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泓 安靜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新疆地區(qū)人口流動規(guī)模也愈來愈大。由于流動人口的職業(yè)行為特點往往是非農(nóng)化、低層性;其社會地位又往往處于城市社會下層,也即“邊緣化”狀態(tài)。在這種生活背景之下,流動女童的性心理發(fā)展水平如何?與一般女童的性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有無差異?為此,本課題對新疆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性心理發(fā)展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
【關鍵詞】新疆;流動女童;一般女童;性心理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of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in XinjiangSHEN Minghong1, AN Jing2. 1. Humanities College,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Zigong 643000,Sichuan,China; 2. Psychological Center of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 Changji College, Changji 831100,Xinjiang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size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 Xinjiang is increasingly bigger. The vocation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population include non-agriculture and low status; the social status of such population is the lower class of the urban society, i.e., in a "marginal place". How about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of migrant girls?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level between migrant girls and common girls.
【Key words】Xinjiang; Migrant girls; Common girls; Sexual psychology
【中圖分類號】R167【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新疆地區(qū)人口流動規(guī)模也愈來愈大。流動人口中大多數(shù)是18至45歲的中青年人,而他們的子女正處在學齡階段[1]。由于社會流動的主要形式是從農(nóng)村到城鎮(zhèn),其目的是務工[2]。因此,流動人口的職業(yè)行為往往是城鎮(zhèn)原有勞動力所從事的職業(yè)的一種補充,甚至是流入地當?shù)貏趧恿λ辉敢飧傻拇只睢⒅鼗?、臟活,這不僅決定了其職業(yè)行為的特點是非農(nóng)化、低層性,也決定了其社會地位往往處于城市社會下層,也即“邊緣化”狀態(tài)[3]。那么,在這種生活背景之下,流動女童的性心理發(fā)展水平如何?與一般女童的性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有無差異?為此,本課題對新疆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性心理發(fā)展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烏魯木齊市、伊寧市、庫爾勒市、昌吉市、和田市、吐魯番等市的中小學按1∶1(1名流動女童∶1名一般女童)隨機抽取女童1400名。發(fā)放問卷1400份,回收有效問卷1326份,回收率為94.71%。對象分布如表1所示。
1.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自編《兒童性心理發(fā)展水平調查》問卷(個別題目按年級答題)、《家長對子女實施性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問卷。
1.3問卷統(tǒng)計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
2結果與分析
2.1新疆地區(qū)一至四年級的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性知識掌握程度上的比較針對一至四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本研究只對其性知識(生殖器官的名稱、位置、功能與保護)[4]掌握程度進行調查。結果如下。
2.1.1流動女童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女童“對自身身體器官名稱的認識”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非常顯著差異(sig=0.007<0.01);流動女童對“男生身體器官名稱的認識” 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差異(sig=0.022<0.05)。因此,可以得出:流動女童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為什么能夠在“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自身身體器官功能認識、對男生器官功能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情況下,得出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的結論呢?
主要原因是:通過對《家長對子女實施性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問卷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家長及學校對一至四年級進行性教育的主要內容僅僅是對身體器官的認識和保護,對身體器官功能的教育均尚未涉及。所以,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此方面沒有差異,它也不能成為判斷“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身體的認知程度是否存在差異”的影響因素。因此,在“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自身身體器官功能認識、對男生器官功能認識”沒有顯著差異的情況下,可以得出流動女童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的結論。
