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霞,楊文東
(1.濱州市沾化區(qū)下和鄉(xiāng)衛(wèi)生院,山東 濱州 256810;2.利津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東營 257447)
?
綜合干預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
陳洪霞1,楊文東2
(1.濱州市沾化區(qū)下和鄉(xiāng)衛(wèi)生院,山東 濱州256810;2.利津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東營257447)
目的:觀察綜合干預腦卒中后抑郁(PSD)的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PSD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選取腦卒中患者3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分,分為有抑郁癥狀組與無抑郁癥狀組,比較2組的HAMD分值與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水平。在有抑郁癥狀組中各選擇50例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基礎上采取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干預措施,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8周后HAMD評分和BDNF水平變化。結(jié)果:380例腦卒中患者抑郁癥狀的發(fā)病率為44.47%(169/380)。有抑郁癥狀組與無抑郁癥狀組比較,HAMD分值和血清BDNF水平均具有顯著性差異(t=11.805、4.193,P<0.01)。腦卒中患者HAMD分值與血清BDNF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性(r=-0.608,P<0.01)。干預8周后,觀察組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與干預前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t=8.147、3.031,P<0.01),較對照組也均有顯著性差異(t=4.607、2.943,P<0.01)。觀察組抑郁癥狀好轉(zhuǎn)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23.048,P<0.01)。結(jié)論:腦卒中后抑郁癥狀的發(fā)病率高,其抑郁程度與血清BDNF水平負相關;采用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及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水平可作為判定腦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抗抑郁療效的參考指標。
腦卒中;抑郁;心理護理;綜合干預;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
腦卒中是一種發(fā)病率、致殘率高的疾病。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PSD是以顯著性情緒低落或持久性興趣喪失為主的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1]。其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也對患者的預后與生存產(chǎn)生不良影響,甚者可能導致患者自殺,給患者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及安全隱患[2]。PSD的治療與干預已受到臨床醫(yī)師的認知與重視。心理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態(tài)[3]。為有效治療PSD,本研究通過采取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干預措施干預PSD患者,觀察臨床療效及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變化,為臨床治療PSD提供理論依據(jù)。報告如下。
1.1對象及分組選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380例,其中:男210例,女170例;年齡35~73歲,平均59.8±7.9歲;病程1~30 d;腦缺血患者207例,腦出血患者173例。納入標準:符合第四屆腦血管會議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并經(jīng)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愿意且能夠接受評估量表的調(diào)查。排除標準:有嚴重認知障礙與失語,既往有精神障礙病史、抑郁癥、帕金森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及惡性腫瘤等。研究對象或家屬知情并簽定同意書。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單個測試的方法進行評分,收集資料。HAMD共24項,信度和效度均較高。380例患者經(jīng)HAMD分值評定,169例HAMD總分≥17分,為有抑郁癥狀組;211例HAMD總分<17分,為無抑郁癥狀組。在抑郁癥狀組中選擇100例,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各50例,2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綜合干預措施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措施,根據(jù)患者腦卒中的病情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同時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如給予氟西汀20 mg早晨1次頓服,阿普唑侖片0.4~0.8 mg睡前頓服,待患者睡眠質(zhì)量轉(zhuǎn)好后將阿普唑侖片減量),控制患者的抑郁病情。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采用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康復護理等)。2組研究對象均干預8周。
1.3觀察指標分別在干預措施前后進行觀察。(1)HAMD總分:對2組患者進行HAMD評分;(2)血清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serum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檢測:在對患者進行HAMD評分的當天清晨采集空腹肘靜脈血3 mL,自然凝固分離血清后置-80 ℃冷凍備檢,采用雙抗夾心法(ELISA法)檢測,BDNF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由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使用芬蘭產(chǎn)Multiskan MK3酶標儀及Wellwash 4 MK2洗板機測定。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或組內(nèi)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兩因素間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
2.1腦卒中后抑郁癥狀的發(fā)生情況380例患者進行HAMD分值評定,其中169例患者HAMD總分≥17分,存在抑郁狀態(tài);211例患者HAMD總分<17分,無抑郁癥狀。腦卒中后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為44.47%(169/380)。
