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輝
近年來,校園傷害(也稱學生傷害)事故在各地學校頻發(fā),各種意外傷害已經(jīng)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引起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普遍重視。產生校園傷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許多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因此,研究校園傷害事故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避免事故發(fā)生,強化事故的防范意識和處理能力已成為學校的當務之急。
一、校園傷害事故特點
校園傷害事故基本有以下特征:
1.突發(fā)性。校園傷害事故何時、何地發(fā)生,發(fā)生的對象都是無法預知的、令人猝不及防的,存在不可預知性。
2.糾紛性。校園傷害事故一旦發(fā)生就涉及利益糾紛,多以因學生權益受到侵害而導致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糾紛居多,最典型的糾紛是經(jīng)濟賠償問題。
3.緊迫性。校園傷害事故發(fā)生后,學校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應急處理,以降低對學校及傷害對象的損害。
4.放射性。校園傷害事故容易引起新聞媒體、一般民眾及教育部門等關注,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社會關注既有典型的法律意義,又有對“受害”一方當事人的同情,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注可能是因其難以回避的角色和身份,因此,學校必須采取積極、審慎的態(tài)度處理。
二、常見校園傷害事故分類
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列舉了12種學校學生受傷害的情形:
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2.學校的安全保衛(wèi)、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
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的有關標準、要求的;
4.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6.學校違反有關規(guī)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7.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8.學生在校期間突發(fā)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fā)現(xiàn),但未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9.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guī)程、職業(yè)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guī)定的;
10.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fā)現(xiàn)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11.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fā)現(xiàn)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jiān)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jiān)護人的保護而發(fā)生傷害的;
12.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三、校園傷害事故預防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校園傷害事故一旦發(fā)生,就會給學生本人及家庭帶來不幸,同時,對學校將造成不良的影響,學校必須把立足點放在事故發(fā)生的防范上,制定科學、合理、詳細的安全工作規(guī)章制度,明確各處室和教師在校期間各個方面、各個時間段,甚至各個場合的安全工作職責,切實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特別要重視制定好門衛(wèi)、食品衛(wèi)生、樓道疏散、設施設備管理、女宿舍樓管理等各類安全制度和有關家長安全教育監(jiān)管方面的制度,使安全教育與管理制度有效覆蓋到學生校內校外的各個時段、各個方面和各個角落。
2.強化安全防范意識。安全事故重在預防,學校和監(jiān)護人要切實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學校網(wǎng)站、校園廣播、黑板報、國旗下講話、班會、團隊會等載體,根據(jù)學生年齡和學習生活實際,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定期開展防震等演練活動,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開展預防傳染病、防火、防溺水、食品衛(wèi)生、交通安全等安全教活動育,切實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護能力,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學校要加強校門管理,防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出校園,推廣使用電子監(jiān)控、自動報警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加強防范。
3.重視活動安全管理。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狀況開展活動,根據(jù)兒童的身體狀況安排教育教學活動,不要開展超乎學生耐力的高強度、高密度的體育鍛煉活動,以防事故的發(fā)生。有條件的學校要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了解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對體質特殊或有疾病的兒童給予適當?shù)恼疹?。大型活動、外出活動要準備充分。組織大型活動、外出活動時,一定要保證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要對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內容、責任人及應急措施等做好充分計劃和安排。要盡可能地配備足夠的教師,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4.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督逃ā芬?guī)定:“如果明知校舍或其他設施有危險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的,將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睘榇?,學校要定期、不定期地檢查學校校舍、電器、用水、教學儀器、體育器材等設施設備及校園周邊環(huán)境,保證學生的飲水、飲食衛(wèi)生,防止食物中毒和預防各種疾病在校內傳播流行,保證學生實驗操作的安全和體育活動的安全等。發(fā)現(xiàn)學校教學設施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時,一定要及時維修和整改,對危險場所或尚未消除安全隱患的設備、設施、場地要設置警示標牌、采取有效安全保衛(wèi)措施,絕不讓學生因有安全隱患的危險設施設備而發(fā)生傷害事故。及時化解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存在的矛盾,預防矛盾激化,防止誘發(fā)校園傷害。另外,對校內及學校周邊的精神疾病患者,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防止精神疾病患者發(fā)病時造成校園暴力的發(fā)生。
5.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強化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在管理過程中要做到:對學生嚴、寬結合,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處處關心愛護學生,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侮辱、歧視學生。加強教師理想、道德、法制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指導,預防校園性侵害,教師上課期間不得隨意讓學生離開課堂,放學后不得留學生,不能在宿舍等相對封閉的空間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或輔導。
6.完善社會保險體系。由于學校公用經(jīng)費一般比較緊張,在大的傷害事故發(fā)生時無法賠償。因此,要做好校方責任險、學生平安險等工作,即使傷害事故發(fā)生了,也可由保險公司負責部分賠償,降低學校的賠償份額,減輕學校的經(jīng)濟負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