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整理 張志勝
生命教育:拓展生命的長寬高——《新生命教育》新書發(fā)布會專家談話錄
編輯整理 張志勝
9月19日,由朱永新、馮建國、袁衛(wèi)星主編的《新生命教育》教材在北京召開了新書發(fā)布會。朱小蔓、周國平、石中英等知名學者、媒體人和一線教師代表出席了會議并發(fā)表了各自的見解。茲將他們的發(fā)言摘要,以饗讀者。
在新教育的課程體系里面,基礎課程就是生命課程,因為我們認為教育首先是為生命而存在。如果教育不面對生命,如果教育不能夠解決生命發(fā)展中的重要問題,那么這樣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新教育把人的生命分成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個層次。自然生命主要是解決一個生命的長度問題,社會生命主要解決生命的寬度問題,精神生命主要解決生命的高度問題。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希望讓學生達到珍愛生命、積極生活、幸福人生這樣一種目標,其實這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其他的教育,都是圍繞這個來展開的。我們的生命教育已經整合了現(xiàn)在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生涯教育或者說職業(yè)教育等這些課程,想用更簡潔、更明了、更直接的方式來面對生命的問題。一個實驗、一個改革最后要落地,必須要進入課程,必須要進入課堂,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教材體系。否則可能就是過眼云煙,最終在學校是站不住的。
比起港臺,我們內地的生命教育起步比較晚,發(fā)展也很不平衡,從國家層面有力度的支持也還很不夠。學校教育除了在安全方面有一些措施比較具體以外,其他就很少有什么得力的措施了。這套生命教育教材的問世,我認為有兩句話是可以說的。一個是它標志著內地生命教育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它可以起到四個帶動作用:帶動生命教育本身;帶動學校教育的變革,把生命教育的課變成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帶動教材的變革;帶動教師。教材是可以帶動教師的,教師只有使用了教材,才能夠去體會什么是生命教育,才能去感受怎么去進行生命教育,而且他自己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內地的生命教育,很愁的事情就是教師的根基,做教師的工作光講理念不行,現(xiàn)在我們覺得可以用這教材去帶動教師。
生命教育在中國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中總的來說是個空白。生命教育是全部教育的一個基礎的內容,沒有生命什么都談不上,所有的教育都應該以生命教育為前提和基礎,而這個教育越早開始越好。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許多孩子往往在一些小挫折、小痛苦面前,就放棄生命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心理健康很重要,能夠承受人生低谷的痛苦和挫折。另外要強調對其他生命的同情?,F(xiàn)在校園暴力、校園殘害事件不絕,對生命的冷漠,就孩子來說是非??膳碌摹N依斫獾牡赖陆逃?,一個是生命教育,要懂得同情生命;一個是靈魂教育,要懂得靈魂的尊嚴。這兩個內容德育課是很缺的,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同情應該是生命教育很重要的一個內容。精神生命比較難講,但是可以有一些靈活的方式,比如可以從好的文學作品里來尋找對自然的敬畏感?,F(xiàn)在的孩子與自然是沒有接觸的,所以生命教育應該引導他們去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感受自然。
這一套教材標志著我們中國大陸地區(qū)生命教育教材建設方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對未來生命教育的開展以及整個學校教育的變革,起到非常積極的引領作用、推動作用。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三種生命,可以用三位一體來看待。這三種生命,應該是和諧的統(tǒng)一的,但很多時候也是沖突的,矛盾的,真正困擾我們的就是這種沖突和矛盾。生命教育不是作為預防,而是作為發(fā)展?,F(xiàn)在自殺的問題很嚴重,比這個問題更可怕的可能是意義的匱乏,感覺不到生命的意義,缺乏溫度,缺乏熱度。所以我們將來要更關注孩子們的問題,比如苦悶,焦慮,孤獨,絕望。更加關注這些方面,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我們的目標。