2.2腦卒中后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比較及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詳見表1。
表1 腦卒中后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
注:1)與無抑郁癥狀組比較P<0.01
有抑郁癥狀組的HAMD分值顯著高于無抑郁癥狀組(P<0.01);有抑郁癥狀組的BDNF水平顯著低于無抑郁癥狀組(P<0.01)。
將腦卒中患者HAMD分值與BDNF水平進行Spearman相關性檢驗,HAMD分值與BDNF水平呈顯著負相關性(r=-0.608,P<0.01)。
2.3綜合干預腦卒中后抑郁者的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變化結(jié)果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
注:1)與對照組比較P>0.05;2)與對照組比較P<0.01;3)與干預前比較P<0.01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HAMD分值、BDNF水平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8周后觀察組HAMD分值顯著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均P<0.01)、BDNF水平顯著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均P<0.01)。提示綜合干預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及提高患者BDNF水平。
干預8周后,觀察組HAMD總分<17分的有46例,好轉(zhuǎn)率為92.00%(46/50),對照組HAMD總分<17分的有24例,好轉(zhuǎn)率為48.00%(24/50),觀察組抑郁癥狀好轉(zhuǎn)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提示綜合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狀況。
PSD是神經(jīng)生物學因素及社會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5],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6-7],如性別、人均經(jīng)濟收入、婚姻狀況、病程、病變部位、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等因素都與PSD相關,其中性別、婚姻狀況、病程、神經(jīng)功能缺陷程度評分和合并基礎疾病與PSD的發(fā)生獨立相關[8]。
HAMD評分可對抑郁的嚴重程度進行分級。本研究把HAMD總分≥17分者視為有抑郁癥狀,<17分者視為無抑郁癥狀,有抑郁癥狀組HAMD分值顯著高于無抑郁癥狀組。BDNF能夠有效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元的再生和凋亡,其在海馬回中含量較高,可介導海馬神經(jīng)細胞的生長與增殖[9]。研究提示: BDNF水平可反映腦卒中患者憂郁的程度,也可作為評價抗抑郁療效的指標。BDNF水平高低是如何影響抑郁癥狀的產(chǎn)生或改善,BDNF如何通過血腦屏障, BDNF水平與病變部位、出血量、梗死面積是否有關,及血液BDNF水平與腦內(nèi)BDNF水平是否呈平行等的機理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PSD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易集中、情緒波動大、激動易怒、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緒障礙,嚴重者可出現(xiàn)阿爾茨海默病的表現(xiàn),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痛苦。PSD患者易喪失對治療的信心,極端者甚至采取消極、抵觸及放棄醫(yī)治的態(tài)度,應引起廣泛關注,注意監(jiān)測其心理健康并及時給予干預是非常重要的。不良心理情緒的改善有賴于心理護理干預[10],心理護理措施的實施是醫(yī)護人員通過語言、態(tài)度及行為來完成的,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可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幫助,使其不良心理情緒得到改善,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同時也可提高醫(yī)護人員的醫(yī)護質(zhì)量??挂钟羲幬锱c心理護理二者聯(lián)合干預可發(fā)揮其協(xié)同作用,能夠更好地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對于PSD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取以心理護理為主導的綜合干預措施是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對于PSD患者不僅要重視藥物治療,還應正確干預其抑郁癥狀,以提高臨床療效。
[1]惠凌云,王凌,張琳,等.CHB 患者疾病進程與抑郁癥的程度及血清 BDNF 水平的相關性[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13(3):13-16.
[2]梅嶸,郭瑾,李求兵.老年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2,40(12):61-63.
[3]趙花梅.心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2):123-124.
[4]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中華神經(jīng)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臨床薈萃,1988,29(8):367-368.
[5]周瑾,韓毅,王冰,等.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學與哲學,2011,32(4):65-66.
[6]楊海洪.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19):2895-2897.
[7]張振香,劉臘梅.社區(qū)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13-5515.
[8]王紅,海和平,王素琴,等.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臨床護理,2014,6(3):209-212.
[9]MOGHBELINEJAD S, NASSIRI-ASL M, FARIVAR TN, et al.Rutin activates the MAPK pathway and BDNF gene expression on beta-amyloid 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rats[J]. Toxicol Lett, 2014, 224(1): 108-113.
[10]李召芳.腦卒中患者搶救性氣管切開的循證護理與療效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5,21(18):2781-2783.
楊文東,yangwendong007@126.com
R473.54
B
10.11851/j.issn.1673-1557.2016.05.021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88.R.20160906.1559.002.html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