為什么流動女童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呢?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及訪談發(fā)現(xiàn):大部分流動女童父母認為性是自然成熟的事情,沒有必要教;而且性教育會導致孩子有更多的性行為[4];如果必須要教,這也應該是學校的責任[5]。這種教育觀念造成了流動女童對身體的認知程度低于一般女童。
2.1.2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身體保護方面上不存在著顯著差異,但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表3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問題 “沒有父母允許或在場,別人能否觸碰你的隱私部位”的回答上不存在著顯著差異??梢钥闯觯毫鲃优c一般女童都知道如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保護,不存在著差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可能出現(xiàn)差異。究其原因:出于生理與個人安全感的本能,一至四年級的學生盡管年齡很小,也會本能的抗拒別人能否觸碰她的隱私部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自我保護的內容更加廣泛,它就需要成人幫助和自我學習。但從表4可以看出,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問題“是否經(jīng)常與母親(其他撫養(yǎng)人)交流自己身體的變化”、“關于自己身體的任何問題,你經(jīng)常會在第一時間向母親(其他撫養(yǎng)人)尋求幫助”的回答上均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這預示著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有可能會在自己身體保護方面出現(xiàn)差異。
是什么原因導致流動女童不會經(jīng)常與母親(其他撫養(yǎng)人)交流自己身體的變化、不會經(jīng)常在第一時間向母親(其他撫養(yǎng)人)尋求幫助呢?通過與學生深入訪談發(fā)現(xiàn):流動女童的父母大多是從農(nóng)村流向城鎮(zhèn)的,職業(yè)行為的基本特點是多與城鎮(zhèn)主流職業(yè)相分離,大多是當?shù)爻擎?zhèn)主流職業(yè)以外的一些艱苦、邊緣行業(yè)。具體職業(yè)類型主要是從事勞動強度較大的工業(yè)、建筑業(yè),以及層次較低的服務業(yè)、家庭雇傭等[6]。這些職業(yè)特點決定了其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長,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與子女交流;即便交流也只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學習成績是否良好;再加上大部分父母教育子女的水平較低,孩子在與其溝通時,往往得到負面情緒較多,久而久之,不愿意與其溝通和交流。
2.2新疆地區(qū)五、六年級的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性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比較
2.2.1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青春期生理發(fā)育的認知程度上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由表5可見:除“對經(jīng)期保健的認識”外,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青春期生理發(fā)育的認知程度上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造成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獲取性知識的途徑日益增多,使家長不再是兒童性知識教育的主要導師造成的[7]。隨著各種新媒體的發(fā)展及五、六年級學生可以自己獲取信息能力的增強,他們不僅可以通過書籍、網(wǎng)絡、電視、手機等途徑獲取相關的青春期生理發(fā)育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系統(tǒng)獲得。如,小學的《衛(wèi)生與健康》課程從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漸進地介紹個體生長發(fā)育的基本知識與青春期保健部分內容。如一、二年級向學生講解“我從哪里來”的有關知識;三、四年級向學生介紹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五、六年級向學生介紹青春期生長發(fā)育特點和個人衛(wèi)生知識,以及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8]。多途徑的獲得和學校的性教育使得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對青春期生理發(fā)育的認知程度上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2.2.2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對青春期生理發(fā)育性情感體驗的比較進入青春期后,性器官的迅速發(fā)育、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相繼出現(xiàn),不僅讓四、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對生殖方面產(chǎn)生了興趣,也給他們帶來了種種的問題和困擾[9]。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的成長、如何適應自身變化,使他們內心產(chǎn)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如自信、焦慮等等。
2.2.2.1流動女童對身體發(fā)育的自信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由表6、表7、表8可見: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都對自己的身體能夠正常發(fā)育充滿了信心,對自己身體的發(fā)育也比較滿意。因此,她們對自己身體的發(fā)育充滿了期待。而這種期待外化為:小學高段女生開始喜歡一些青春偶像派的男女歌星、影星。她們渴望她們的未來能夠美如這些純情美少女、愛情能夠遭遇這些白馬王子。但是,從表8的結果卻發(fā)現(xiàn):流動女童對身體發(fā)育的自信程度低于一般女童,且存在著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一是,父母親對孩子青春期發(fā)育給予的贊美、欣賞、關心、愛護,不僅可以使女兒增強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她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10]。但通過對《家長對子女實施性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問卷分析發(fā)現(xiàn):流動女童父母親在這方面做的很不夠。二是,由于大部分流動女童屬于借讀,歸屬感的缺乏嚴重地影響著其自信心,她們渴望通過優(yōu)秀的學習、最佳的表現(xiàn),乃至漂亮的容貌來獲取大家的尊敬。因此,她們對自己身體的發(fā)育更加挑剔、更加追求完美,更加在意男生對她們容貌、身材的評價(見表9: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有非常顯著性差異sig=0.008<0.01)。因此,她們的的自信心較低于一般女童。