朱老師帶領的團隊把這套新生命教育的教材編寫出來,是生命教育課程或者教材建設的一個新標志。2010年發(fā)布的《中長期改革規(guī)劃綱要》只有“生命教育”四個字,但我相信到2021年的時候,如果再有《十年規(guī)劃綱要》就不再是簡單的四個字了。從這套教材的出版,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生命教育,不論是課程的開發(fā),還是理論的探討,都要百花齊放,需要各種思路進來,這樣才能讓這項事業(yè)或者說這個事情豐滿起來,也讓我們自己的生命豐滿起來。
中國教育這些年來做了很多事情,但是為生命本身做的事情并不多,生命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基礎性問題,比如說生命是什么,生命應該享有哪些天然的地位和待遇,生命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危機,會遇到哪些敵人,包括人性的弱點,如何對待我們內心那些人性的弱點,如何讓生命和人性的弱點轉危為安,我覺得這些問題必須得到一個回答。但長期以來,在整個中國的基礎教育里,生命教育是缺席的。我們近年來的教育把“人”這個字忽視了。這套教材雖然叫新生命教育,但他的內涵和尺度的核心還是圍繞人。我一直覺得我們的生命教育,關于人的教育,對人性深處的弱點缺乏一個描述,缺乏一個態(tài)度,也缺乏一個方法。我們要給生命本身帶去關懷,帶去問候,這非常重要。你仔細看看現(xiàn)在中學一直到大學里面出現(xiàn)的與生命相關的問題和危機,非常嚴重。這不僅僅是一個生命安全的問題,而是許多人缺乏對生命的基本態(tài)度。這些年出現(xiàn)過很多和生命有關的事件,這些都關涉到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問題。環(huán)保、動保的基本理念就像疫苗一樣,必須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接種下去,越小越好。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對同胞,包括對生命的異類,對整個地球的所有成員,對大自然的所有成員,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教育才能和整個世界接軌。
我做了40多年的兒童教育,也做過一些研究。中國現(xiàn)在的教育,特別大的問題,就是對兒童生命的不尊重,忽視生命的教育,非常普遍。這本書編著者非常不簡單,編得非常好看、非常實用、非常有趣,而且這本書的編寫體現(xiàn)了非常難的高度,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及未成年人的參與。兒童四大權利當中,最困難、最缺少的就是參與權,而生命教育沒有未成年人充分的參與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我認為,至少在現(xiàn)在,《新生命教育》這一套書是非常珍貴、非常難得的。它是一個突破,有著很高的價值。
我想到了幾個詞,第一個就是體積,第二個是體系,第三個是體驗。長寬高從數學的角度看就是體積,也就是我們想培養(yǎng)的人是一個立體的人,是一個能站立起來的人。第二是“體系”,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一年級,每個學段都有。第三是有體驗,在情境中去體驗這個安全。生命應該有兩方面,一個是要有技術,一個是要有藝術。技術就是怎么活下去,藝術就是怎么才能活得好,要活得好,你就要有一種價值觀,一種精神。
我是蘇州相城實驗中學的一名老師,也是生命教育的實踐者。我從事初中教育二十多年,特別深切地感受到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一個多事期、關鍵期,也是一個逆反期,在初中階段開展生命教育,可以說是迫在眉睫的。這是我們基層發(fā)出的一個聲音。重視生命開展生命教育作為學校責無旁貸。“電影故事”和“牽牽大手”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最能打動我的,因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引導人們,輻射到家庭,形成生命的責任。尼采曾經說過,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覺得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讓生命起舞。
我們現(xiàn)在的這個生命教育課程,是以學生的生命為原點,以生活為主線而組織的一個活動性的綜合課程。我們根據三類生命——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定位,做了六個板塊——安全、健康、交往、養(yǎng)成、價值與信仰。把責任與意識放在第一位,技能與方法放在第二位,知識和要點放在第三位。知識要點有的時候在教材當中只是以小貼示、小鏈接的形式來體現(xiàn)的。我們把生命教育試圖由學校擴展到社會,由孩子擴展到家庭,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