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勤
產后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觀察
●楊秋勤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產后出血1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收取時間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間,按照入院順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各50例,然后對比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率以及產后1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結果:觀察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滿意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產后12h出血量為(215.33±14.37),24h出血量為(345.47±13.25),均少于同期的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后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應用效果十分顯著,能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降低產后出血量,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健康教育;產后出血;出血量;護理;應用效果
近年來,產婦產后大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從而導致產婦因產后大出血死亡率也逐漸上升,因此應加強產婦的產后健康教育護理,從而改善產婦子宮收縮乏力現(xiàn)象,減少產后出血量[1]。為分析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我院選取收治的產后出血10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現(xiàn)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間收治的100例產后出血產婦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和觀察組(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各50例。觀察組產婦年齡在21~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5.46±2.38)歲。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22±2.13)歲。兩組產后出血產婦對比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方法有:(1)軟產道損傷產婦要及時對產婦損傷部位進行修復、縫合,防止產婦出現(xiàn)陰道血腫現(xiàn)象;(2)對于凝血功能造成的產后出血,可對產婦進行補充凝血因子治療,減少產婦產后出血量;(3)對于因宮縮乏力出現(xiàn)的產后出血患者要幫助產婦按摩子宮,目的是促進產婦子宮收縮,必要時可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麥角新堿(0.2~0.4mg)或催產素(10U);(4)對于胎盤因素引起的產后出血可及時核對胎盤和胎膜的完整性,根據實際情況可對患者進行刮宮治療;(5)為了達到止血效果還可進行宮腔填塞,從而防止產婦宮腔持續(xù)性出血。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再實施健康教育護理,主要方法有:(1)對于存在焦慮、抑郁等情緒的產婦要注意改善產婦負面情緒,增強產婦對護理人員的信賴感,加強對產婦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此段時間陪伴對產婦病情恢復的重要性;(2)囑咐產婦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但需注意避免長時間采取仰臥位,防止子宮出現(xiàn)后傾位現(xiàn)象;(3)囑咐產婦勤換內衣褲,囑咐產婦使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陰道,保持外陰清潔,保證個人衛(wèi)生,從而防止陰道炎的發(fā)生,同時護理人員在對產婦進行接觸性護理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從而降低感染率;(4)定期在院內開展產后出血相關知識健康,并向產婦發(fā)放健康知識卡片,且在科室顯眼位置張貼健康知識海報,提高產婦對產后出血知識的了解度。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和滿意率以及產后1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
1.4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以P<0.05表示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兩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滿意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
2.2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12h和24h出血量
觀察組產婦產后1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各時間段產后出血量對比
正常情況下,產婦產后24h陰道出血量超過500ml,則可判定為產后出血,其不僅影響產婦恢復,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產婦的產后護理,從而降低產后出血量。引起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宮收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胎盤因素、產道破裂等,其中最常見的為子宮乏力性產后出血[2]。
常規(guī)護理可有效改善產婦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等現(xiàn)象,但由于產婦本身缺乏產后知識了解度,導致產后大出血發(fā)生率仍居高不降。對產后出血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可使醫(yī)院服務模式更加完善化、人性化,提高患者滿意率,促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受到溫暖,使患者保持健康、樂觀心態(tài)面對治療,從而有利于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我院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了健康教育,其可促使產婦了解產后出血相關知識,增加產婦自我護理意識,同時在為產婦進行健康宣教過程中可加強與產婦之間的交流,促使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產婦滿意率和依從性,從而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促進產婦病情恢復[3]。
觀察組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滿意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產后12h出血量為(215.33±14.37),24h出血量為(345.47±13.25),均少于同期的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產后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應用效果十分顯著,能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降低產后出血量,且患者護理滿意度較高, 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戴南人民醫(yī)院)
[1]陸月娥,甘錦愛,周結芬等.健康教育應用于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41(15):317-318.
[2]陳純芝.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5):458-460.
[3]陳靜.健康教育在80例孕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0(14):77-77,82.