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奕
新課程理念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然而,在基礎教育中存在著相當數(shù)量的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許多調查研究表明,將近20%的學生可能會經歷各種形式的學習障礙。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學、抵觸等現(xiàn)象,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聽課效率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對英語背景文化,英語知識理解困難等障礙則表現(xiàn)為對課文的深度理解不夠,對交際性知識產生誤解以及習慣性用中文思維考慮英語問題等。特別是農村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比例和數(shù)量比其他學科更為突出,這不僅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后續(xù)英語學習,使其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喪失發(fā)展優(yōu)勢。因此,科學嚴謹?shù)貙W習障礙問題進行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轉化英語學困生的策略是勢在必行的。
一、核心概念界定
“區(qū)縣重點中學”是位于重慶主城區(qū)之外,在其所在區(qū)縣辦學水平最高,影響較大,對區(qū)域整體教學水平起著主導作用。
學困生:本文所指的高中英語學困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英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心理等影響,造成目前英語學習效率低,但這些障礙是可以克服的,即能使學困生得以轉化。
學習障礙:本研究中,筆者把“學困生”的學習障礙分為心理障礙、行為障礙和學科障礙。心理障礙,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渠道受到某種阻礙,從而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欲望受到抑制,并且使他們內心隱藏的英語學習心理意向不能及時地轉化為外部明顯的英語學習行為,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意志等。學習行為障礙是指學困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妨礙其正常完成學習任務的一切不適應行為,主要包括學習習慣和方式方法。學科障礙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因為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造成的障礙,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際,語言環(huán)境和教材師資障礙。
二、文獻綜述
克拉申的監(jiān)控假說認為,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能夠輕松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習”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語言的監(jiān)控。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學習者缺乏自信心并常常消極地自我暗示,主張真誠關懷學生,認真傾聽、理解學生,在真誠融洽關系中啟發(fā)學生進行自我完善,促進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許進忠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產生的困難,“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是由于身體虛弱、焦慮、恐懼、消極、所處生活環(huán)境不利等因素所造成”。
三、問卷調查
問卷設計:班杜拉的社會行為交互作用理論認為,心理機能是人、行為和環(huán)境這三種因素之間連續(xù)不斷的交互作用所決定的。因此,學生的學習障礙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為了了解英語學困生的各種障礙及其成因,本研究根據(jù)英語論文《影響后進生英語學習成效的因素及改善方法》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內容指標中學習策略的七級量表及實施建議中的評價建議編寫了本套問卷題。本調查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學生的心理因素(動機、興趣、意志),學生的行為因素(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方法),學生的學科因素(跨文化交際、語言環(huán)境和教材師資),共有19個項目。結合我校高一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在5個實驗班進行。
四、學習障礙轉化策略
1.心理障礙轉化策略
(1)做好歸因分析
學困生往往把學習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缺乏勇氣,且不愿付出努力,把事情的原因都歸結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教師要深入到學困生中,與他們交流談心,及時糾正錯誤的歸因方式,引導他們對失敗進行正確歸因,通過科學有效地安排學習計劃,樹立自信,通過扎實、有效的努力,逐步提高自己。
(2)關注情感調控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使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增強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愛是教育的橋梁和推動力,愛也是成功的基礎,是力量的源泉,是學困生轉化的催化劑。教師傾注了真情實感,用實際行動感化他們,學生會縮短與老師的距離,就會更加尊重喜歡老師,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英語學習也會變得輕松愉快。
其次,通過積極的暗示向學困生傳遞正能量。積極的暗示會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長遠的影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向著老師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同時,還要指導學困生正確評價自己,不要只關注考試分數(shù)的多少,要看到自己的努力與進步程度,以良好的、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天。
2.行為障礙轉化策略
(1)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林崇德教授在談到學生學習特殊性的時候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綜合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策略,并能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任務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策略。所以,教師首先應充分重視,專門開設學習策略課的教學,把學習策略教給學困生,促使其在較短時間內了解學習方法。其次,開展學習策略訓練。這類學習策略訓練應結合英語學科內容而編制,根據(jù)具體學習情景的不同,要求并提示學生把所學的策略運用于具體的學習任務中,讓學困生通過實踐掌握運用。
(2)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元認知調控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上,包括制定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聯(lián)系性,善于歸納和總結,讓學生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達到“為遷移而教”的目的。教師應結合英語學科教學特點,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元認知調控能力訓練,讓他們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學會不斷地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B.R.Gearheart:Learning Disabilities,Edicational Strategies,P10.
2.Ellis,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Westwood.P. Learning and Learning Difficultis. HongKong University,2005.
4.孔麗芳.中學生英語學習障礙及對策[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09.
5.賴小林,鄭少玲,黃曉群.廣東汕頭市學習困難兒童生理心理社會狀況調查研究.心理學探新,2002(2).
6.劉根詳.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學習障礙分析及矯治對策探究.碩士學位論文,陜西師范大學,2002.
7.劉京海.成功教育的基本思想與課堂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劉述春.論初中英語試題的命制和質量評估.2007.
(作者單位:重慶市銅梁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