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霞+馮宇
【摘 要】目前投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存在著考核評價主體單一、考核評價標準不明確、考核評價形式過于簡單等問題,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實踐課程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可從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考核評價標準細化以及考核評價形式多樣化等方面努力,構建更加客觀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考核評價;職業(yè)技能
1 我校投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1.1 考核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我校投資學專業(yè)的實踐課程主要由認識實習、各類實訓、專業(yè)實習以及畢業(yè)實習等課程構成。安排學生到各單位進行實習的實習類課程,雖然實習結束后會由學生提交一張寫有實習單位指導教師評語并且蓋上實習單位公章的《實習鑒定表》,但最終實習成績還是由校內任課教師進行評定。校內實訓課程一般由一位教師負責一個班級的實訓教學全過程,最終也是由任課教師給出該班級學生的實訓成績。投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主體的單一化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實習單位的實習表現無法真實呈現,另一方面使得作為被評價者的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評價,最終影響到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1.2 考核評價標準不明確
理工類專業(yè)實踐課程的任課教師能夠通過評估學生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每一階段的實驗成果和相關數據、詳細的實驗分析報告等可以明確量化的指標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作出考評。而屬于文科類專業(yè)的投資學專業(yè)卻難以做到如此,例如證券投資模擬實訓、投資項目設計等實踐類課程,主觀評價比較強,流程性和規(guī)范性相對薄弱。任課教師對學生實踐成果的考核評價主要采用的評分標準為:該實踐教學總成績100分=50%實踐教學表現(出勤、參與情況、學習態(tài)度)+50%實踐教學報告和日記。這樣的考核評價標準不夠具體細化,學生無法明確課程具體考核要求,容易產生敷衍應付心理。同時考核評價標準不具體細致,也難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操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個綜合的量化評定,不利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yǎng)。
1.3 考核評價形式過于簡單
投資學專業(yè)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價形式偏重實踐結果的考核而忽略實踐過程的評價,任課教師主要根據學生提交的實踐教學報告和實踐教學日記,并且結合學生的出勤情況來給出學生實踐課程的最終成績。這樣的考核評價形式過于簡單,無法體現實踐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做出科學公正的評價。以往反映出來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對實踐類課程敷衍了事,普遍認為只要上課缺勤不多、實踐報告和日記寫作字數充足,一般成績不會太差,因此上課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等到實踐課程快結束時再去網上復制粘貼拼湊報告和日記應付的學生不在少數,而任課教師也很難完全通過文字表述判斷出學生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從而失去了考核的意義,希望通過實踐教學來增強學生的綜合技能的教學目標也難以實現。
2 改進高校投資學專業(yè)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式的主要對策
2.1 考核評價主體多元化
投資學專業(yè)實踐課程考核評價應該是由所有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具體而言,對于校外實習課程,要堅持實行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yè)指導教師雙導師制度,一方面要密切兩位導師之間的聯系,共同制定實習項目,全程追蹤學生實習的具體情況,實現實踐教學與企業(yè)實際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要加大校外實習單位的考核力度,在學生的校外實習課程最終成績評定中,給予企業(yè)導師60%的評分比重,校內導師40%的評分比重,從而更能客觀反映學生在企業(yè)實習的整體狀況。對于校內實訓課程,則可以采用指導教師評分、學生自評、同一實訓小組評分、不同實訓小組互評等多主體評分方式,從而對學生的實訓情況進行多方位考評,給學生一個客觀合理的考核分數。
2.2 考核評價標準細化
作為文科類專業(yè),投資學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軟件操作技能以外,也需要掌握與人打交道的心智技能,比如說將來去到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投資工作,服務和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而非“物”,能否正確處理與客戶、同事、領導的關系是職業(yè)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投資學專業(yè)的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價指標設置中,應當突出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充分細化考核評價指標,從而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可以將考核評價指標具體設置為:該實踐教學總成績100分=10%課程預習+ 10%業(yè)務操作能力+10%創(chuàng)新能力+10%團隊合作能力+10%溝通交流能力+10%實踐答辯+20%寫作能力+20%課堂考勤。
2.3 考核評價形式多樣化
實行實踐課程全過程考評制度,具體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大階段進行考評。每次課程結束前,布置下次課的實踐任務,要求每位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下次課前隨機提問,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實踐過程中,則通過提問、要求現場展示、暗中觀察等方式側重考評學生業(yè)務操作的規(guī)范性、與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處理問題的創(chuàng)新度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任務完成后,要求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踐成果展示,然后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答辯團隨機提問,從而防止學生照搬照抄的行為,也可以通過答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共享實踐成果,相互學習提高。通過實踐課程全過程考評方式,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重視程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成。
3 總結
投資學專業(yè)實踐課程體系是投資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如今眾多高校正在往應用型學校轉型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培養(yǎng)與現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符合企業(yè)實際崗位需求的應用型投資學人才是學校的重要任務。立足投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式,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調動學生參與實踐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滿足企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要,是我們應當不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趙艷,韓麗萍,余娟.經管類專業(yè)實踐教學考核方法改革途徑[J].綏化學院學報,2014,06.
[2]李正強,許聰穎.關于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過程性考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4,62.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