2.2.2.2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對身體發(fā)育困擾程度的比較由表10可見:胸部發(fā)育沒有給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帶來多大的困擾,但月經(jīng)給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帶來了困擾,且流動女童感受到的困擾高于一般女童,有顯著性差異(sig=0.047<0.05)。由于五、六年級的一部分女生沒有來月經(jīng),她們在行動、飲食等方面不受限制,所以,來月經(jīng)的一部分女生在感到羨慕的同時,也不太習慣剛來月經(jīng)對其生活的影響,認為月經(jīng)卻給她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為什么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呢?究其原因是:當女兒面臨青春期,需要了解與月經(jīng)有關的知識時,母親要給女兒一些細致入微的幫助[10]。如,告訴女兒如何使用衛(wèi)生巾、如何注意經(jīng)期衛(wèi)生、如何注意不要生冷飲食、如何調節(jié)心情等等。但由于大部分流動女童的母親由于工作、生活壓力以及教育態(tài)度等的影響,她們在這些方面做的不盡人意,使得孩子對月經(jīng)感到困擾更多于一般女童。
3建議
3.1要高度重視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性心理發(fā)展水平上存在的差異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對兒童進行性教育應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11]。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高度重視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性心理發(fā)展水平上存在的差異這一客觀現(xiàn)實。一是家庭要意識到,造成流動女童與一般女童在性心理發(fā)展水平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關注、陪伴及對孩子身體發(fā)育的關心、贊美不夠。二是社會要重視流動人群的工作環(huán)境選擇與改善,進而提高流動人群家庭的生活質量,以促進流動女童的健康成長。三是學校要對流動女童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關愛。
3.2要重視女童家長,尤其是流動女童家長性教育素質的提升
雖然兒童在一個信息化時代里,能夠從很多渠道獲得相關的性知識,但是兒童對父母精神上的依賴和信任決定了父母在兒童性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12]。所以,要重視女童家長,尤其是流動女童家長性教育素質的提升。如何提升,筆者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性是與生俱來與發(fā)展的,雖然兒童的性功能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性心理卻不斷地萌芽、發(fā)展,它需要家長隨時地、精心地、耐心地、細心地呵護與教育。二是孩子能向家長提出性問題,說明她對家長是信任的,說明家長與孩子在溝通方面是存在良好基礎的,因此不論什么樣的性問題,家長都應該耐心傾聽、有問必答,不能回避,更不能給予其負面的指責和負面的情緒。三是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兒童獲取性信息的途徑并不一定比家長少,因此家長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性教育能力。
3.3要重視學校性教育水平的提升
性的隱私與安全性決定了學校性教育的重要性[13]。一是學校要針對流動女童的性心理發(fā)展水平,開設相關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二是構建以個別心理質詢輔導為主線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針對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的流動女童,一方面要采用“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另一方面是運用心理團體輔導、團體素質訓練等方式,在團體的力量的推動下,幫助流動女童緩解心理危機。三是構建以家庭、學校、同伴和個人“四位一體”的性心理教育支持系統(tǒng)[14]。
參考文獻
[1]周皓. 流動兒童的社會融合的代際傳承.中國人口科學,2012(2):1-2.
[2]楊柳,鐘之渝.青少年性教育現(xiàn)狀調查.中國性科學, 2011,20(8):15-16.
[3]鐘柏茂.東莞市石龍鎮(zhèn)流動兒童保健現(xiàn)狀與對策.廣州:中山大學,2006:5-6.
[4]張華君.流動兒童心理狀況調查及教育建議.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5:7-8.
[5]李美玲,徐曉陽.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中國性科學,2010,19(9):15-16.
[6]周皓,榮珊.我國流動兒童研究綜述.人口與經(jīng)濟, 2011(5):20-21.
[7]陳亞亞.論當代性教育模式之轉型.中國青年研究,2011(8):38-39.
[8]代玉文.性健康教育的試驗評價.中國性科學,2009,18(2):36-39.
[9]孫瑩.中國兒童青春發(fā)動時相評定標準在建立與研究.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5-6.
[10]陳昌霞,張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響研究,中國性科學,2012,21(4):15-16.
[11]歐曉燕.幼兒園性教育實施活動的行動研究.重慶:西南大學,2012:21-22.
[12]吳建忠. 3-12歲兒童家庭性教育性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5:5-6.
[13]National Guidelines Task Force.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1996.
[1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ID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