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一、案例介紹
他酷酷的表情,燦爛的微笑,站在班集體的正中央,右手搭在一個女同學的肩上,左手放在男同學的背上,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與融洽……
就這樣一個看似陽光健康的少年,他要狀告除了班主任和另外兩個同學以外的全校師生,因為這些人收取了他“繼父母”的好處,伙同他的“繼父母”騙取了他“親生父母”的所有財產,其中包括公司、廠房、現(xiàn)金等。
最終醫(yī)生鑒定他為精神分裂。
二、案例分析
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多方面調查了解,多途徑地找他父母和同學了解情況,也多次找他本人談話,了解他的心理動向。對該生的這種行為進行了總結與反思,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家庭的因素——無意的忽視。
年輕的父母們因忙于事業(yè)而忽視了親子間的交流,這稱為“兒童忽視”。這種忽視造成兒童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滿足,引發(fā)的直接后果就是以后不良的社會情感反應,行為失?;蜃儜B(tài),學習能力降低、難以建立和維持滿意的人際關系[1]。
該案例中孩子的父母每天凌晨4∶30就要出發(fā)到荷花池做批發(fā)生意。晚上7點鐘才到家,回家吃飯后就直接拖著疲憊的身體上床睡覺。生活的重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時間與心思和孩子交流,甚至孩子沉迷于游戲中也渾然不知。家長對于孩子的健康知識缺乏,孩子出現(xiàn)異樣癥狀時,家長還以為只是小孩一時鬧情緒而忽視了及時的醫(yī)治。
2.自身的特質——敏感的性格。
孩子中途轉學到我們班。班主任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極度敏感,總是覺得別人在故意針對他,有時同學一個無意的舉動也會被他誤認為是惡意行為,因此經常和同學們發(fā)生口角。老師和其父母交流這個情況,究其根源,在于孩子從小作為留守兒童寄養(yǎng)在舅舅舅媽家里,作為排位老大的他,從小就被教導必須謙讓弟弟妹妹,順應弟妹的要求,發(fā)生矛盾時第一個被罵或者被打。再加上他認為爸爸只愛妹妹不愛他而心理極度不平衡。因此,他認為作為老大比較吃虧。這種家中人際關系不和諧遷移到與其他同學的交往中,敏感多疑的性格讓他時時處處謹小慎微,同時總是覺得每一個人都在針對他,不公平地對待他,從而產生心理恐懼感、失衡感。
3.網絡的世界——游戲的魔力。
現(xiàn)代社會離不開網絡。學生要通過網絡平臺學習知識,拓寬視野,交往朋友。網絡讓我們的世界更大,也讓我們的世界虛虛實實,無從辨認。該案例中,孩子在家庭和同伴中得不到認同感,從而沉迷于網絡游戲中。經常在學校就做完家庭作業(yè),放學回家就直接開電腦上網直至父母回家強迫關機。其中很多次家庭沖突都因打游戲引起。
三、教育策略
針對我們對該生的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該同學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積極的親子交流,營造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
1.傾聽是親子交流的良方。
該案例發(fā)生后,我們積極與家長多次聯(lián)系交流,讓家長明白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家長,不愿意與家長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親子關系的優(yōu)化是家教的保障,努力營造民主、向上、和睦的氛圍,才能優(yōu)化親子關系,開啟孩子心靈之窗,從而為家庭教育活動提供良好的平臺。
該案例中的父母要明確:孩子改變了生活學習環(huán)境,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和自我調整。如果一時不能適應新環(huán)境就是難免的,孩子會產生種種異常行為。父母、老師不能簡單粗暴對待,或流露出厭惡的情緒,甚至懲罰他們。要加倍愛護,關心他們,耐心地傾聽他們的訴說,細心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找出問題的癥結。其次要采取具體的辦法幫助孩子盡快熟悉新環(huán)境,如: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自己這樣做會讓別人感到不高興,是不對的;讓孩子盡快在新的環(huán)境里結識同學,消除他的孤獨感和陌生感;事先作一些介紹和各種準備工作,讓孩子心理上有準備,不至于在突如其來的變化中慌了手腳。
2.公平是多子女家庭的核心。
學校開展主題家長會,就多子女父母的家庭教育進行講座,讓父母應盡量做到事事公平,實事求是對待孩子。平時教養(yǎng)中,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盡量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比如給老大買一件新衣服,就給老二買一個新玩具。即使其中一個孩子老是犯錯,也要抓住機會表揚他、肯定他;即使另一個孩子較完美,也要抓住機會批評他,確保兩個孩子的心理平衡,讓兩個孩子感受到同樣的愛,千萬不能出現(xiàn)偏愛或情感傾斜,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當孩子發(fā)生沖突鬧矛盾時,如果父母出面干涉,無原則偏幫小的,老大肯定不服,等父母走開,就要報復性欺負小的;對于有些逞強的老二,家長更不能一味地護著,這不但會讓老大產生心理不平衡,更會滋長老二逞強的性格,加深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只有家庭氛圍和諧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二)多途徑的教育方式,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
1.構建特殊群體信息庫,及早預防。
老師要經常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現(xiàn)狀和思想動態(tài),特別是關注學習、生活、貧困和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發(fā)展狀態(tài)。學校建立這些孩子的身心成長檔案庫,和心理輔導員一起及時跟蹤,及早預防,有針對性地建立起嚴密的防范監(jiān)控機制。各位科任老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對出現(xiàn)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失調問題的學生,更要注重引導,不能用“一刀切”的傳統(tǒng)解決手段。
2.老師細膩的關懷是教育的潤滑劑。
老師在班集體中對學生進行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班主任、任課教師在指導家庭教育的同時,應采用“情感投資”、“捕捉閃光點”等方法溝通師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傾聽的方法讓他(她)傾吐心聲,宣泄矛盾情緒。該案例中為了更好地幫助他減輕壓力,解除他的心理負擔,多次找他談話,了解他的心理動向,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朋友般的交流,使他對自己的狀態(tài)和自己所處的情況有較為準確的認識。每周發(fā)短信或到辦公室將其學習、生活情況進行匯報,保持長期聯(lián)系。再對其過激的情緒進行正確指導,以他(她)的聰明鼓勵他一定會取得學習上的成功,樹立自信心。
總之,對于敏感性格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細膩的關懷,及早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樹立孩子陽光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1]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學大教育教育資源網,201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