心協(xié)力,責任意識于不同的時間及角度對患者進行慢性疾病的綜合管理,采取健康講座的舉辦,健康手冊的發(fā)放,將正確的用藥、飲食、鍛煉等習慣向患者灌輸,并采取出院隨訪的方式對其生活習慣進行監(jiān)督,使患者不斷調(diào)整,糾正,從而達到疾病控制及預防的目的[8]。
該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耳鼻喉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能力各項評分及治療依從性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了責任醫(yī)師團隊方案的實施,提高了整體的管理質(zhì)量,責任醫(yī)師將防病、治病及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融為一體,將醫(yī)療服務的內(nèi)涵進行深化,并且通過明確的分工,優(yōu)質(zhì)的溝通,滿足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得醫(yī)護人員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對患者實施健康管理,從而提高了控制疾病的質(zhì)量,降低了疾病的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實施責任醫(yī)生團隊對耳鼻喉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及提高治療依從性,其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1]向麗華.慢性疾病的社區(qū)健康管理[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3(4):71-72.
[2]Shulman,S.T.,Bisno,A.L.,Clegg,H.W,et al.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2012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2,55(10):e86-e102.
[3]盧群,曾莉.疾病感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6,30(4):1288-1291.
[4]金芳芳.慢病管理模式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6,28(2):246-248.
[5]高贊美,樓仙,蔣亞芬.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聯(lián)合呼吸功能訓練對COPD患者健康行為及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2):165-168.
[6]蔡曉華.肺結(jié)核疾病慢性傳染源特點與社區(qū)綜合管理結(jié)合治療效果分析[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5,28(4):1544-1545.
[7]Mazur,E.,Bochyńska,E.,Juda,M,et al.Empirical validation of Pol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in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14,78(1):102-106.
[8]劉赟,李莉,駱琳.支氣管哮喘患者社區(qū)疾病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35(8):1019-1021.
Research on Effect of Responsible Doctor Team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ZHANG Jun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F(xiàn)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Nanyang,Henan Province,473000 China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responsible doctor team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enhanced management by adopting the responsible doctor team plan for diseas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and the disease condition management ability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Various scores of the disease condi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various scor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ponsible doctor team plan for managing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s obvious,which can improve the diseas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clinic.
Otorhinolaryngology;Responsible doctor team;Disease management;Treatment compliance
R197.323
A
1672-5654(2016)09(c)-002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7.021
張?。?987.7-),女,河南洛陽人,碩士,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耳鼻喉方向。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